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外资企业并购国企中的汇率掠夺
警惕外资企业并购国企中的汇率掠夺
文/刘云
2006年,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谢百三到美国考查后发现,如按当时美元与人民币1∶8汇率计算,美国商品价格贵得出奇,大部份是中国同类商品的8~10倍,一碗不太好吃的面条11美元,等于88元人民币,加上小费等,合计100多元人民币。1磅卷心菜为1.4美元,合人民币11元,1磅大米合人民币7.1元。最可气的是,买了2.75美元一碗的馄饨,以为占了个小便宣,结果里面仅有2个,与其说吃饭,不如说让人尝味,国内哪有一碗两个馄饨的,令谢教授哭笑不得。此外,房租、学费都出奇地贵,还要加税。自然,美国工资也高些,普通工人月薪为1200~1500美元,中等收入为2000~2500美元,但美国奇高的物价使美元含金量大打折扣。所以谢教授到美国考查后,以一个经济学家眼光得出结论——人民币含金量极高。
现在与2006年相比,由于石油、矿产品、粮食等价格大幅上涨与美元贬值因素,中、美两国物价都大幅上涨,但美国物价涨幅明显高于中国。根据2008年2月26日《世界新闻》提供的一组纽约的物价信息,纽约目前日用消费品与2006年价格比较见下表:
纽约目前日用消费品与2006年价格比较
从这组数据可看出,中、美两国物价相差依然相差数倍,即使现在人民币大幅升值了,人民币含金量依旧极高。
笔者生活在美国的亲朋好友告诉我,美国不仅物价高,劳务费用更高。美国地广人稀,劳动力短缺,高昂的人工费用就令人十分头疼,在美国聘一个清洁工的价钱在中国足可以骋请一个优秀工程师,保姆的要价比清洁工还高。如果你在美国年薪5万美元,可能你连保姆都聘不起。而在中国每月花1000元就可请一个不错的保姆;每星期花100元就可请一个不错的钟点工。
如果你在美国买下了一幢花园洋房,有花园、草坪,车库,而两口子年收入如果不超过15万美元的话,你一般请不起高价清洁工、请不起高价花匠、请不起高价维修工,或者说虽勉强请得起却觉得花费太高不合算。于是一到周末,要使你的花园洋房清洁漂亮,你得自己去除草剪草、自己去粉刷车库、自己去修水管、自己去打扫卫生……而这些在国内本应由廉价民工承担的苦力活都得自己干,弄得你也许比平时上班还忙,哪有时间享受生活。
年收入10多万美元的家庭折算成人民币,在国内也算是百万富翁,可从没听说过国内那个百万富翁去干这些苦力活,连国内年薪10万人民币的高收入者都不大可能干这些苦力活。美国的百万富翁(折算成人民币)居然还要去干这些苦力活,这在国内有些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然而实事却是如此,谁叫美元不值钱、谁叫美元“含水量高”。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几年有些人放弃了国内高薪工作,拚命移民到美国,现在多数人都后悔了,因为他们在移民之前,只是根据单一的汇率来比较中国两国收入,他们觉得在国内虽然一年挣十几万元人民币,按汇率折算,顶多也就两万美元,以为移民到美国,一年挣个四五万美元,生活会好一倍以上。到了美国才发现,由于语言、经验等各方面条件限制,新移民很难找到年薪四五万美元的工作,能找到年薪两万美元的工作就不错了,表面看与国内收入(人民币折算成美元)大体相同,可美元“含水量”使他们发现自己生活水平远不如在国内高,觉得自己上了汇率的当。而且这几年随着美元加速贬值和物价飞涨,美元“含水量高”也水涨船高,这让大陆移民个个叫苦不迭、追悔莫及。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美元“含水量”与人民币的“含金量”做差别,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又在不断提高美元“含水量”,因此国内赴美留学和移民的热情开始下降,而“海归派”回国的人数则急剧增加,“海归派”图的就是人民币的含金量。
难怪国内外均有经济学家根据平价购买力原理来推算,即把1万元人民币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和1万元美元在美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相比,两者购买力大体相同,即美元与人民币平价购买力汇率之比应为1比1,而不是现在外汇市场的1比6.9。
2005~2006年,《中国工业》曾发表了外资疯狂并购国有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的系列道,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外资并购国企积极性为何如此之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认识到,国企的资产是用含金量很高的人民币计价,外资并购国企则是用“含水量”很高的美元,把“含水量”很高的美元按外汇市场悬殊汇率折合成含金量极高人民币来并购国企,对外资企业来说是非常合算的买卖,说得难听点,外资企业是利用悬殊汇率掠夺国企资产获取暴利。
从20世纪末开始,外资对并购国有大中企业积极性“大增”,因为在外资看来,中国的国有大中企业十分“廉价”,100万美元在美国要投资入股,只能当个没有什么发言权的小股东,但拿到中国来,按外汇市场的悬殊汇率,可折合成近千万人民币,如投资入股,可轻易成为一家大企业的大股东,甚至可以取得控股权。100万美元在美国要并购一个小企业都不大可能,如把100万美元折算成近千万人民币用于在中国的并购,可以并购国内一家中型国企,可以把厂房、设备乃至地皮全部买下来,还能得到大批训练有素的廉价劳动力。如在美国买同等规模企业,没有两三千万美元是根本买不下来的,世界哪有如此暴利的买卖,于是外资是蜂拥而至,疯狂并购国有大中型企业,明明是外资占了天大的便宜,却被媒体宣传为引进外资“伟大成就”,足见政府主管部门某些官员和媒体对此的无知。
2002年底,摩根士丹利、香港鼎晖、英国英联三家公司仅一次性向蒙牛投资2600多万美元,就持有中国当时最大奶业企业——蒙牛乳业约32%的股份,成为蒙牛大股东。随着2004年6月10日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蒙牛总市值接近300亿元,摩根士丹利等赚得盘满钵满,汇率掠夺功不可没。因为如向西方同等规模企业投资2600多万美元,只能成为股份仅占百分之几的小股东。
外资并购中汇率掠夺早就给我们带来了天文数字一样的损失,但目前无人关心和研究这个问题。媒体还一直宣传引进和利用外资的“伟大成就”,实际是我们被外资利用了。面对外资并购中汇率掠夺,我的主张是,外资并购国企不能按外汇市场的悬殊汇率把美元折合成人民币来投资入股,而应按美元与人民币平价购买力汇率之比即1∶1来投资入股,让外资并购国企的汇率掠夺如意算盘彻底失灵。
信息:《装备制造》杂志 :刘云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