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豆油战争

2025-02-2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豆油战争

  

  上海市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学博士  沈锋

  

  (2007年12月6日 东方早 )

  

  核心提示:

  

   上海的食用油市场呈现出寡头垄断的结构,在品种上以大豆食用油为主。2007年以来食用油价格累计涨幅超过30%,价格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厂商的合谋操纵,而主要是成本推动型,即上游原材料大豆价格的快速上扬通过前向关联作用推动了最终产品大豆食用油的价格上涨。2007年受旱灾、生物柴油需求的上升、种植面积的减少及种植成本上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豆价格出现了快速上涨。同时,调研发现我国食用油原料的进口依存度比较大,超过80%,主要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毛豆油(注意: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种植区基本为美国公司所控制)。原料的高度进口化导致了产品价格容易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这大大加剧了国内食用豆油的价格波动,目前国内的大豆价格主要受到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的影响。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国内应加大对大豆产业的政策扶植力度,大幅增加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供给,减少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从而加强食用油定价的自主性,切实保障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

  

  上海食用油的市场结构

  

  就全国范围来说,目前中国食用油市场的结构呈现出寡头垄断的格局,前三大品牌分别是嘉里粮油属下的金龙鱼、中粮集团属下的福临门和鲁花,2007年金龙鱼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超过福临门和鲁花的市场份额总和。上海的食用油市场也呈现出类似的寡头垄断的结构,只是品牌有所不同,金龙鱼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依旧保持第一,只是排名第二的是上海市地方品牌海狮,拥有25%以上的忠实消费家庭,市场占有率排在“金龙鱼”之后,第三则是“福临门”,其他的食用油品牌还有日清、元宝、万黛兰、红灯、鲁花、天天旺等。食用油市场的寡头垄断结构决定了作为生活必需品的食用油,其市场需求曲线不再是垂直向上(价格弹性接近于零),而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生活必需品“价格弹性小”的论断,已经不适用于食用油市场分析。除了品牌差异化外,在食用油种类上也有差别,上海居民主要食用大豆油,约占4成以上的市场份额,除此还有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和棕榈油等。

  

  2007年以来上海食用油价格变动情况

  

   2007年,整个上海食用油价格经历了几次比较大的涨幅。第一次价格上调出现在年初,上海市经委提供的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07年2月,上海市场五升精制油的零售价平均上涨4元至5元,涨幅比上月同期增长12%至13%,为2004年以来最高涨幅。随后,2007年4月上海市场上的花生油价格开始大幅上涨,5月大豆油价格开始第二轮上涨,涨幅将近10%。8月初申城油价再度上浮,每桶5升装的海狮大豆油当时售价为46元左右,较5月底的43.3元上涨3元左右,涨幅约7%。11月下旬,海狮牌桶装5L大豆油零售价格为每桶48.61元,比10月份上涨2.5%,比去年同期上涨32%。

  

  食用油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按照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市场上的厂商有激励形成串谋去操纵产量、操纵价格,进而获得垄断利润。尤其是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厂商数目较少,更容易形成卡特尔组织。鉴于上海食用油市场的寡占结构,2007年以来价格快速上涨的背后是否有供应商价格操纵的因素呢?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上海主要食用油供应商之间进行了串谋,而且上海市相关部门也对厂商之间可能的串谋施加了比较大的压力。2007年国庆后,针对上海市食用油价格快速上涨的情况,上海市有关职能部门两次召开专题会议,要求确保本市食用油市场供应,并部署相关工作。据参会人士透露,市经委、市物价局、市工商局、良友集团、部分食用油加工企业、连锁超市等相关人士参加了会议。会上,市经委要求各相关单位采取积极措施确保食用油市场供应稳定,上海本地企业要起到表率作用,不得带头涨价,不得合谋涨价。会议同时要求食用油厂商要切实做到“不囤积、不惜售、不转手牟利、不低价促销”。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强力介入保证了食用油市场厂商行为的规范。

  

