A-A+

高校是中国学霸们的天堂

2025-02-26 文摘 评论 阅读
  

  我们会以为高学校是个纯洁、神圣的地方。但如果你对高学校了解的越多你就会感到越悲哀,悲哀你的辛苦纳税钱被人玷污了,悲哀你的血汗付出被人给偷走了。

  

  这个文章我一年前就写好,只是懒得处理就一直躺在硬盘上,这次看到有“学霸”尹晓冰公开发飙,我也就重新炒下给大家也上一道菜。这里也声明,一切跟我都没什么牵连和关系。只是一个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良知,该谈些自己知道的东西。

  

  首先高学校里分几类人。按照学霸的指点,把大学教师分成三类:处于底端的是仅会讲课的教师,中间的是会讲课又会拿课题的,顶端的是“学霸”和担任行政职务者。他还指出: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一种毁灭。尹学霸其实说的是实话,只是他太坦诚了,不够狡猾,也许是因为他被钱撑着慌消化不了,所以就把实话给打嗝打出来了。

  

  学霸的名词应该是学术霸王、学校霸王的简称吧。如果这个解释是可以的话,那么我认为在学霸上还有一层“校霸”,这个是“尹学霸”没能看到的,因为他自己也只是学霸这一层的。“尹学霸”没看到,“毁灭者”下面还有“黑领阶层”。这些我等下会补充。

1 高校社会现状工蚁阶层  

  一般学校的职能办事人员、行政科员、后勤管理人员、科研实验人员。这些人在学校里是黑领。

  

  他们最没面子也最少钱,而且还必须实行上班考勤打卡等,他们是属于学校里的蓝领。当然后面还有合同工和临时工,这里就不提了。

  

  这类人就象工蚁一样,辛苦勤恳地工作,因为具体的事情是否处理了都是看得到的,如果没有完成那就会挨批,更别提奖金了。

毁灭者蓝领阶层  

  一般的教师,在狭隘概念上他们属于学校里的蓝领。

  

  作为普通教师,教学只是1/3的工作,其他时间必须去争取项目课题,你如果无法拿到课题的话,一般来说你的职称晋升就有难度了。因此这个是所有教师拼破头皮都要得到的东西。如果拿不到课题,那么按照规定多少年内无法晋升就得待岗,因此“尹学霸”说的毁灭应该还有这层含义。同时如果争取不到课题,你也无法给你的研究生发补贴了,没有补贴,学生也没劲头跟你干活了。没人干活,你就更加无法争取到课题了。这是一个死循环。

  

  因此课题和论文指标就象两座大山压在高校“毁灭者”头上,还没见过在这个压力下还能够巍然不动的人,所有的“毁灭者”都在不甘心地奋斗着,他们不为共产主义事业,而是为了自己能上升到“会拿课题的白领层”而努力。

  

  这个阶层的人一般要选择跟对“学霸”混才有可能出头,同时要跟对“会拿课题的白领层”为他们打工才会有上升的机会。不前进,就毁灭!

会拿课题的白领阶层  

  如果要上升到这个阶层,起码得教授以上(少数的副教授也能列入其中),每年国家基金、省基金开放申请的时候,这个时候是学校最繁忙的季节。就好像农民的秋收季节,从上到下都忙碌着,写这个材料,提交那个申请的,象一锅粥一样。

  

  细心的人会发现,到这个阶层,申请课题也一般容易些,大项目课题都在这个阶层就被过滤完了,一些小项目课题会流出给“毁灭者”。让毁灭者填填肚皮,不至于饿死。就像自然规律一样。

  

  白领里有两种人,一种是努力为“学霸”这面红旗而奋斗的有上进心的人;还有一种是本来就应该是学霸,只是他不屑于当学霸,这种人是真正的科学家,但可惜,现在已经跟恐龙一样了。活到今天,我还真的见过一个,什么名利他都不要,拿了项目就踏踏实实地做,用他的话“要对得起国家”,那真是是难得学者,科学的典范,国家的楷模!

