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尼,快乐天堂?血汗工厂?
“我们是深圳市布吉沙塘布社区浩威玩具厂的员工。刚进厂时,看着一件件形态可掬的米奇、米妮、唐老鸭和活泼可爱的维尼熊、高飞狗……在生产线上由我们的双手,从造模、装配、喷漆、包装到出货,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高兴我们造的玩具能给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带来欢乐。”
这是诉深圳龙岗区劳动局行政不作为的5工人于2007年3月写给迪士尼公司(以下简称迪士尼)的信。工人们知道,他们是迪士尼的代工厂,他们用双手生产的迪士尼玩具90%运到了日本的迪士尼乐园。工人们也知道,这些国际知名企业都对其代工厂有一套监督系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督促其代工厂遵守当地法律和国家劳工标准。
“沃尔玛就经常下来查厂,所以劳工状况相对较好。苹果公司的代工厂富士康在去年涉嫌‘血汗工厂’风波后,做了很大力度的改良,今年还给工人办起了夜校。所以,我们对迪士尼充满了希望。”浩威玩具厂5工人对记者说。
然而,他们的希望破灭了。时至今日,迪士尼并没有作出任何反应,所以他们才会发出那样的感叹:“最初把老板作为抗争的对象,现在才发现很多都做得不好,迪士尼也做得不好……”
SACOM为迪士尼寻找良心
同样失望的还有香港一个名为“大学师生监察无良企业行动”的民间组织(简称SACOM),SACOM是由香港各大专院校关注中国工人生活的学生和教师所组成的非牟利机构,旨在透过第一手调查来了解跨国知名品牌厂商的劳动条件,以要求这些外资厂商遵守中国劳动法令、负起应有的企业社会责任。2005年8月18日,在距离香港迪士尼乐园开幕不足一个月的时候,SACOM经过半年间对东莞、深圳几家迪士尼下游工厂的调查,发布了一份两万字的告《找回米奇的良心》。该告针对迪士尼的专项调查,揭示了跨国公司在授权商品制造上低成本运作的秘密,督促跨国公司通过提高产品订单价格、建立以工人民主参与为本的监察机制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水平。2006年9月10日,SACOM发出了第二份迪士尼产品的中国制造厂商的劳工调查告《继续寻找米奇的良心》,指出迪士尼的《生产行为守则》已沦为一纸空言,企业的监督生产行为制度形同虚设,要求迪士尼公布其代工厂的名册和地址以让公众监督。
2007年3月,SACOM收到了深圳浩威玩具厂5工人写来的投诉信后,立即派人来到香港的迪士尼,希望其履行监管职责,督促浩威厂拿出整改方案,限期改善。然而,迪士尼有关负责人对他们避而不见,至今也没有任何答复。
SACOM专案统筹丘梓蕙5月9日在深圳遗憾地对记者表示:“对于迪士尼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很愤概,却又无能为力。”
“快乐天堂”迪士尼频频卷入丑闻
迪士尼由动画传奇人物华德·迪士尼创立于1923年,并在1928年创造出举世闻名的卡通明星—米奇,1929年起,米奇第一次出现在美国儿童的笔记簿封面上,1952年,美国加州的迪士尼乐园开幕,两年后迪士尼开始迈向电视荧幕,逐渐成为“美国梦”的文化象征。半个世纪之后,如今全球已有5个大型迪士尼游乐园,第五个在中国香港。世界各地的儿童都喜爱印有米奇的笔记本、玩具及纪念品。为迪士尼生产产品的工厂,如今遍布世界,据SACOM丘梓蕙透露,大约有4万家左右,几乎都在发展中国家,其中有1万多家在中国大陆,集中于中山、东莞及深圳一带,通过港、台、日、韩等供应厂商生产玩具、文具与成衣等产品。
不幸的是,这样一个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与利润的企业,这样一个旨在为大人和小孩打造“快乐天堂”的公司,近两年却频频同“血汗工厂”联系在一起,卷入涉嫌违法并剥削劳工,不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丑闻中。在百度网上键入“迪士尼血汗工厂”搜索,会出来7000多条信息,而且同时出来的还有SACOM。SACOM为什么就专门同迪士尼“过不去”呢?丘梓蕙介绍了其中缘由。
丘梓蕙说:“在香港迪士尼乐园开幕之前,政府和媒体津津乐道于迪士尼未来20年将给香港带来多少好处、多少利润、就业机会等,却没关注到欧美这几十年对迪士尼的抨击和讨论。”据丘梓蕙介绍,欧美的一些民间团体一直抨击迪士尼在文化方面只宣扬美国的霸权和美国文化,抗议其每晚大放焰火,影响环保,演员穿着很重很重的衣服表演,多有职业病。同时,在生产环节,旗下很多国家的代工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剥削劳工的问题,而在全球知名品牌中,迪士尼似乎并不特别重视所属生产厂商的生产条件或是它在世界各地工人的权益。
“作为香港关注劳工权利的民间团体,我们期望迪士尼在中国市场利润快速增长的同时,企业良心也可以同比例的增长。希望不要在中国出现‘血汗工厂’。”丘梓蕙说。
部分国际知名品牌行动起来
