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对金正恩--多些帮助,少些谩骂,人家还年轻

2025-02-26 文摘 评论 阅读
  

  三代世袭的观感不是一般的糟糕,而是非常糟糕,但既然已经成了定论,再大笔墨写这类东西无非是宣泄情绪,不如探讨他会将朝鲜带向何方来得有意义。关于金正恩的情况世人所知极少,他现在也还处于“储”的阶段,只能是连估带猜。
  在三子中选择老幺,当然是因为金正恩是3人中最合适的人选。金正恩到发达国家见过世面,据说能用英、法、德语会话,意大利语也不错,3岁时就能把祖父金日成主席所写的汉字诗《光明星赞歌》默写出来,目前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中、日、俄语。此人外表酷似祖父金日成,形象还是挺阳光的,对朝鲜国民的认同也有帮助,性格则是外柔内刚,朝媒说金正恩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军事都很精通。另据道,他还喜欢中国的功夫片,处理事情时对细节了如指掌。28岁的年龄,老练自然谈不上,幼稚也不至于。
  周永康率团参加劳动党大庆,以及邀请朝鲜新一代领导集体访华,显然带动了世界正视朝鲜,而当金正恩的继承成了定论后,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有意与金正恩建立直接联系。国与国的关系是很现实的,既然妖魔化和唱衰论都没有整垮朝鲜,武装入侵又不切实际,正视这个国家是明智的。不用说,首先与金正恩有直接联系的是中国。中国希望东北亚地区稳定和朝鲜人民生活安康。
  往前推,中国外交从巴基斯坦开始,就着重于国家之间的层面,这点与西方国家过分强调与某个政治派别或某个政治人物的关系是大有区别的。到了东欧剧变和柬埔寨局势转折,中国的这一战略已经很明显,既然是中X友好,该国领导人就是中国的朋友,不论其价值取向。中国的出版社极少出版外国领导人选集,但80年代我在新华书店见过《齐奥赛斯库选集》,中罗两国的关系可见一斑。齐奥赛斯库政府垮台后,中罗两国继续保持了友好往来,其中一个鲜明的标志是,北约轰炸南联盟期间,中国是将在南的机构和侨民撤往罗马尼亚的。柬埔寨的洪森以前是反华的越南政府座上宾,在洪森执掌柬埔寨后,中国和柬埔寨的关系继续发展,洪森本人成了中国的朋友。中国和巴基斯坦则是全天候的朋友,不论各自的国内政治风云如何变化。
  我一直是中朝友好的坚定支持者,这个立场和朝鲜是谁掌权没有关系,和国家利益关系密切。中朝是邻居,谁在朝鲜执政都改变不了这一点,睦邻之间要尽量友好,即便对方的政权颜色变了,中朝友好关系不应该变,除非人家成心捣蛋。以对别国领导人的好恶界定两国关系和依意识形态界定一样,都是不利于国家利益的。政党关系和领导人之间的私交,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国家层面的关系更大气、实在,且被时间证明可行。敌人怕多,朋友嫌少,中朝友好是现成的,基础也是牢固的,干嘛要主动丢掉?不要奢望某个国家事事都如中国的意,父子、夫妻、兄弟也做不到这一点,要以大局为重。同理,非传统友好国家之间也要以大局为重,中美关系、中日关系,都是在发展中斗争,在斗争中发展。
  朝鲜需要什么?安全问题从核试爆成功那一刻起就算是解决了——美军从不入侵核国家。从伊拉克部分撤出后,美军将主要作战对象重新设定为传统大国,部族长老和街头巷战不再是美军的重点关注对象。理由很简单:美国在与苏联对垒过程中更强大了,在反恐战争中大幅下滑了,还冒出了个用软硬手段对付都不很灵光的中国。朝美依然对立着,但美国正在权衡随时与朝鲜改善关系。朝鲜政权的稳定性一直被国际社会低估了,这当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社会封闭和社会保障的公平,当然,还包括中俄这两个大块头。“民不患贫而患不均”的道理具有普遍性,例外的情况很少。如此,朝鲜只剩下一个问题:经济。
  朝鲜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人均受教育水平都是相当不错的,国民的精神面貌更是没的说。一个政权在稳固后都会设法把经济搞上去,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政权,另一方面,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公益思想,集团亦然。朝鲜人均收入曾经比中国高得多,后因苏联解体,叶利钦政府倒向西方,朝俄贸易急剧下滑,再加上那时中国无力在经济上帮太多的忙,还有一连串的国际制裁,经济多次濒临崩溃边缘。从2002年开始,朝鲜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比如企业独立核算制度和劳动者激励机制,还有去年的货币改革,但最后都没有成功。新义州的“彩霞市场”,其规模足以同中国国内中等集贸市场相比。中国产日用品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但也有韩国产的服装、电饭煲、三星手机、LG电视等。为什么类似的改革,中国成功了而朝鲜失败了?主要原因有两个:1、以朝鲜的规模养那么庞大的军队必然影响经济方面的投入,放弃先军政治又面临外敌的现实威胁;2、国际制裁时间长、范围广。
