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国人应知何为毛泽东所叹“琉台不守”

2025-02-13 文摘 评论 阅读

中国主义思维与实践:中国人应知何为毛泽东所叹“琉台不守”

吉安

2010年9月14日

1937年4月,毛泽东作《祭黄帝陵文》,其中感叹:“琉台不守,三韩为墟”。“琉台不守”,就是指琉球、台湾被日寇抢夺了。如今,琉球仍为日本强行无理地霸占。中国人应该知道有关琉球的历史,应该从日本人手中夺回琉球。“三韩为墟”,之解,见本文最后。

以下摘自吉安编写的【中国抗日战争编年史跋(第16稿)】:

1874年5月,“牡丹社事件”(日称“台湾出兵”或“征台之役”)


牡丹社事件,是日本试图吞并清朝蕃属国琉球国而借口出兵侵略清朝台湾的军事行动,发生于1874年(中国清朝同治十三年,日本明治七年),是日本政府自从明治维新以来第一次向国外发动的战争。

琉球国最初是指历史上在琉球群岛建立的山南(又称南山)、中山、山北(又称北山)三个国家的对外统称,后来指统一的琉球国(1429年至1879年),最初琉球国的疆域北起奄美大岛,东到喜界岛,南止波照间岛,西界与那国岛。

琉球群岛是太平洋的一系列岛屿,位于台湾和日本之间,到目前为止,琉球群岛中南部一直处于日本托管之下,但主权不属于日本,根据《波茨坦公告》第8条的补充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美国上世纪70年代私自将琉球群岛行政权交与日本,此举未经中国同意,属于非法转让。故,中国应该据史、据法、据理向美国索回琉球群岛主权。

《隋书》有《琉求传》。据琉球1650年用汉语自撰的第一部国史《中山世鉴》称:“盖我朝开辟,天神阿摩美久筑之。”“当初,未〔有〕琉球之名。数万年后,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访求异俗,始至此国地界。万涛间远而望之,蟠旋蜿延,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虬也。(吉安注:虬音同球,意为带角之龙)”换言之,自隋朝(581-617),该国被称为琉虬。《隋书》改为“琉求”。此后,《元史》写作“琉求”,有的书中又称“留仇”,皆为谐音。

明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派杨载为使臣携带诏书出使琉球,诏书称为琉球,从此琉球成为正式名称。据此,琉球的国名是中国取的。该诏书称曰:“朕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据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领诏,并立派王弟泰期,与杨载一同来中国,奉表称臣。“由是,琉球始通中国,以开人文维新之基。”(见1725年琉球国用汉语自撰的第二部正史《中山世谱》)继中山王后,琉球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也相继于翌年向中国皇帝称臣入贡。当时琉球“三山分立”,相互征战。明太祖知悉后,又去诏云:“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弃农业,伤残人命。朕闻之不堪悯怜。”因此要求他们“能体朕意,息兵养民,以绵国祚”。后三王罢战息兵。可见中国皇帝在琉球享有高度政治权威,当时的琉球已是中国的属国。

琉球国史及各种史料记载,自洪武十六年(1383)起,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正式确定君臣关系。这种关系延续了整整五个世纪,即使是日本庆长十四年(1609)发生日本萨摩藩(今鹿儿岛县)岛津氏入侵琉球,琉球国在受到萨摩制约的情况下,也始终未变。

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更赐闽人三十六姓”入琉。这批移民主要是向琉球传授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琉球王国也曾主动请求赐人,如1606年,尚宁王受册封时,便请赐明人归化。如从中国去的蔡氏为蔡襄的后人,林氏为林和靖家族的后人。与此同时,琉球王还经常选派子弟到中国留学。

明洪武五年(1372)以后,琉球王国一直使用中国的年号,奉行中国正朔(直至清光绪五年(1879),日本强行“废琉置县”为止)。

琉球王国的官方文书、外交条约、正史等,都是用汉文写的。连它的国都首里城的宫殿,都不是坐北朝南,而是面向西方,充分表示其归慕中国之意。

琉球人也与日本人做生意,但每逢中国册封使到琉,必禁用假名、和歌、宽永通宝(日币),改穿唐服。

琉球还配合中国抗倭,《明史》就有记载,如嘉靖三十六年(1557),“先是,倭寇自浙江败还,抵琉球境。世子尚元遣兵邀击,大歼之,获中国被掠者六人,至是送还。”