SACOM告出来后,迪士尼作出表示:将聘请专门从事有关社会问题调查研究的非营利性审计机构Verite,对告中的指控进行彻底调查,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纠正不当行为。美国全国劳工事务委员会也发表了一盘由SACOM提供的录像带,以支持其对迪士尼的指控。
迪斯尼负责中国事务的副总裁唐军表示,1996年,公司就建立了劳工行为监督系统,将劳工标准列为公司的首要问题。公司此前已经发现SACOM告中指出的某些工厂存在违反劳动法规的问题,并予以了处理,但这些违规情况并未如指控严重。
但SACOM对迪士尼的回应并不满意。丘梓蕙告诉记者:“迪士尼的监管机制和采购方式存在问题。”她说根据受访工人所讲,代工厂运用各种手段,应付迪士尼查厂,包括:造假合同、工资及工时记录;令工人不要向迪士尼查厂人员说出实情;令不愿合作的工人在工厂受巡查时放假,或留在宿舍等等。丘梓蕙认为,对此,工厂应受谴责,但迪士尼公司是不能回避责任的,因为,其实再认真一点查厂或采用暗查,是不难发现造假的。另一方面,迪士尼的下单采购人员,亦可以通过评估工厂的价、生产起货期、生产能力和工人人数,估算会否有违法及侵犯工人权利的情况。
据悉,在全球知名品牌中,经过世界各地民间团体长期呼吁,耐克运动鞋终于在去年公布了其所属工厂名册与地址,公开接受世界各地公众的监督,而其他一些品牌,也采取了更开放的态度,增加透明度,接受公众监察,从而改善了基层工人的处境。
2005年5月,通用电气首次发表了年度社会责任告。
2006年,惠普公司发布《世界公民责任告》,其中提到,其一级供应商中有41%不遵从生产守则,超过21%的工作地点不能达到惠普要求,并威胁说6个月内如果情况得不到改善,就要中止合同,结果违规的供应商马上改善了条件。
2006年7月,苹果公司在其代工厂富士康被指责为“血汗工厂”时强调:“苹果公司将不遗余力,不管苹果公司的产品产自何处,皆确保工人们享有尊重与尊严。”
据介绍,如今,全球只有100家大型的西方企业积极参与反“血汗工厂”运动。除了常规的由公司内部企业社会责任部门以及委托独立第三方查厂之外,跨国公司也力求把发订单和企业社会责任联系起来。
谁是“血汗工厂”的始作俑者
在今天的国际社会,西方国家只会担心每年的贸易逆差,以及来自中国的廉价进口商品可能造成的就业岗位流失,怀疑中国企业究竟是靠什么办法,生产出廉价玩具、内衣和电子产品的。丘梓蕙说,这对中国企业是不公平的。她认为“血汗工厂”的根源还是那些国际知名品牌企业。
“据我们了解,国际知名品牌企业的产品其75%的利润流进了品牌企业的腰包,而用于工人的支出大概仅占到4%左右,中国工厂处于全球供应链体系的神经末梢,为了争夺订单,不惜压低价格恶性竟争,这么薄的利润空间,当然就只能靠降低成本得以弥补。国际品牌企业一方面压低采购价格,迫使中国制造商想尽办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又试图以道德守则来要求和约束他们,这本来就是难以调和的矛盾。”
正因为如此,SACOM屡次呼吁迪士尼提高订单价格,延长交货时限,以体现合理的劳动成本,消除“血汗工厂”。
法律界人士亦认为,依据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惯例,产品经营企业应该给产品制造企业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以便制造企业有能力履行劳动法义务;当由于产品制造企业监督不力或未提供劳动法义务的必要条件,而导致产品制造企业违反劳动法时,应当与产品制造企业共同承担责任,并且,给予产品制造企业一定的整改缓冲期,在此期间不得减少或停止订单而致使其关闭。
采访后记
谁将是“血汗工厂”的终结者
过去十几年反“血汗工厂”运动策略主要是向商品生产链中的跨国企业施压,但成效有限。今天人们在找回全球生产链中失落的环节与角色———政府机关。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消除“血汗工厂”更重要的力量应该来自政府监管。
在深圳,有个广为人知的说法,即“胡萝卜+大棒”政策,以奖罚分明的办法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施行。据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资福利处副处长张国玖介绍,“胡萝卜”,即动用政府工程、政府采购、政府资助等多种手段,把这些订单落实到遵纪守法的好企业手中。
与此同时,深圳也施以“大棒”。从去年开始,深圳市政府明确提出要驱逐不良企业,在张国玖看来,最恶劣的情形首先是拖欠工资,接下来是严重的超时加班,“我们强调一步步持续地改善,而不是在一夜之间就能让所有企业都达到标准”。
2005年,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深圳应力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研究告,2006年,深圳将“建立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制度”列为市委市政府重大调研课题,2007年深圳着手在全国率先建立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框架。(记者 吴晓锋)
2007.5.15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