  豆油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事实上,2007年食用油价格的上涨很大程度上当归因于上游原材料如大豆、玉米等的价格快速上涨。以大豆为例,2006年3季度以来,大连商品交易所(CDE)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大豆期货价格基本都上涨了约一倍,其他如玉米、花生、菜籽等也出现了较大升幅。上游原材料的快速上涨通过前向关联作用推动了最终产品豆油的价格上涨。由于大豆油占上海食用油的市场份额较大,因此我们以豆油为主要分析对象来探讨对上海市民影响较大的食用油价格变动的具体原因。通过对食用油产业链的调研(如下图所示),发现食用豆油价格的上涨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原因:

  

  

  

   图 1. 大豆食用油产业链

  

  (1)大豆供给减少

  

   下图为目前世界大豆主产国的产量分布,图中数字为约数。20 世纪50 年代以前,中国是世界大豆的最大生产国,随后由于便于生长的转基因大豆在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疯长,中国大豆产量不久就分别被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赶超,1996年中国由大豆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目前,中国大豆进口量约占全球进口总量的27%,成为全球第一进口国。美国、阿根廷、巴西是世界大豆主要出口国。

  

  

  

   图 2. 世界大豆主产国的产量分布 数据:大连商品交易所(DCE)

  

  为取得我国大豆主产区种植面积的第一手资料,我们赴黑龙江进行了实地调查。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产量和种植面积占到中国的1/3以上。中国大豆网今年9月所作出的预测数据,该省今年的大豆产量因为干旱等气候原因,产量仅为550万吨左右,比去年减少了近1/3。“种植比较效益降低,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导致播种面积减少,而前期气温偏低大豆生长速度低于常年,5月底至8月初,天气持续干旱影响了大豆开花结荚,内蒙古东部及黑龙江主产区受灾严重,”中国大豆网的运营主管刘鹏认为,诸方面因素导致了大豆的减产。2006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了737万亩,主产区黑龙江省大豆的种植面积则减少了417万亩,而今年则再次减少了约570万亩。“许多豆农改种这几年经济状况更加良好的玉米。”赵广农场的刘晓东说。华南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的马德助副总裁认为,由于旱灾和改种的影响,我国大豆今年产量将比去年减少约为200万吨。实际上,由于美国玉米乙醇项目的推进,使得种植玉米的收益要高于大豆,在国外其他几个主要产豆大国,也有相当数量的大豆种植区改种玉米了,马总认为,今年全球大豆种植面积约减少20%。同时,美国、阿根廷今年也同样遭受了不利气候的影响引发大豆减产。根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大豆产量预计是2.21亿吨,低于上年的2.358亿吨,而全球大豆用量为2.333亿吨,高于上年的2.235亿吨。总体来看,全球大豆呈现产量下降,满足不了需求,构筑了大豆价格上涨的基础,在增加油厂压榨的原材料成本后,最终导致豆油价格的上涨。

  

  (2)大豆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

  

  2006年以来石油价格大幅上扬,尤其是最近几个月,国际原油价格一度突破95美元/桶,原油价格的上涨带动了柴油价格的快速上升,也因此带动了生物柴油的需求。生物柴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各国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是菜籽油、豆油、棕榈油,美国主要使用豆油生产生物柴油。 2006年是生物柴油的概念性炒作和产能准备阶段;2007年开始生物柴油产能将逐步释放,生物柴油逐步由概念炒作进入实质发展阶段。截止2006年5月1日,美国有65家工厂在生产生物柴油,另有50家生物柴油工厂正在建设中,此外还有36家生物柴油工厂正在前期筹备之中。美国的生物柴油产能不断扩张,2006年5月1日全国65家工厂中使用豆油生产的生物柴油可超过3亿加仑。在其后18个月,在建的50家工厂将逐步投产,现有的产能有望再扩张7.137亿加仑,即总产能可能达到11.087亿加仑。而每亿加仑的生物柴油需要消耗33万吨豆油。2006年全年美国生物柴油消费了26亿磅的豆油,占到整个豆油用量的13%。26亿磅的豆油需要压榨2.29亿蒲(相当于623万吨)的大豆,占到2006年美国大豆产量的8%。据美国大豆协会(ASA)称,美国2007年或2008年以大豆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产量预计达到3亿加仑。ASA主席里克•奥斯特利称,2015年美国以大豆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年产量可能进一步增长,达到5到6亿加仑,这一数量将占到美国大豆播种面积的13%左右。生物柴油对油料作物快速增长的需求将大大推高油料作物的价格,导致食用油生产成本的增加。