1609年,萨摩“以劲兵三千入其国,掳其王,迁其宗器,大掠而去”(《明史》)。当时琉球王侍从写的《喜安日记》记载:“有如家家日记,代代文书,七珍万宝,尽失无遗!”萨军将琉球王尚宁等百余人俘至鹿儿岛,达三年五个月,逼迫尚宁王屈辱地承认向其“进贡”。同时还强行割占琉球北部五岛。但即便如此,也未改变中琉关系。如据《明史》记载,万历十四年(1616),“日本有取鸡笼山之谋(其地名台湾)”,当时忍辱负重的尚宁王在国家残破的情况下,依然不忘“遣使以闻”,通报中国防备日本侵略。此时的琉球国仍然对中国朝贡。

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琉球国最初三山时代的地图琉球国最初三山时代的地图
图-琉球国最初三山时代的琉球地图(吉安注:南宋时期)


琉球国位于散布在台湾岛东北和九州岛西南之间的琉球群岛上,包括琉球群岛中的先岛诸岛、冲绳诸岛和奄美诸岛,总面积大约为3500平方公里,西侧是中国东海,东侧是太平洋。最大的岛屿是大琉球岛(即冲绳诸岛中的冲绳岛),面积约1210平方公里。1609年(明神宗万历37年,日本庆长14年)日本萨摩藩入侵之后,琉球国被迫把北方的大岛、鬼界、度姑、永良部、由论五岛让给萨摩藩管理。北方领土开始形式共管,日本占领的独特局面。

琉球国的都城为首里,在今日本冲绳县那霸市的东郊。历代琉球国王及王族居住和处理政务的首里城和其他琉球文化遗迹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琉球文化,琉球国宝是与三弦类似的三味线。琉球国技空手道又称“唐手”源于中国武术。传统的琉球舞和戏剧与日本的舞蹈和戏剧不同,有闽南文化和马来文化的特色。

琉球的工艺美术比较发达,主要的特色工艺品有“壶屋烧”陶器、漆器用具和家具、红型、蕉叶布。

琉球人喜欢在屋顶放置石狮子像,在交通要道的路口放置“石敢当”。

饮食方面,琉球人喜欢喝一种名叫“泡盛”的白酒,并在酒内泡入青蛇。琉球人吃油多的菜肴,如炖猪腿、醋拌猪耳朵、酱油猪蹄、苦瓜炒肉等中国式食物。

明朝时期的琉球那霸港,15至16世纪东南亚最繁华的商港明朝时期的琉球那霸港,15至16世纪东南亚最繁华的商港


图-明朝时期的琉球那霸港,15至16世纪东南亚最繁华的商港

清朝蕃属国琉球国都城首里城墙遗址清朝蕃属国琉球国都城首里城墙遗址


图-清朝蕃属国琉球国都城首里城墙遗址

前往琉球的中国清朝使节前往琉球的中国清朝使节


图-前往琉球的中国清朝使节

琉球第二尚氏王朝的尚真王(明宪宗成化5年-1469年)琉球第二尚氏王朝的尚真王(明宪宗成化5年-1469年)


图-琉球第二尚氏王朝的尚真王(吉安注:明宪宗成化5年-公元1469年)

清朝蕃属国琉球国王用衣清朝蕃属国琉球国王用衣


图-清朝蕃属国琉球国王用衣

清朝蕃属国琉球国之参考图清朝蕃属国琉球国之参考图


图-清朝蕃属国琉球国之参考图(吉安注:按此图左边“天明五年”字样,可判断此图系日本人手绘。“天明”是日本的年号之一,是日本光格天皇的年号。在安永之后,宽政之前,指1781年到1788年的期间。江户幕府的将军是德川家治、德川家齐。据此图,又可判断,日本觊觎我中华国土早在“牡丹社事件”80多年以前。)

事件起因:
远因:
琉球王国原本在明朝时为中国的藩属国,但是日本在江户幕府时期武力迫使琉球王国向日本进贡,等于琉球王国跟中国(当时为清朝)与日本称臣进贡,所以日本明治政府建立后一直想让琉球王国只向日本政府进贡称臣,进而并吞琉球,因此便等待机会下手。  
而在台湾方面,清朝虽然在1683年顺利的将台湾纳入帝国版图中,但是对于台湾的态度却一直犹疑不定,所以对于台湾的治理态度仅只于已经开发的区域,而对于尚未开发区域则以划分界线的方式限制人民越界开垦,并且不纳入统治范围内,因此成为后来日本出兵的有利条件。

近因:

1871年(明治4年,同治10年)10月一艘琉球宫古岛船在回那霸回航海上遭遇台风,漂流至台湾南端,船上69名乘客溺死3人,有66人登陆。但后来他们因闯入高士佛社台湾原住民住地,遭台湾原住民杀54人,逃过一劫的其余12人则在当地汉人营救下前往台南府城,然后转往福州乘船归国。

