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后代抢班夺权昭示着什么
年龄改小、简历保密、破格莫名、晋升神速……所有这一切官场中的特殊待遇,绝大多数都落在了官二代官三代这些官后代身上。这些官后代和他们的官前辈们利用一切官场资源,尽可能地让官后代能够尽可能快速地抢占官场中尽可能高的位置。这种情形用过去某些时代的说法,其实也可以叫做
抢班夺权。
这样的情形如果从正面去解读,当然表明这些官员们对于自己群体的掌权地位充满了长远而坚定的信心,而断断没有一丝一毫崇桢皇帝“愿子女生生世世不再生在帝王家”的叹息。至于这些官后代们是不是有相应的“德能勤绩”,则根本没有考虑和讨论的必要。问题的关键在于官后代们的这种抢班夺权,在21世纪的今天,在辛亥革命已经100周年的今天,在陈胜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已经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是不是还能体现出相关官员群体的历史先进性。
官后代的官前辈们,或许确实曾经为打江山立下过汗马功劳,但这些官前辈们在打天下时不是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么?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章程》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宣告说是建立人民政权,为什么多年之后在官场,又会出现这种抢班夺权式的集体世袭呢?因而这种情形的最大害处,其实就是宣告我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乃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好像还是在重复中国传统的改朝换代。可能成为最大官后代的毛岸英烈士的致表舅向三立信中关于共产党与国民党、毛主席与蒋委员长、毛主席的亲友与蒋委员长的亲友的那些根本区别,岂非也被如今的官后代及其官前辈们进行了彻底的颠覆。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历史先进性的根本所在。但“公”首先就要体现在对于权力这个公器的分配和掌握上。当官前辈们把公权力看作自己的私器在家庭乃至家族中实际是搞私相授受的时候,则“公”字上面的“人”自然被冲开,留下的就只有那个弯弯拐拐的“厶”(“私”的本字)。这也就难怪某些官前辈们,为何总是不敢面对毛主席而喜爱宣扬等级观念的孔老夫子了。
官后代抢班夺权,已经表露出相关的官前辈们究竟是何种思想境界。当官前辈们不会为自己后代抢班夺权进行任何反省并承担任何责任时,不过也就把先辈们当年的赶考,从李自成时代,又考回了秦朝末年的大泽乡而已。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