  

  

  

  图 3. 美国生物柴油对豆油的消耗(2008年为预估数据)数据:美国Fcstone公司。

  

  (3)农场大豆种植成本增加

  

   赵光农场生产科科长马建华算了这样一笔经济帐,在种植成本上,该农场一亩地的农药化肥费使用成本从每亩50-60元上涨至75 -80元。“去年每吨化肥在2750-2800元之间,但今年3700元也买不到,化肥的生产厂家倾向出口,因为外商的开价比我们要高,”马建华说,而另一项直接影响豆农收入的则是油料。“比方说,飞机喷洒农药时的作业费,因为油价上涨,则从开始的2.3元/亩上涨至2.9元/亩,并由农场管理方承担了4毛的油钱,”马建华称,其它机械作业的每亩成本也随着油料而上涨。北安市长水河农场的机械维修工张乐说,动用联合收割机时,以一台油箱容量为210公斤的收割机为例,收割“一场地”(约15亩),以,油费成本今年差不多涨了20多元。而在每逢农忙季节,雇用人工拔草、晾晒大豆、装袋包装的人力成本则从30元/人,变成了50元/人。此外,作为“集约化管理”的农场,在统一供种、防治病虫害、联合收割、晒场处理等服务上,也存在着企业管理成本。在赵光农场的党委副书记刘晓东看来,虽然今年的豆价上涨对农民来说是好事,但豆农毕竟靠天吃饭,除了承担的气候风险外,化肥和油料的涨价,也是绝不能忽视的风险。

  

   (4)毛油厂商“有限生产”

  

  大豆从豆农手中收购后,随后将进入生产渠道。然而,由于今年收购价的提高,黑龙江当地的毛油厂也面临着收购成本提高,而不得不作出相应的调整。“多数小型油脂厂实行了‘有限生产’的策略,‘即收(豆)、即炸(油)、即卖’,意思是厂方一边收豆油,一边开机炼油,一旦原料收购不充分,随即暂停生产。”中国大豆网的运营主管刘鹏说。然而,大型油脂厂也同样面临着“喂不饱”的困境。11月27日,北安市当地一家大型油脂厂也处于“暂停”状态。虽然几乎所有的工人都到岗,,但在这家年产量达到2000万吨的油脂厂中,生产线并没有全负荷运作,一些工人则忙碌着检修机器设备。据了解,该厂的大豆收购工作在10月中旬就展开,而收购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豆农直接将包装好的大豆用车子拉到厂里,二是由中间采购商先予以挑选,然后转手卖给油脂厂。“每年的大豆采购期都会进行公开价,但今年的收购价格一直从每斤1.6元一路涨至2.1余元,”乔永弟承认,价格太低几乎收购不了,但是收购价格过高,明显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而这是不得不考虑的。”来自中国大豆网的统计数据,今年黑龙江油料大豆的平均收购价格在3240元/吨,而去年只有2238元/吨,两者相比较,今年每吨的价格高出了约1000元。黑龙江省某大型油脂集团销售部的负责人表示,大豆的收购进度和收购量则根据油厂的库存量、未来的价格走势、市场供求以及豆源是否优良进行“节奏性调控”。“几乎每隔一天,管理层就要碰次头,开会研究生产和销售的节奏,”该负责人同时又表示,“实际的生产能力是足以应付市场需求的。”据了解,黑龙江较大规模的三家油脂厂几乎没有毛油运至上海的食用油生产厂家予以提炼。“在黑龙江省本地消费中,大豆以及豆油仍存在缺口。”刘鹏解释。他的依据来自4方面,今年减产后,大豆价高农民惜售心理膨胀;供给少多方争厂商收购态度积极;10月份进口大豆到港成本比较高,压榨利润好则促使部分企业高价位收购。

