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大道国学:天上掉下个“郭美美”

2025-02-2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大道国学者夏商先生曰:所谓有无相生虚实相形,在当今这个网络信息时代,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相互影响相互转换,也就演绎得格外便捷快速和丰富多彩。甚至,会让人感到有些眼花缭乱头晕目眩。“郭美美炫富”一炮走红,这场“网络海啸”对现实世界的“余震冲击”,或许已经远远超出了当事人及围观者原初的想象。   

  我们不妨先来看几条相关时讯,然后再继续讨论。

  

  【1】红十字会谈“信任危机”:公众仇富仇贪 我们很冤屈

  

  据新京2011年06月30日道,连日来,广受关注的郭美美事件,也将中国红十字会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中国红十字会连发两份声明,并召开媒体通气会,但公众的质疑声未见消减,中国红十字会正在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昨日,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汝鹏接受了本记者专访,谈中国红十字会与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关系,谈中国红十字会在此次事件中遭遇的挑战,期望公众看到一个努力改进,向公开透明靠近的纯粹的红十字会。

  

  新京:中国红十字会卷入郭美美炫富事件,你怎么看这件事?

  

  王汝鹏:郭美美事件引起公众强烈反感,实际上反映了大家的一种情绪,仇富、贪污腐败……这是公众对一些社会现象不满的一次集中发泄。公众的愤慨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很冤屈。

  

  新京:这次遭遇的信任危机,是郭美美引发的偶然现象,还是长久以来公众对中国红十字会不信任的累积爆发?

  

  王汝鹏:不能说公众长久以来对中国红十字会不信任,如果公众不信任,我们就不可能成为中国接受善款最多的慈善机构。应该说是公众对慈善机构公开透明度不够的一次集中爆发,我们首当其冲成为被问责的对象,如郭美美注册的身份是其他慈善机构,被质疑的也许是另一个慈善组织。

  

  新京:有网友表示不会再捐钱给红会,中国红十字会如何才能重拾公众信心?

  

  王汝鹏:捐赠是自愿的,我们没有任何责备的意思。作为公益机构,要做的就是提高透明度,让捐赠人自主选择,慈善事业是大家的事业。只要我们以此为契机,不断改进工作,增强透明度,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我有信心重新赢得公众支持和信任。

  

  新京:王伟常务副会长明确指出商业系统红十字会本身不从事商业活动,但在媒体调查中,商业红会在推行多个名为“博爱”的项目中,多家商业公司参与其中,这些项目究竟是公益还是商业项目?

  

  王汝鹏:要分清企业活动和红十字会的活动,两个活动性质不同,国家没给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编制,他们的工作人员都是兼职的。商业系统红十字会是经总会批准成立的行业分会,虽然它还没有在民政部门登记,不是独立法人,但在行业系统内开展募捐活动是许可的,只要募捐款项用于符合红十字宗旨的资助项目就没有问题。

  

  【2】人民日:微博监督成新格局 管理者理应善待

  

  据人民网2011年06月30日道,如果把2009年算成“微博元年”,不到3年,微博这个网络社交平台,已经成为舆论的重要集散地。近日,从江苏溧阳某局长“微博开房”到“郭美美事件”,再到四川会理县领导“悬浮照”,诸多热点事件在微博上酝酿、发酵。以“郭美美事件”为例,无数“微友”参与爆料,相关发言就有64万余条。

  

  这既让人看到微博的巨大力量,也让社会管理者看到,网络与现实,无论是舆论场还是社会管理,都在打通交织,成为一体。“开房局长”自以为微博调情不会为人所知,却在网民围观中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而“悬浮照”曝光后,当地政府通过微博及时道歉,避免了又一起“虎照风波”。

  

  当前,仅某微博用户就已突破1.4亿。微博风生水起,客观上推动了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公共沟通和舆情应对能力的提升。从陌生、茫然,到积极研究、利用,微博问政已经成为很多地方的执政实践。近日,广东、浙江等地组织领导干部参加有关微博的学习和研讨,南京规定突发事件发生1小时内要进行微博发布,都是可喜的探索和尝试。但根据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政务微博研究告》,到今年3月,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仅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仅720个。巨大反差反映出一些社会管理者对这片舆论阵地的陌生。

  