原来萨摩对琉球的侵略掠夺,还只是日本西南某个岛藩的强盗行为;现在,日本则要进行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了。明治初年的“征韩论”中,就提到了要侵占琉球。

1872年(明治五年),日本借琉球使者到访日本之际,突然强制“册封”琉球国王为藩王,并列入所谓“华族”。这是维新政府强行改变日琉关系的第一步。而这些行径,当时都是暗中进行,对中国隐瞒的。从此,琉球便成为了所谓“日清两属”。而后,日本政府不断施加政治、军事压力,进一步胁迫琉球断绝与中国的宗属关系,但每次均遭拒绝。

1873年,日本政府利用使节副岛种臣前往中国时向清政府提起遭台湾原住民杀54人一事时,清政府董恂却以“台湾生番为化外之民”为由搪塞,给予日本人出兵台湾的好借口。

事件过程:
出兵前:
日本人开始向英、美等国租用轮船,雇用美国军事顾问,准备对台湾出兵、征讨台湾原住民,并派遣桦山资纪、水野遵来台调查。最初,这些国家的的驻日使节均对日本做法没有异议。但到出发前夕,英美等国却转变态度表示反对,因此日本高层下令军舰延期出发,但在港口整装的军方却不予理会。  

争战过程:

1874年5月10日,日本借口所谓“保护日本居民”,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部3600余人入侵台湾,日军于射寮(今屏东县车城乡射寮村)登陆。

1874年5月18日到5月21日,日军与台湾抗日派原住民有小规模接触,互有伤亡。

1874年5月22日,佐久间左马太率领日军150人进抵石门(今屏东县牡丹乡石门村)遭到抗日派原住民强烈抵抗,最后日军陆战队攀上峭壁居高临下,情势逆转,原住民败逃,牡丹社酋长阿禄古父子身亡。经此一役,多数采观望态度的原住民皆靠向日本。

1874年6月1日起日军分三路扫荡抗日派的牡丹社、高士佛社、女奶社等原住民,沿途只有小规模抵抗,占领后焚烧村屋并撤回射寮营地。

1874年7月1日,牡丹社、高士佛社、女奶社终于投降。日军移营龟山(今车城乡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附近)长期驻扎,但在热病侵袭之下,日军纷纷病倒,总指挥西乡从道中将要求日本政府早日撤兵。

清朝态度:

一开始清政府仍不以为意,但到了战争开始后,清廷在意识到事态严重。因此于5月下旬派遣沈葆桢来台查看,办理台湾海防及对各国的外交事务。之后与日本大久保利通进行谈判,签订《北京专约》。

结果与影响
  
根据北京专约,日本方面要求清朝承认日本出兵是为了“保民义举”,这就等于承认琉球是日本的属地,中止了中国(清朝)与琉球间的藩属关系。而清朝的主权行使范围包括全台,也在日本签下条约之后不再有争议。经过本次事件,清朝体认到台湾的重要性,对统治台湾的态度有极大的转变,在最后统治的20年(1874年-1894年甲午战争)中积极建设台湾。

1874年10月,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中日台湾事件条约”(日本称《中日台事专条》及“会议凭单”),赔银七十五万两,默认琉球人是日本人,琉球变成了日本的冲绳县。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的第一次对外用兵,其目标就是侵犯中国。当时的高官李鸿章等已开始认识到日本“诚为中国永久大患”。

1875年8月5日,琉球王尚泰致日方的信中,说不能“忘却中国累世之厚恩,失却信义”。还提到所谓“两属”之事,“以往对中国隐匿,恳请对中国说明,采取明确处置”,并表示“愿对两国奉公,永久勤勉”。但日本还是不肯罢休。

1875-1879年,

清朝蕃属国琉球国国旗清朝蕃属国琉球国国旗


图-1875-1879年清朝蕃属国琉球国国旗

琉球(冲绳)儿童高举代表琉球三山时期的三星大洋旗希望复国琉球(冲绳)儿童高举代表琉球三山时期的三星大洋旗希望复国


图-当代琉球(冲绳)儿童高举代表琉球三山时期的三星大洋旗希望复国

1878年,日本陆军成立参谋本部。

1879年1月10日,面对日本政府的百般逼迫,琉球国在不断向日本“请愿”要求保持中琉关系、不变琉球国体政体的同时,还向西方各国公使发出外交求援信。日本恼羞成怒,日本《朝野新闻》竟称“琉奴蔑视我日本帝国甚哉”!于是,日本决定不顾国际公法,不顾琉球国臣民的意愿,加快吞并琉球。