  

  (5)进口依赖

  

  由于产量减少,使得我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加剧,特别是进入2002年以后,伴随着中国进入WTO并承诺对豆油等植物油施行关税配额管理制度,豆油配额数量在逐年增加的同时,配额内关税维持在9%的较低水平。这导致中国豆油的进口数量连续3年大幅增加,在2002-2003年度豆油进口量达到172万吨之后,2003-2004年度豆油进口数量达到了创记录的272万吨,从而超过印度成为世界最大的豆油进口国。虽然进入2004-2005年度以后,受到大豆进口数量迅速增加,以及国内外市场价格长期倒挂的影响,中国豆油进口数量出现了降低,但全年度仍保持了173万吨的较高进口量。虽然中国豆油直接进口量徘徊不前,但如果把中国进口的大豆折算成豆油,从1996-1997年度到2006-2007年度,中国对外豆油进口量则从208.3万吨增长到756万吨(增长了362.88% )。目前,我国从美国、巴西、阿根廷各进口约1000万吨的油料大豆填补缺口。“今年的总需求量在5100万吨左右,其中估计有3350万吨需要进口,进口的依赖度达到了84.8%。”马总分析。而上海市粮油协会表示,在几乎没有国内成品毛豆油可以供给后,上海的食用油制造企业其90%的毛豆油依赖进口。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进口则面临着如 “出口国减产”、“运费上涨”、“关税”、“生物燃料”、“汇率”等诸多“国际风险”。作为中国最早的期货经纪人之一的马总则表示,今年以来由于运力短缺导致运费大幅上升,同时国际能源价格上升等因素的推动,也造成国际干货和散货运费急剧攀升。2007年12月1日,根据大连期交所的信息显示,目前美国和南美至国内的粮船运费年初只有50美金/吨,而目前则徘徊在130美金/吨,运费涨幅达到了150%,直接导致了进口大豆成本的大幅上升。另外从汇率角度来看,马总表示,2005年以来人民币虽然相对美元在不断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但是由于美元实际上在不断贬值,两厢抵扣,汇率目前对大豆和豆油进口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未来美元加速贬值,贬值的幅度如超过人民币升值的速度,那么这又将提升进口油料和大豆的价格。

  

  (6)海外市场主导大豆定价

  

  相关的学术研究文献表明,无论是国外现货市场对CBOT或DCE大豆期货品种,还是国内现货市场对DCE大豆期货品种,期现货市场大豆品种的价格二者相关性均高于0.88,反映出很强的相关程度。其次,从价格引导性分析,CBOT大豆期货价格对国外大豆现货价格具有引导性,国外大豆现货价对DCE大豆期货价格具有引导性,DCE大豆期货价格的变动对国内大豆现货价格具有引导性,但对国外大豆现货价格不具有引导性。2002年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从海外市场进口的大豆和毛豆油大幅增加,CBOT和DCE的大豆期货价格关联性进一步增加,如下图所示,有学者检验CBOT和DCE二者大豆期货品种价格的相关系数为0.94,y=0.60x-0.01,其中Y为大连黄豆期货价格,x为芝加哥黄豆期货价格,相关系数R 2=0.94,表现出强烈的相关性,反映了两个市场之间的联动性。所以,当今年CBOT黄豆价格创34年来历史新高时,我国的大豆现货价格也创出了新高。

  

  图 4. DCE豆一指数与CBOT美豆指数对比图

  

   数据:大连商品交易所(DCE)。

  

  (7)食用油各品种之间的交叉需求

  

