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荒谬的“与工资相比房价没涨论”

2025-02-2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任志强高论凸显暴利思维阴魂不散

  

  2009-04-20 千龙网

  

  
  在博鳌论坛年会期间举行的“调整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分论坛上,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发表的“和居民工资收入相比 房价等于没涨”的言论,经媒体道后,立即引来骂声一片。(4月19日《广州日》)
  任志强提出,1978年月工资全国平均28.6元,到现在增加了100倍。1978年大白菜2分钱一颗,现在2元钱,也增加了100倍。而房价只增加了16.6倍,和工资收入相比相差太远了,所以“房子等于没有涨价”。其实,1978年还处于福利分房时代,自1998年国务院决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并提出加快实现住房商品化改革之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才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所以房价的增加倍数不能从1978年而应从1998年算起;大白菜价格增加了100倍是不假,但是大白菜价格基数低,所以大白菜价格增加倍数高些不至于较大程度影响民众生活,但是房屋属于大宗商品,价格基数高,所以增加倍数即使不算很大,也可能严重妨碍人们购房。所以,任志强所挑选的商品价格增长倍数之间缺乏可比性,以这样的方式论证“房子等于没有涨价”,显然难以令人信服。

  

  作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任志强不可能不清楚我国的住房商品化改革真正是从1998年才开始,也不可能不清楚大白菜与房屋的价格增加倍数之间没有可比性,其所以要以此牵强附会地论证“房子等于没有涨价”,不过是故意玩弄偷换概念的手法,试图通过混淆视听来影响舆论,并藉此而达到继续维持开发商暴利的目的。“房子等于没有涨价论”的抛出,表明包括任志强在内部分开发商在当前房地产市场陷入困境情形下,依然抱持着固有的暴利思维不放,缺乏主动顺应市场变化调整房屋价格的意识,不愿意放弃经由畸高房价所能获得的既得暴利。

  

  任志强抛出“房子等于没有涨价论”,实际上是想让百姓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接受房产暴利的宰割,与此同时,试图通过这样一些论调影响政府宏观决策,避免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伤及开发商利益。但是,现在的民众已经看清了房地产市场中的暴利,不再愿意充当任由部分开发商宰割的“羔羊”,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开始对房地产暴利以脚投票了;至于政府,也已在通过各种途径呼吁开发商主动调整价格,而且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已经基本见底,部分开发商试图借助政府“扶持”维持暴利的幻想难以实现。

  

  当前,社会已对房屋价格过高是房地产市场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形成共识,开发商现在所能做的只能是摒弃暴利思维,主动将房价调整至与民众普遍购买能力相适应的程度。唯其如此,房地产市场才能尽快走出当前困境,开发商自身也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而像包括任志强在内部分开发商这样接二连三地抛出违背基本常识且伤害百姓感情的言论,只会进一步损害房产开发商的形象,而于房地产市场实现健康稳定发展及开发商自身得到救赎毫无益处。 (魏文彪)

  

  警惕“任氏理论”把楼市推向深渊

  

  2009-04-20 千龙网

  

  
  我们要格外警惕任志强的言论干扰政府决策、影响公共利益,因为任志强并不是在自言自语,而是代表了一个利益群体,而且这个利益群体与公众相比处于强势地位。
  4月19日《广州日》道,在博鳌论坛年会期间举行的“ 调整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分论坛上,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在谈到“ 房价到底涨了多少”的议题时,算了这样一笔经济账:1978年GDP大概3000多亿元,现在是30多万亿元,增加了100多倍。1978 年月工资全国平均28.6元,到现在也增加了100倍。1978年我们大白菜2分钱一棵,现在2元钱,也增加了100倍。房价只增加了16.6倍,和工资收入相比相差太远了,房子等于没有涨价。

  

  任志强几乎每次公开发表的言论,都会招来广泛批评,但这并没有使任志强深刻反省,相反,他发表偏激言论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大有公众越批评他越张扬的气势。

  

  当然,任志强有公开表达言论的自由,谁也无法让他闭嘴。但是,我们要格外警惕任志强的言论干扰政府决策 、影响公共利益,因为任志强并不是在自言自语,而是代表了一个利益群体,而且这个利益群体与公众相比处于强势地位。