学霸阶层  

  “顶端的学霸”,这个顶端应该是错的,在我后面的分析里,学霸只能算是中层干部。在学校里,学霸是学校运作的各个思想和职能部门的“首长”统称。一般我们知道有财务处、科技处、房产处、设备处、基建处、学生处、各个院系等等比较多。表面如果仅是个普通科员也许你捞不到什么好处,但这些职能处都有是实权,认识的人也比较多。当然如果你能当上什么院长、处长,那就有更多的油水。这个属于银领。混个科长还比较容易,但要混个院长、处长、校长助理等,那就非得是学霸不可。如果想一步步踏踏实实地从底层做上去那是梦想,因为学霸们可以空降到你头上的。

  

  学霸的特点是他们可以决定院系的人事、财务(每个院系都有自己的小金库),他们可随意修理“毁灭者”。学霸们也因为自己在学校里的位置,自然他很可能是学科的带头人,可以优先拿到课题,。这里要注意的是一般学霸都会挂着某某协会的理事,某某学会的董事等头衔,因此他的学生包括他自己发表论文那就是近水楼台的事情,期刊就是他们的后花园。

  

  学霸们也经常在各种学术会议上露脸,当然也很可能是某个圈子的专家,因此拿项目对他们来说就好比“春节分猪肉”一样,“老王,这个给你吧”,“老张这个就给我吧”。因此如果学霸拿不到的课题,“白领”也一般是拿不到的,

  

  学霸们一般还挂着学校的学术委员会、职称委员会委员等要职,因此下面的白领或者蓝领阶层如果闹意见,直接毁灭他们也是举手之劳。有些教师在这些“学霸”面前乖得象老鼠一样,我们就很清楚了,因为他的生命线掌握在人家的手里。因此大学里你不要认为是什么象牙塔,象牙也是牙齿、骨骼,不会干净的,反而应该跟唾液差不了多少的。

校霸阶层  

  “校霸”是学校的核心帮子,人数不多,但控制着学校的运作。一般的院长(长官)只能算是学霸,无法算是校霸。围绕校长参与学校决策这些人才能算是校霸,他们很可能会挂职处长、院长等。他们可支配的资源是很丰富的,小到学校车辆特殊通行证,大到课题项目等。更不用说日常的奖金分配制度,考评制度等。校霸们一般配有专职的秘书,虽然他们可能也是校长的秘书,但无秘书之秘书就不可以称呼为“校霸”。校霸这里我就不介绍,权利控制中心吧,大家自己去想想。

2 教育体制混乱是造成的主要原因  

  当学校沦落为为经济服务的时候,令人尊敬的膝盖之下就没有了黄金,这是永恒的定律。当高校不在为教育服务,不再为培养科学的未来而服务的时候,“高校”就成了“矮校”。决定中国高校走到今天这个尴尬程度的最大问题是高校的从业人员的“晋升评估制度”和“能力的评判机制”。“经济挂帅、项目驱动”一切向钱看。这个问题根源跟最近流行食品问题没什么区别。因此问题不在学校,而在国家!谈到国家,我的脑袋就模糊了。

  

  学校里,决定升降的决定因素是“你拿了多少万的课题,你发表了多少篇的论文”,不信你去任何一个高校的院系网站上找找看“师资力量”此类栏目,随便找个教师名字点进去,你就可以看到,他的简历里都是怎么写的。“科研项目”、“发表论文”绝对是必不可少的门面。

  

  科研项目越多越表示你有能耐,如果你的简历里没有一个科研项目,那么只能说你没能力。这样的“毁灭者”就表示基本上可以“毁灭了”。曾经有个讲师,因为一直无法在规定时间内上升到副教授,就被“学霸”给毁灭掉,降低到“黑领”阶层。我还见到一个副教授,他对学生很负责,为人也很和蔼,上课也很投入和认真,也因为没能拿到课题项目,近十年了,还在副教授这个位置上熬着。

  

  论文数也是很关键的。现在一般讲师都可以带硕士生了,学生发表的论文,指导老师是必然的通讯,跟第一并列。带的学生越多,论文数是很容易上去的。因此你看某些教师的简历时候,哗啦啦地几十、上百篇文章,你也不要太奇怪了,是挺吓唬人的。特别是学霸,一般都是博导,他们的牛逼就象尹晓冰一样,十个学生里碰到一个有能耐的,写点SCI级的论文,那么这个学霸的简历里就会冲天。而一般的教师带的学生本身就差些(好学生都冲大名头的学霸去了)要写点SCI级别的论文而且能发表,那就不容易了,非得下点真功夫。

  

  课题项目有了,论文也不会缺了,论文不缺了,你的项目也不缺了。就是如此。因此大家都要去当学霸,当了学霸,就不愁招不到硕士生、博士生,有了这些廉价的制造机器,我还愁什么呀?因此,往往我们是看到一般的蓝领、白领老师干得半死,学霸们基本都是在休闲场所指点江山就可以了。