1879年3月,日本向琉球秘密派出军警人员,采取突然行动,在首里城向琉球王代理今归仁王子命令交出政权。

1879年3月30日,日本兼并琉球王朝,琉球国灭亡。大部份国土改设为冲绳县,北部诸岛则划入鹿儿岛县。

1879年4月4日,日本悍然宣布“废琉置县”,即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随即大肆抢掠中琉往来的文书、文物和宝印,以及琉球国的政府档案,企图销毁和隐匿历史见证。并强迫尚泰王等前去日本。

琉球王国仍拼死反抗,并密派官员赴天津谒见李鸿章,请求中国“尽逐日兵出境”。清政府也据理与日本力争过,但终究未能派兵援助琉球。这当然也是与清朝政府腐败、实力衰落有关的。当时,琉球国陈情通事林世功还在北京壮烈自杀,以死抗议日本侵略,以死请求中国出兵。然而“自为一国”的琉球还是生生被日本灭绝了社稷!但反抗运动继续进行,到甲午战争结束后才渐息。

直到1919年,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在组织人辑集清诗总集《晚晴簃诗汇》(1929年编成)时,仍然将琉球诗人的诗作为“属国”的作品收在最后一卷中。1925年,著名诗人闻一多发表《七子之歌》,将被帝国主义列强强占去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市)、广州湾(今广东湛江市)、九龙、旅顺大连七地,比作离开了母亲怀抱的七个儿子,哭诉着被强盗欺侮蹂躏的痛苦。在“台湾”一节里他也写到了琉球:“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中国国民政府曾提出要光复琉球,1938年4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日本自明治以来,早就有一贯的大陆侵略计划。过去甲午之战,他侵占我们的台湾和琉球,日俄战后吞并了朝鲜,侵夺我们旅顺和大连,就已完成了他大陆政策的初步;他就以台湾为南进的根据地,想从此侵略我们华南和华东;而以朝鲜和旅大为他北进的根据地,由此进攻我们的满蒙和华北。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中国要讲求真正的国防,要维护东亚永久的和平,断不能让高丽和台湾掌握在日本帝国主义者之手,必须针对着日本之积极侵略的阴谋,以解放高丽、台湾的人民为我们的职志。”二战期间,1943年11月在开罗会议上,中美交涉琉球问题,美国总统罗斯福同意“琉球由国际托管,由中美共同管理”。1945年日本投降,无条件接收《开罗宣言》和《波斯坦和约》,根据此约“日本只能保有其本土四岛及众起草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其它武力吞并的领土必须放弃。1945年,美军占领琉球群岛并建议由中国托管,由于中国发生内战,无暇顾及。战后为美军占领,虽然美国“不承认二群岛主权归属日本”,但也没有交给中国。1947年4月联合国《关于前日本委任统治岛屿的协定》,把“主权未定”之地交给美国“托管”。

吉安注:1937年4月,毛泽东作《祭黄帝陵文》,其中:“琉台不守,三韩为墟”,琉台不守,就是指琉球、台湾被日寇抢夺了;三韩为墟,三是指东三省,韩是指整个韩国(包括现在的南、北韩),朝鲜半岛也被日寇霸占了。故,很明显,在毛泽东看,琉球与朝鲜半岛,皆属中国固有领土。

据《史记集解》,朝鲜半岛第一个政权出现,属于武王姬发所封诸侯国,地位与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等相同,且由中原人创建。

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哀王子准被击离平壤,国亡。燕人卫满自立于王俭城,今辽宁省辽阳市,仍为汉人政权。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卫右渠被杀,国亡。武帝刘彻置乐浪郡、真番郡、临屯郡、玄菟郡于朝鲜,合称汉四郡。

据上,中国完全应该并可以据史、据法、据理向日提出琉球群岛及其附属岛屿(日本所谓的冲绳)主权回归问题。中国提出这个问题,将可在“海洋划界”、“钓鱼岛”等日本一手制造出的伪命题上,掌握战略主动,整个东海是中国的内海,琉球群岛、琉球海沟都位于中国境内,未来海洋划界将在琉球群岛以东至少200海里处与日本划分中间线,或有继续东推余地,如此,便可彻底打破所谓“第一岛链”的制约。

中国自古拥有琉球的主权,毛泽东、蒋介石;共产党、国民党对此意见完全一致。今天,中国人应该以史为镜,向日本索回琉球的主权!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试问当下之中国,毛泽东七十三年前未全竞之伟志,可有人敢于担当、承继、完成?!

标签:日本   中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

Copyright © 吴中经济开发区越溪若水网络推广工作室 保留所有权利.   苏ICP备17010502号-1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