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融代表国资委向私企学来的经验不服不行?
李荣融代表国资委向私企学来的经验不服不行?
郭春孚
中国有“两委”是改革的产物,主要职能也是为改革服务的,一个是发改委,另一个是国资委。这“两委”在改革中是立了大功的,主要表现在所谓的“市场化改革”。其领导人经常发表惊人之语,使人目瞪口呆。最近,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又发表高论。
一、工人成了被管住的对象。李荣融说:“管理央企的启发是首先向民企学习的,民企的老板不管别的事,一是人要管住,二是账本要管住。这也是国有制企业转变方式、融入市场改革的路径。”
这里有几个概念必须明确:“民企”就是民营私业,民营企业就是私有企业;“人”包括管理者,但主要是指工人。
李荣融从私有企业那里学来的第一条“经验”就是“人要管住”,管住谁呢?当然主要是管住工人。这样剥夺了工人的主人翁地位,也剥夺了工人的管理权,也就是说将工人完全排除在管理者之外,使工人成为被管住的对象。但我们知道的日本丰田模式是管理者参加劳动,劳动者参加管理,基本内容与鞍钢宪法(“两参一改三结合”)是相同的。中国创造的经验日本的企业在用,而我们却在改革中抛弃了。
考察世界上的大企业,我们发现通常不仅仅是“人要管住”,还有对人的关怀,调动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等等。政府倡导的以人为本,在国营企业中就是以工人为本。这些都与伟大的李荣融主任的说教有很大的差异。
管住账本是对的,但还要管好生产和市场,如果生产不景气,市场空间小或没有市场,账本管得再好,恐怕效益也好不了。因为账本不创造价值,更不会创造出利润来。
在对待人的问题上,尤其是在对待工人的问题上,不能胡说,更不能胡来。我觉得党中央、国务院应该把人管住,别让这些高官胡说八道。
二、高管赚钱多酬就高。李荣融说:“向民营企业学习的就是,谁给我赚钱多,我就给他钱多。”
“谁给我赚钱多,我就给他钱多。”这是黑社会的原则,就连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时兴了,却被社会主义中国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奉为“圣经”。赚钱的多少有区别,方式方法也有区别。有的人赚钱多,可他遵纪守法,符合市场法则;有人赚钱多,可他违法乱纪,破坏市场法则,不择手段。这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不能光看他赚钱多少,还要考察他是如何赚的。否则黑社会就会黑白通吃。例如,生物制药企业,因为它垄断技术,尽管成本很低,却定价奇高,因为只有我能生产这种药品,再无第二家企业,人们只能买。再如种子公司,同样如此。对于不择手段赚钱,旧社会也是反对的,至少是不提倡的,共产党的高官却加以提倡。为了赚钱,如果人人都不择手段的话,这个社会还能成立吗?
企业高管是人不是物,面对的生产和经营主要也是人,所以做好人的工作是第一位的。有的人口口声声讲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上却以钱为本,这是极其错误的,因为以钱为本是反人道的。以人为本还有个以什么人为本的问题,是以高管为本,还是以工人为本?
“赚钱多”是一个量化指标,是必须的,但不是考核的全部,还应该考察企业高管是如何多赚钱的,是提高科技含量?是改善劳动条件?还是裁减员工,降低劳动力成本,或增加工人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有没有提高工人的工资和福利?是否有利于实现长期利益目标?等等。不能搞短期行为,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杀鸡取卵。这个问题,无论是企业还是地方都普遍存在,非常严重。
三、企业的规律就是追求效益。近年来,“国退民进”和“国进民退”的争论始终存在。李荣融认为,无论企业是什么所有制性质,核心一条是按企业的规律来成长。而企业的规律是追求效益,这也是他推动央企改革融入市场运行的思路。
请问:企业是不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追求效益的目的是什么?企业应不应该讲信用?应不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应不应该达到环保标准?