  尽管一些领导干部还不能适应微博时代的舆论新格局,但公众通过微博介入公共事务、表达个人观点,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现象。涉及到政府决策、公共管理、领导言行的话题,往往能迅速成为热点。

  

  实际上,微博上大多数人的“围观”或参与,归根到底还是出于关注地方政府工作的善意,出于帮助地方政府改进不足的诚意。正是这样的善意和诚意,使微博可以成为一个回应关切的最好平台。如果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地做好舆论沟通和引导,积极通过微博平台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及早发现问题、处置问题,完全可以构建一个广泛参与、有序互动的微博舆论新环境,使微博成为社会情绪的“减压阀”、官民关系的“润滑剂”。

  

  从论坛到微博,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之下,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能力都已极大提升。在微博屡现谣言之后,“谣言粉碎机”、“辟谣联盟”之类反谣言专区的出现,体现微博的成熟,也折射公众网络参与水平的提升。然而,类似侵犯隐私、情绪偏激、造谣传谣的问题,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管理者更该以“善待、善用、善管”的原则,提高媒介素养,重视微博舆论场,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公众参与。

  

  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虚拟社会”管理创新,越早认识到这一点,工作就会越主动。

  

  【3】陈丹青:网民围观人肉郭美美大有文革遗风

  

  据凤凰卫视2011年06月30日道,《锵锵三人行》本期节目围绕最近的郭美美炫富事件引发争议展开,嘉宾陈丹青认为网民对郭美美展开人肉搜索,有“文革”遗风,很可怕。他同时指出,到后现代电子传媒时代,大家都可以监视,也会被监视。

  

  【4】炫富女“郭美美”身份仍成谜 自称不想解释

  

  据羊城晚2011年06月23日道,22日,一个叫“郭美美Baby”的20岁女孩蹿红网络,她的微博粉丝迅速从21日晚的几千人,半天内飙升到5.4万人———这个20岁的女孩子,不仅频频通过微博炫耀自己奢侈的生活,还自称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惹得网友不得不围观。不过,22日,中国红十字会发布声明,否认有“红十字商会”“商业总经理”和“郭美美”。

  

  “郭美美Baby”喜欢拍照,从起床到睡觉,她总是喜欢博文+照片,时时展现自己的优越生活。细心网友认真研究她微博发现,她年仅20岁,家里住大别墅,去上海参加超跑嘉年华,骑着德国纯血统赛马,弹着珠江恺撒宝顶级钢琴,坐头等舱,玩着贵族运动。有网友评价说,她的生活极尽奢华。

  

  有网友看了“郭美美Baby”的微博,然后总结出:1、老家在湖南,“郭氏是大家族”;2、与新水浒中宋江太太扮演者等影视演员是好友;3、正学习做总经理;4、曾居深圳,现居北京;5、对中学校园暴力痛恨,对爱狗农民感动,对纯真爱情向往,善良与年龄匹配。

  

  炫富,郭美美不是第一个。但让网友更愤怒的是,“郭美美Baby”通过了新浪微薄的“V”认证,写着“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人家刚20岁就这么有出息”,“红十字会看来真的很有钱”,陆续有网友质疑说。

  

  面对网友质疑,21日晚10:48,郭美美通过微博发表声明:“我不是公众人物,我只是在微博上与我的朋友们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我不是炫富,只是世界之大,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方式。我所在的公司与红十字会有合作关系,简称红十字商会,我们负责与人生保险或医疗器械等签广告合约,将广告放在红十字会免费为老百姓服务的医疗车上。之前也许是名称的缩写造成大家误会。抱歉。”但22日早上,这条微博也已删除。

  

  中国红十字会:查无此人,不要听谣

  

  22日中午,中国红十字会在官方网站发表声明称,经过核实,中国红十字会没有“红十字商会”的机构,也未设有“商业总经理”的职位,更没有“郭美美”其人。“我会一贯反对那些企图通过制造虚假信息达到对个人进行炒作的行为方式,也希望社会各界以平和心态看待此类问题,不被利用”。

  

  副会长郭长江:无此女儿,没开微博

  

  当“郭美美Baby”蹿红网络当晚,新浪微博上出现了一个名为“郭长江RC-”的未认证微博与“郭美美”互相关注。其发布三条微博,发布不到两个小时,就引来了诸多网友的口水,不少网友认为这是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的微博。有些网友还在留言中表示:“唾沫淹死人啊,您闺女太高调了。”