  按照交叉需求弹性理论,当与本企业商品有替代关系的商品价格上升时,本企业商品的价格策略应是相应小幅度提价,只要提价的幅度小于替代商品的提价幅度,就可以争取到新的购买者。所以,如果当菜籽油价格上涨后,理论上就会带动其他如豆油、棕榈油等替代品的价格,这可以部分解释今年市场上各种食用油价格轮流上涨的现象。

  

  食用油价格未来走势判断:高位震荡

  

  “从目前的形势看来,食用油的价格肯定还是高位震荡,如果明年5月份新的油料作物生产情况良好,价格可能会下调,而幅度则直接与生产情况成正比。”马总认为。

  

  而刘鹏的预测是,存在小幅回落的可能性。“眼下大豆的收购价以及到港价都相当高,而且上涨过快,这抑制了收购方,即中间贸易商、油厂继续收购的愿望,”刘鹏认为,在市场处于一段观望期后,豆农害怕价格下跌着急抛售,贸易商虽然希望自己的周转资金不再沉淀,但其油厂一样,正“密切关注”国家相关的调控政策是否会最新出台,因此也不敢贸然在高价位大量进仓,因此市场三方的互相观望和等待,将引发普遍但不全面的“看跌”心理,价格因此出现回落。

  

  但从市场各方的反应来看,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收入增加明显,因此食用油消费者的的欲求比较旺盛,因此虽然食用油眼下处于高价位,但抑制消费的效应并没有完全显现。同时,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进一步增加,市场上的流动性泛滥情况依旧没有从源头得到有效治理,随着市场广义货币存量的增加,我国面临着结构性的通胀压力,从以上情况判断,大豆和豆油的价格出现大幅走低的情况概率很小。

  

  解决措施

  

   2007年以大豆油为主的上海食用油价格涨幅超过30%,市民反响较大,由于食用油是关系老百姓民生的重要生活保障品,因此必须切实采取相关措施,标本兼治,从源头上有效遏制食用油价格的快速上涨趋势:

  

   (1)增加国内供给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无论是上海还是全国,市场上的大豆和豆油大幅依赖进口,尤其是食用油对国外原料的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80%,造成了市场价格容易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增加了食用油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不利于市民和百姓的安居乐业。为减少食用油市场的波动因素,应该加大国内大豆的供给。具体措施上,一方面要增加大豆等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是中国大豆主产区, 有适合大豆生长的光热水土条件, 长期种植习惯使得当地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两大产区应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 进一步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为扩大中国大豆生产规模和优化区域布局提供保障, 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进行专用型大豆生产。另一方面,应改良品种,增加效益。目前中国水稻、玉米和小麦的单产基本代表国际领先水平,大豆单产却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 这也说明提高中国大豆单产还很有潜力。同时过高的生产成本,又成为制约中国大豆比较优势发挥的主要原因。因此, 选育和改良大豆品种, 为大豆生产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 通过建立高产的效益型大豆栽培模式, 为大豆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加大大豆产业扶持力度

  

  WTO农业协议允许各成员可免除减让承诺的部分国内支持措施,包括政府一般性农业生产服务、自然灾害救济补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投资补贴等。我国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利用这一农业支持空间,对大豆等油料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科研、植保、区域结构调整进行有效的支持和保护,推动油料作物生产健康、快速地发展。

  

   (3)加强市场监管

  

   鉴于食用油市场的寡占结构情况,政府应继续加强对食用油市场的监管,防止厂商利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进行串谋,操纵市场价格,扰乱市场秩序。同时由于在可预见的范围内,结构性通胀压力将较为长期的存在,市场的监管力度还应不断得到加强。

  

   (4)研究国际供求关系指导农民生产

  

  在国内产量增多,并存在“豆贱伤农”的市场背景时,应以相关政府为主导,进行合理收购,并予以仓储,以降低豆农种植所带来的“销路不顺畅”的风险。一旦行情看好,政府则可以转换角色成“出售方”,这样操作模式对于政府来说,既降低风险,又不挫伤豆农的积极性,还能稳构建稳定而良好的市场关系。

标签:大豆   食用   价格   豆油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