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消除经济危机的建议

2025-02-26 文摘 评论 阅读
政府不应当托楼市  

  虽然房地产涉及到众多的产业,但是政府没有任何托市的理由,在中国房价奇高,房地产完全有很高的利润,没有必要进一步抬高房价,倒是由于暴利的引导,会使得房地产的涉及到的其他上游等产业都容易出现泡沫,这种泡沫不是可以持续的,即使政府托市,也只是维持更长的时间,这些产业迟早是要缩减到与市场的实际需求相平衡的,而需求不是无限的,否则产品积压越来越多,泡沫越来越大,危机越来越重。即使房地产真的因为需求出现问题,政府也不能托市,而是要引导房地产降价,并且以低利润或者亏损引导整个产业转移一部分到其他的行业,否则,房子无限制地增加,到时候真的是有房无人住。当然房地产相关的上游产业也要相应有一定的调整。

  

  总而言之,无论房地产是盈利还是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引导房地产降价,而不是托市,托住高价。当然中央政府 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地方政府依然有冲动。

  

  减低首付也会增加银行的风险。

  

  引用一段日本的分析:“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房市步入明显的调整迹象。在楼市自身的调整动能已经非常强烈的情况下,日本担心房地产泡沫破灭给经济发展带来危害,便出台措施,试图阻止泡沫的破灭。但最终日本没有能够拯救楼市,反而延长了楼市的调整期,使得楼市经过了一个更加漫长的寒冬和更加痛苦的深幅调整——被经济学界称为“失去的10年”。早在两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黄皮书就曾指出,“虽然中日的国情不同,但是以增大房地产泡沫为代价来扩大内需的教训不应在我国重演。”

房地产商不降价与资本家倒牛奶抛活猪

  

  

  经济危机一方面有一种恶性循环,但是也另外有一种自愈机制,就是商品积压的时候,一般会降价,这会使得内需有增加趋势,但是目前许多房地产商都是打死不降价,一些地方政府也在死撑房价,好比昔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牛奶和活猪被扔入河中也不降价,不惠施于人。这使得经济危机的自愈机制也丧失了。中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合理引导极度虚高的房价下降,防止泡沫的进一步增加,防止经济危机愈演愈烈。虽然泡沫尽快破灭可以带来一些麻烦,但是可以避免日后更大的麻烦,美国的次贷危机也是由于类似的原因造成的。目前的情况是,由于房贷和购房,导致许多人已经没有钱去做其他的消费,导致社会有效需求不足。

消除经济危机的建议  

  经济危机的表现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我们应该增加有效需求,这方面,第一,主要是增加平民的收入,增加社会保障,让大家有能力去消费。

  

  第二,促进就业,防止企业解聘员工,因为解聘就意味着这些人的收入降低,导致社会有效需求降低,导致产品的积压,导致进一步的失业,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积极督促房地产降价,经济危机一方面有一种恶性循环,但是也另外有一种自愈机制,就是商品积压的时候,一般会降价,这会使得内需有增加趋势,但是目前许多房地产商都是打死不降价,一些地方政府也在死撑房价,好比昔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牛奶和活猪被扔入河中也不降价,不惠施于人。这使得经济危机的自愈机制也丧失了。中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合理引导极度虚高的房价下降,防止泡沫的进一步增加,防止经济危机愈演愈烈。虽然泡沫尽快破灭可以带来一些麻烦,但是可以避免日后更大的麻烦,美国的次贷危机也是由于类似的原因造成的。目前的情况是,由于房贷和购房,导致许多人已经没有钱去做其他的消费,导致社会有效需求不足。

  

  第四,经济危机也是贫富差距加大的后果,我们已经做了完整的分析,政府应当积极加大转移支付,调节工资水平,采取多种措施消除贫富差距。对次贷危机也进行一个分析:我们已经分析过经济危机与贫富差距的关系,后者会造成经济危机。美国次贷危机,造成了许多人贷款购房,房价扭曲的飙升,而一些人透支自己的支付能力,造成他们的贫穷,而一些炒房的人,房地产开发商则因为高价而占有更多的财富,贫富差距加大。贷款给透支创造了很大的空间,也造成了贫富差距可以进一步拉大,在这种情况下,贫富差距可以被拉的更大,贷款者不仅有风险,而且还需要还利息。此外,这种高价也导致房地产产业有泡沫,房地产赚够了钱,而且还因为其高价,带来大量的资金投向房地产,更多的企业投资房地产,造成了泡沫,一些人借此炒房,也挣钱不少,炒房带来的需求也推动了房地产泡沫增加。当然有人挣钱,必然最后有人吃亏,这些吃亏的人就是购房者,特别是在房价进入巅峰,即将降价前的炒房者,最后加入的房地产商等等,这导致了几家欢喜几家愁,富人得到很多的钱但是他消费几乎饱和,穷人有需求,但是没有钱。

  

  第五,有一个故事说政府一边请人挖坑,一边请人填坑,结果这些人都有钱了,有效需求增加了,经济形势变好了,这是事实,这说明此时要想法给没有钱的人发工资,这种做法虽然很浪费人力,但是也能起到消除危机的效果,更好的方法是政府直接发钱给穷人,或者增加社会保障,让大家都有一个保障,当然这个保障本身就是增加有效需求。