3经济利益下无科学更无科学精神  

  在学校里,有多少个真的在为人师表,努力做好“师表”呢?如果老师只是在努力做好师表,他们就得饿死。如果这个老师已经分到福利房子,那也许还好,但如果没分到房子的年轻教师,那该怎么办?穷死。

  

  买房子?不可能,你得租房子吧,学校租房子不便宜,学校拿着这些国家财产,从50-90年代的房子便宜点出租给学校老师(有部分是公开租给学校外的人,那就会有更高的收入),比如说20元/平方,一家三口,起码得60平方(实际上关门面积可能才40多,是一房一厅的构架),那么你一个月得去掉1800元的房租了。如果是讲师,一个月能拿到手4000多就不错了。他还能有多少钱去抚养孩子和父母呢?因此另外一条路就是去争取课题、项目基金等。

  

  先别着急,听我说,项目还分企业和国家的,企业的项目是很难完成,要求高难度大,做得下来也是很辛苦的。因此国家的钱是一切“搞”项目的人都趋之若骛也是最值得骄傲的。大部学校都规定,企业的项目对升职称帮助不大,国家的钱对升职称帮助大呀。按照我的理解,应该反过来才对,能为企业实施科研项目,那才不是一般的牛人,企业不是傻子,给你钱不干活就得滚蛋。

  

  拿到项目就是拿到国家的钱,在高校争取项目者的心里都是清楚“国家其实使用另外一个名词而已,项目比奖金好听,这是国家给我们发奖金而已”。

  

  为什么拿国家的钱有那么多好处?

  

  这个问题可以换一下,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去争取课题?

  

  1、各个院系间、学校间炫耀,我校今年拿了多少个项目,累计多少千万,如果你去查阅校长告的话,你都会看到这些数字。这是游戏规则。特别你会看到在某某展会上某某学校签了多少千亿的合作项目,这都是做秀,把以前签过的或者即将签的拿上来再表扬一次,忽悠媒体,忽悠百姓而已。

  

  2、国家的钱拿来基本上就是无成本的,什么叫科研项目,科研项目就是只是研究下而已,你不需要付出真血真肉,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就这么来,学生就是劳动力、设备不是由教学经费配备了。因此剩下的发表几篇文章、复制一份厚点的结题告(这个告也是千篇一律,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查查,几乎同一个人经手的项目,他的告都是复制的,内容和主题不会有什么差别),因此好与坏就只有自己的良心知道。学校的学霸阶层可以说,百万身家的是少之又少,千万级的才起步。因此50万的宝马那只是不起眼的交通工具,7个8的号码那是九牛一毛的零头。

  

  现在国家也学精明了,项目结题的时候下来审计审计,你支出的费用和你计划是否相符合,项目不符合的支持提出,剩余的经费上交国库。这个对聪明的老师们来说,实在是太简单,旅游的可以作为出差交流、开会销费用、填上一批学生名字,劳务费不就每个月都发到自己手里,学生只有签名的份。用一句行话,项目的钱只是国家另外给“老师们”发发补贴的。论文书籍的版面费,可以在出版商那里开多点发票等,总之,拿到手的基金的款是绝不会回流回去,套现是必然的。

  

  3、有了项目课题,职称的硬件齐全了,还愁什么职称。因此拿项目课题是所有教师的最高目标。拿项目的门道和路子。也许有些人认为,能拿到国家项目是很牛逼的人,其实你错了。这中间用“肮脏”一词毫不过份。请客吃饭、送礼,更多的是与评审人员狼狈为奸,共同瓜分利益是更多的。因此在这个路上,有句行话,“出身好不好”,你所师从的门第是哪个,如果是某个院士,那就恭喜你了。有些人,评审会议还没结束,他已经接到短信通知,你的项目OK了,为什么,因为评审会实施上就是“分猪肉的会议”,今年给你的人得,明年就是我的人得。我听说(只是听知道情人说的)有位院士,他的所有嫡系部队的成员名额都用完了,最后把刚毕业的博士名字挂上,拿了个600多万的项目,这个博士也很知趣,直接给老板300万现金。这种人才是真正的顶端“行霸”。

  

  学霸之上有校霸,校霸之上有行霸,认真分析,行霸应该才是这个专业的顶端。学霸实在还只是中层干部而已!

  

  总之,不要认为学校很神圣,他们只是社会上的一个大公司而已。高校不搞笑,学霸就不会存在了。

  

  为了国家的未来,歇歇吧,学霸们!为了科学的明天,安息吧,学霸们!我们需要纯洁的老师,我们需要严谨的科学、我们更需要独立的科学精神!

标签:学校   项目   这个   课题   如果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