  

  22日,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明确表示:“我从来没有在新浪及任何地方开过微博”。他还向记者表示,“(郭美美)根本不是我的女儿,我压根就没有女儿。”对于网络上出现的“郭长江RC-”微博,郭长江表示,他们正准备与新浪微博联系,就如何认证一事与对方沟通。

  

  新浪微博:审核不严,深表歉意

  

  网络世界波涛汹涌,22日,新浪迅速取消郭美美的V认证,并通过“微博小秘书”发表声明:“原认证说明为演员,后经本人申请将认证说明更改为‘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此过程中新浪微博没有进行严格审核。新浪微博在此对红十字会、相关人员、广大新浪微博用户深表歉意。”

  

  郭美美:不想解释,别骂家人

  

  22日,“郭美美Baby”也在微博上“郑重声明”:1、我和红十字会没有任何关系;2、我不是红十字会会长或郭沫若先生的子孙;3、我当时新浪认证是演员;4、我所说的红十字商会并不是公司或机构名称;5、其他我不想解释太多,舆论和谣言太可怕,你们爱怎么说都可以,但请不要攻击我的家人,我们也是纳税人,挣自己该挣的,花自己该花的,碍着你们了吗?”

  

  【5】网闻博评:偶然蹿红的“郭美美Baby”,其实只是某种必然事件的“导火索”

  

  当这场“网络海啸”突然间在现实世界形成翻江倒海之势时,首先是事件相关者都似乎被惊呆了。当缓过神来时,便陆续有了“郭美美Baby”的微博解释和“抱歉”,有了新浪“微博小秘书”的“对红十字会、相关人员、广大新浪微博用户深表歉意”,有了中国红十字会连发声明并召开媒体通气会以及“喊冤”。至于围观的媒体和网民,各种声音更是汹涌澎湃高潮迭起。

  

  一时间,天上掉下个“郭美美”,神州大地起苍黄。如果把整个事件分解开来看,似乎也都是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拜金主义时代,“郭美美Baby”也不过是千千万万“炫富女”中的一员。新浪微博对郭美美的V认证“没有进行严格审核”,也应是网络时代难以避免的技术性失误。而“如郭美美注册的身份是其他慈善机构,被质疑的也许是另一个慈善组织”,中国红十字会的很倒霉“很冤屈”,也应是一句大实话。但当这么多偶然的平常事“恰巧”碰撞到一起时,就很必然地给“公众仇富仇贪”情绪提供了一个集中宣泄的出口。

  

  《人民日》发文将此称为“微博时代的舆论新格局”,并呼吁社会管理者更该以“善待、善用、善管”的原则,提高媒介素养,重视微博舆论场,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公众参与。这样的媒体视角和观点,自然是有一定的道理。而凤凰卫视节目嘉宾陈丹青认为,网民围观人肉郭美美大有“文革遗风”。这样的“围观”心态,则未免让人唏嘘不已。

  

  这里,我们首先应对所谓“公众仇富仇贪”的心态,以“善待”的分析和澄清。要说所有的富人,都是以不正当手段的“不义之财”而致富,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观点。但要说当今所有的“先富”群体,都是诚实劳动合法致富,那也同样是不尊重事实的。因此,所谓的“公众仇富”心态,主要是基于对发“不义之财”和“为富不仁”者的积愤。这样的“公众仇富”,完全是合情合理且充满社会正义的。至于“公众仇贪”,则更是对官商勾结“损公自肥”鱼肉百姓的腐败恶行的本能愤慨。全社会只有在此共识基础上,首先对这种“公众仇富仇贪”情绪,给予真诚的理解和“善待”,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广泛参与、有序互动的微博舆论新环境,并使微博成为社会情绪的‘减压阀’、官民关系的‘润滑剂’”。

  

  鉴于当今贫富两极分化的严峻现实,诸多社会矛盾与危机的化解,也首先取决于富豪权贵“强势群体”一方的善意与主动。若对“公众仇富仇贪”的情绪表达,动辄扣以“极左思潮”和“文革遗风”的大帽子,则非凡于事无补,甚至反而会激化矛盾酿出事端。

  

  当前,“诸多热点事件在微博上酝酿、发酵”,其最危险的火花点,恰恰会出现在对“公众仇富仇贪”情绪缺乏善意的“慢待”上。

  