  

  第六,政府要注重利率汇率这些消费和投资的刺激因素,他可能诱惑(或者相反)人们去投资,特别是在国家大量发行纸币的时候。

论分配  

  对于分配问题,包括收入分配、权力分配、资源分配等问题,我们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分配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有依据。如果是不同的原则都有一定的依据,则应当是采取折衷或者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分配方式。其实平均分配、按需分配、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各自都有一定的合理成分,无论是从公平的角度,还是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比如科技的增长和国家资源利用产生的效益,大部分应当是共享性质的,因为它是源于许多前人的工作,不能完全以个人贡献论,因此适合平均分配。从另外的角度,也要考虑个人的贡献和辛苦,这样才能激励社会发展,也显示了公平,因此应当对应采用按贡献和按劳分配。从效用最大化上来看,则需要考虑采用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如医疗)结合。从拉动投资角度,要按劳分配和按贡献分配。从拉动需求考虑,需要考虑采用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结合。现实中的按劳分配,按需分配、按劳分配和按贡献分配都是存在的,它们适用于不同的场合而已,比如社会保障就是存在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的因素。社会风险也是按需分配的一个理由,有些疾病和损失是因为风险造成的,通过按需分配对风险进行了弥补,显示了公平。对基本必需的,高效用的消费,应当是按需分配或者平均分配。对于奢侈性的,低效用的宜采用按劳和按贡献分配。资本主义初期过分采用按贡献分配,经济危机频繁出现。后来的宏观调控(包括税收、社会保障、再分配),都具有从按贡献分配向平均和按需分配过多的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按需分配将越来越有必要,因为生产能力提高了,需要人们最大限度满足,而不是一味考虑如何扩大生产。西方经济学往往是重视贡献,因为它偏爱富人,这其中的贡献到底有多少是因为资本投入产生的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谈分配,首先要搞清楚,财富如何产生来谈贡献,财富的产生利用了多少社会公有的资源,比如我们如果认为资源是私有的,就会给占有者在分配上占有优势。但是社会科学上许多东西和概念都是多面性、含混的、没有明确边界的。西方经济学往往只采用一极,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再者其中各自起作用的因素各自分配多少的权重,也是一个问题。上面主要讨论金钱的分配,其实还有产品和服务的分配,它的分配除了通过市场购买产品与服务,通过社会保障进行分配外,政府还免费提供了一些其他的服务和产品的分配,比如电视节目等,而且有些还是强制性的。

  

  一个政府不应当动辄说没有钱,因为政府有没有钱在于分配,如果是分配制度好,应该做的事业是不会缺钱的,如果真缺,应该说缺的是科技、人力或者资源。如果没有钱,政府可以通过发行货币(本质是变相税收),或者增加富人的税收来有效获得财政能力支配资源,满足各种需求。西方国家为解决经济危机采用的通货膨胀和减税、扩大财政赤字本质上是一种变相的税收,虽然它们都有一定的弊端,但是它们都是对现有货币进行变相贬值而隐蔽地征税,而且这中征税方式是根据货币占有进行征税的,有一定的缩小贫富差距的功能。其实谈论国富与民富没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实质在收入分配,并且资金是应用在长远还是短期的,个人的还是集体的利益上,因为如果考虑外贸平衡的情况,财富都在国内。

  

  同样权力分配上,也要折衷考虑平均分配、按需分配、按能力和智慧分配、按岗位分配、按品德分配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个人平等权力,建设和谐社会;按需可以给个人最大的满足;按能力和智慧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如专家评审),最大发挥社会的智慧和能力,按岗位分配可以实现各个岗位的职责得到最大的行使,按品德分配促进建立和谐社会。同时权力与制衡并重,多大的权力应当有相应大的责任和制衡。权力的良好分配将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权力制约着经济的分配方式和决定资本的认可(钱、物权等)。

  

  权力和收入分配最终是利益,因此还要研究其他利益的产生、分配机制。应当产生良好的制衡机制,利用大众民主力量的反馈循环对抗利益集团。

  

  不平等的收入分配对市场要素进行了很大的扭曲,因此市场实质上是扭曲的市场,这样的情况下,谈效率和发展失去了意义。再正确的理论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学术越是高深越是荒谬。

  

  消费和投资都需要拉动,按需分配可以拉动消费,按劳分配和按照贡献分配可以促进生产和服务,平均分配可以保证公平,所以一个合理的政策应该是结合这些。比如,最低生活水平平均分配,医疗按需分配,非必需消费按劳分配。如果到了危机的时候,能够结合平均分配和按劳分配,就可以迎刃而解。

  

  按贡献分配是具有马太效应的,造成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必须用平均分配,按需分配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沿海经济和外贸对内地经济的掠夺性  

  我国的外贸顺差,导致政府发行更多的货币,但是国内消费的产品增量并没有发行的货币增量大,导致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从而形成对内的掠夺。此外外贸中的价格扭曲造成了国内价格扭曲,比如美元实际上不值那么多人民币,造成打工可以挣钱,但是务农和其他的工作不容易挣钱,形成了隐形的掠夺。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