企业除了追求效益外,还应该有信用、社会责任和环保指标。这是一些最基本的规范,却被国资委高官李荣融排除在外。
社会良知、社会道义、社会公理、社会责任由谁来承担?难道企业就是赚钱的机器,不食人间烟火,与社会有关的任何义务都可以不尽吗?如果企业可以不讲社会良知、社会道义、社会公理、社会责任,那么工人呢?如果工人可以不讲社会良知、社会道义、社会公理、社会责任,那么农民呢?其他社会阶层呢?如果整个社会都不讲社会良知、社会道义、社会公理、社会责任,中国不早灭亡了吗?
高管不是赚钱的机器,企业也不是赚钱的机器。一个社会如果被金钱和私欲所统治,没有信仰和信用,这个社会迟早是要灭亡的。
李荣融代表国资委向私企学来的经验并不新鲜,西方国家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和旧中国的企业都是那么搞的。国资委是管理央企的政府机关,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门,李荣融的话谁敢不听?不过,李荣融能代表国家吗?
2009年9月8日于北京安定路
电话:010—
手机短信:
[附]
央企负责人年收入增长4600万是合情合理
宋 蕾
作为央企管理者的“管理者”,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却表示,他向民企学习了诸多的管理经验。而这背后,是他对央企市场化道路的一种思维探索。
这是9月5日李荣融在杭州举行的“2009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上作出的言论。
今年是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第八年发布“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在评选优质企业的同时,由于央企占据绝大多数上榜席位,因此,此次“聚会”国有企业的掌门者们更多探讨的是央企改革与发展问题。
在李荣融上任国资委主任之时,央企总资产7万亿元,而经过6年的发展,去年年底央企资产已将近18万亿元,利润年增长1500亿元。
如此增长速度之下,具体而言,李荣融说,管理央企的启发是首先向民企学习的,民企的老板不管别的事,一是人要管住,二是账本要管住。这也是国有制企业转变方式、融入市场改革的路径。
央企负责人年收入增长4600万
如何把人管住?国有制企业的薪酬体系是各方关注的问题,在市场化体制中,薪酬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李荣融表示,向民营企业学习的就是,谁给我赚钱多,我就给他钱多。他还透露,在1500亿元的年增长利润中,1500多位央企副总以上的高管总薪酬每年增长4600万元左右。他认为,这个数字还是合情合理。
李荣融还说,管理央企他所摸索的是,在国资委建起来以后,实际上赢得了社会公平竞争基本条件,“该我管的我管,不该我管的,少管。”
目前,国资委的管理是与央企高管签订年度经营责任书,李荣融说,责任书上有一年要完成的任务,至于怎么完成,是企业的事。如果有困难,他会帮忙。但他所需要做的是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潜力,他认为有些企业没有干好,不是没有资质,而是管得太多。
至于舆论始终有“国退民进”和“国进民退”的争论,李荣融认为,无论企业是什么所有制性质,核心一条是按企业的规律来成长。而企业的规律是追求效益,这也是他推动央企改革融入市场运行的思路。
下属比老板挣得多
李荣融的一席话也引发了央企管理者的种种思考。现场一位央企负责人告诉CBN,有趣的是,央企在这些年打破体制束缚后,在央企出现了可能下属比老板挣钱多的情况,这是近年来国有企业市场化变革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现象。
虽然,近期关于国企薪酬改制有诸多舆论的声音,但是他认为这些评价可能不够客观,部分国企岗位确实需要发高薪来参与市场竞争。
来自北京一家央企的中层就对CBN直言,他们的一把手就曾开出高于自己收入3倍的价格来聘请技术研发人员。
上述人士还分析,中国的特殊性在于大企业的“一把手”更多的时候像官员,收入有其特殊的限制。但是国企控股的下属企业市场化气息已经很浓。
在国资委成立的2003年,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有7家,6年之后的2009年增加到了17家,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昨天在接受CBN采访时认为,这也是中国央企按照市场运作开始发力,更多地进入世界经济圈的表现。
他还表示,央企的薪酬变动也是央企顺应潮流发展的必然。目前这种下属员工薪酬增加的趋势有往高层推动的势头,一开始央企控股的下属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或者成为上市公司之后,需要用高薪酬体制来完成人力构建,今后逐步会移到上层管理者层面,也会出现市场化的高薪,目前这种状况在银行业已经初显端倪。 (:第一财经日)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