  胡锦涛主席与金正日委员长在东北会谈时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累积起来的经验,“虽然自力更生也很重要,但经济发展离不开与外部的合作”。金正日说:“朝鲜将强化和中国东北地区的交流合作,努力研究中国的成功经验”。《劳动新闻》社论说,“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正在发生着保障国家繁荣的飞跃发展”。两国政府确定了“政府主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原则。西方媒体一方面继续咒骂朝鲜,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朝鲜正在谋求改革开放的声音。
  南朝鲜对中韩两国之间的海底隧道情有独钟,相映成趣的是,中国几乎没有将此当一回事,这不是中国不重视中韩之间的联系,中韩贸易额是很大的,主要是觉得那个天文数字的投入毫无必要。韩国人很难通过朝鲜进入中国,中国却可以通过这条陆路进入韩国,陆地上修路比海底修路便宜得多,意义也更大。南朝鲜可以借海底隧道取得在中日韩的物资集散的中枢地位,中国所获与投入是严重不符的。短时间内,投入那么庞大的工程资金不现实,长远看,半岛早晚要统一,到时候海底隧道就是一根鸡肋。事实上,联系中朝的港口、公路、铁路、桥梁建设正在大规模展开,中国方面没有对中韩海底隧道表现出任何兴趣。
  由于体制的性质,谈论朝鲜走向绕不开朝鲜领导人本身。在我看来,金正恩会设法让金家在朝鲜软着陆,也就是说,经济繁荣和政治开明将是新一届领导集体的追求。金日成作为开国领袖,其地位是难以撼动的,金正日在恶劣的环境中使朝鲜一劳永逸地免去了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对国家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其本人。金正恩不是传统意义的继承首选,既然选了他,说明此人的能量不容低估,要知道,金家要么荣耀,要么被抄,在继位问题上绝对不会马虎。
  如果这种评价符合实际,事情应该按照这样的逻辑发展:
  由于金正恩被主观和客观的原因神秘化了,外界对他几乎是一无所知,这就产生了一个期待期,朝鲜也将因此而获得喘息时间,也就是说,西方国家对朝鲜的穷追猛打会暂时告一段落,转入观望阶段。在这期间,金正日一方面会利用权威强化金正恩的威望,另一方面也会为经济体制改革尽量打些基础。西方的观望期正是中国东北与朝鲜扩大经贸规模的时期。中国会努力遵守联合国做出的制裁决议,但那些决议不足以阻挡中朝两国的经济联系。
  一旦金正恩正式接手国家权力,便可以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不但是宣布他为继承人时有一个观望期,正式就职后还有一个更长的观望期,这两个观望期事实上就是朝鲜休养生息的大好时机。前面说过,金正恩是见过世面的,而且通晓多国外语,他不可能不知道现代社会对世袭继承的反感。如何化解呢?答案只有一个:繁荣国家经济,再慢慢实行开明政治,之后,金家放弃世袭,保留荣誉,如同蒋家在台湾。蒋介石干过屠杀的勾当,但追究他已经没有意义,他已经作古,在世的是开明领袖蒋经国的后人,现代文明不允许株连后代。一纸秘密协议(如叶利钦)或适当保留影响(如蒋家)都可以让金家在朝鲜软着陆。
  打过、骂过、制裁过,都不管用,国际社会何不趁此机会尝试一下帮助它?船小好调头,民众素质也不错,再加上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我看朝鲜用5年的时间就能摆脱贫困,10年以后成为中等发达国家,20年后人均进入发达国家行列。那时候,金正恩步入壮年,正是急流勇退的好时候,对自己对家族对社会都是很好的结果。中国和西方国家都希望朝鲜执行类似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朝鲜自己也希望这样做,这是很好的基础。金正恩很年轻,朝鲜也很年轻。

标签:朝鲜   中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