  【6】提高媒介素养,也是社会大众的公共必修课

  

  亦如网闻博小社员在此前的《大道国学:时势风云“五色谱”》、《大道国学:中美物价差“晒”出了啥》及《大道国学:“看不见的手”是谁的手》等《日出西边/风动中国》系列文章所述,中国当今所遭遇“输入性通胀”的经济危机,所面临贫富两极分化与官商勾结腐败的社会危机,以及所出现“黄赌毒黑腐假”沉滓泛起“道德滑坡”的文化危机,本身都是美国所鼓噪的市场化私有化“国际惯例”接轨的必然结果。特别是在这个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网络互连时代,我们更是要具有跳出中国看中国的世界视野和系统思维。

  

  在包括微博舆论场在内的话语权和传播力存在强弱不平等的现实世界里,任何舆论热点的形成于放大,如果没有话语权强势群体的参与乃至策划组织,都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个人微博不可能自行成为热点,被炒作被围观后才会成为热点。而且,热点的“火红指数”,往往又取决于网络、纸媒、电台及电视等跨介质的互动炒作。“郭美美事件”,自然也不会例外。

  

  就像“超女”和“超男”之类的演艺明星,以及西方社会的政客戏子,即使自己再有表演天赋或再会作秀,也都不可能仅凭个人力量“自我成星”一样。经纪人团队与媒体宣传的有效组织,都是最起码的成功基础。若再联系到美国近来在南海的军演示威,谁敢断言,当前中国国内的舆情热点,就一定不存在美国因素吗?

  

  在中文网站注册微博的网民,不一定都是中国人。这一点,几乎已是网络常识。那么,注册微博的中国网民,一定不会是“文化汉奸”和“经济汉奸”。这一点,恐怕连小孩子都不会相信。中国国内动辄横飞的“极左”与“文革”大帽子,并不仅仅只是“阶级斗争遗风”的反映,往往也正是美国分化和“西化”中国社会的阴谋。

  

  美国“和平演变”并肢解灭亡前苏联的先例,就可以给我们以现实的警示。当时,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国内倡导并推行“人道的”和“公开性”的“改革新思维”。其实质,便是给西方的“普世价值”长驱直入打开了大门。由此,便已经是自己亲手敲响了前苏联解体灭亡的丧钟。

  

  在中东和北非,美国依然是打着人权和人道的“普世价值”旗号,肆意干涉他国内政。对于反美政权,美国自然是要以“人道主义”精神推翻之。对于已经在本国激起民愤的亲美政权,美国同样会以“推进改革和民主革命”为由,扶持新的代理人接班。在此期间,特别是美国“网络水军”和推特交友网站所发挥的作用,更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和警觉。

  

  回头再看“郭美美事件”,恰恰是聚合了“炫富”与“仇富”的剧情冲突热点,并引爆了“仇贪”与“官商勾结”的公众情绪和延伸空间。至于“人道慈善”与“贪污腐败”的氛围烘托,则更凸显了这种“官商勾结”体制的“不人道”。

  

  参考美国在东欧、北非及中东等地的手法,我们可以用“美式版本”,对“郭美美事件”的后续发展,勾勒出这样一个大致的主题线路。第一步,哗众取宠,“借力民意”制造热点话题。这一点,目前已经基本见效。第二步,穷追猛打,由“官商勾结”追根体制弊端。第三部,移花接木,将“贪污腐败”的现行“体制弊端”与慈善人道的“普世价值”进行关联演绎。第四步,顺势亮牌,提出改革攻坚的政治诉求。第五步,内外呼应,以求乱中取胜。

  

  美国及其培植的“公共知识分子”,不一定能够通过“郭美美事件”,一次性完成上述目标。但一定会继续通过“张美美事件”或“李美美事件”,分期分步地接近上述目标。本文以“小人之心”做出以上推测,正是为了“以小制小”看招拆招,以打乱可能的“小人阴谋”阵脚。同时,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醒社会管理者和广大社会公众,在这个微博时代,我们该怎样提高“媒介素养”。

  

  至于“郭美美”究竟是谁,其实并不重要。这样的“郭美美事件”,才是大家应该冷静思考和密切留意的。

标签:红十字会   中国   公众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