  

  笔者认为,任志强之所以不断“放炮”,原因大概有三点:首先是监管部门“失声”。任志强作为商人,维护高房价就等于是维护自己的利益。如果政府部门能站在公共立场上,公开阐述清楚居民收入与房价之间的系列问题,以充足的理由反对高房价,相信任志强的观点很难立足。但现在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反而千方百计来托市,任志强当然会继续“放炮”了。

  

  其次是学界“失声”。任志强每次发表言论后,不少学者都参与了辩论,声音看似很大,但对任志强并没有产生真正威胁,或者说没有打到“任氏理论”的七寸,等于是“失声”。民众缺少真正熟悉楼市的利益代言人,恰恰成全了任志强这样的开发商代言人。

  

  再者,任志强不断“放炮”是因为有“场”。任志强现在成了“楼市大腕”,并不是他开发的楼盘最多、最好,而是因为他善于利用社会热点问题炒作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任志强的成名,得益于不断“放炮”。

  

  任志强的偏激理论如果继续下去,既有可能干扰政府决策 ,也有可能影响楼市稳定,进而把楼市一步步推向深渊。因为任志强极力维护的高房价,曾经隐藏了不少泡沫,即便经过调整现在情况有所好转,但一些地方的房价依然背离其真正价值——高房价如果继续存在,结果只能是消费者买不起,房屋空置面积不断增多。

  

  尽管任志强极力维护高房价、呼吁政府救市,但决策层其实已意识到了楼市的问题。国务院最新的基调是稳定住房消费,而不是刺激住房消费。希望任志强能读懂新的政策指向。 (冯海宁)

  

  荒谬的“与工资相比房价没涨论”

  

  
2009-04-20 千龙网

  

  
  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某房地产大鳄算了这样一笔经济账:1978年GDP大概3000亿元,现在是30万亿,增加了100倍。1978年月工资全国平均28.6元,到现在增加了100倍。1978年我们大白菜2分钱一颗,现在2元钱,也增加了100倍。房价只增加了16.6倍,和工资收入相比相差太远了,房子等于没有涨价。 (4月19日《广州日》)
  此言一出,当即令在场人士和媒体惊愕,并引来一片反对声和谴责声。这个消息见诸媒体特别是网络后,引来广大网民的骂声一片。客气的人士说,该地产大鳄是用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言辞尖刻的人说,是颠倒黑白,荒谬之极,是为自己利益在说话,是忽悠百姓,误导决策层决策;气愤之极的人,用各种言辞,大骂特骂,话语难听程度使人不忍目睹。当然,一个文明社会、文明人士再气愤也不能用骂声解决问题,而应该有理有据,拿出有说服力的论据、论点来驳倒对方,以正视听。

  

  拿现在的房价与1978年相比较没有可比性。众所周知,1978年城市住房实行分配制度,没有市场、没有交易、没有商品房这个说法和概念,更谈不上价格。不仅住房如此,而且商品一词、商品经济的概念都罕见运用。大家知道,到了1980年才开始探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真不知道,某房地产大鳄的房价比1978年只增加了16.6倍从何得来,又如何得来。

  

  如果非要与1978年比较房价的话,也不是没有办法,至少有两种计算方法可供参考。一是推算法。我国从1998年开始进行货币化住房改革,全面推开更晚一些。那时按照市场价格把职工分得的原有公房卖给职工的价格大概是每平方米300元左右。现在一线城市房价在每平方米元左右,是1998年的50倍。十年增加了50倍,那么,1978年到现在按照30年计算,房价增加了150倍。二是1978年住房是分配制,等于零价格。现在一线城市房价都在万元以上,应该增加在几千倍甚至一万倍以上。

  

  从1978年到现在房价等于没涨论,也与某房地产大鳄在2007年房价暴涨时抛出的“只涨不跌论”自相矛盾。

  

  其实,不仅要看到某房地产大鳄抛出的“与工资相比较房价等于没涨论”本身的荒谬之处,更重要的是深刻分析他为何要抛出此论调,目的是什么?两个目的:首先,误导政府。目前,政府对于房地产行业政策处于左右为难的两难选择境地。房地产行业对经济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在当前经济下滑情况下,政府既想出台政策,促进房地产的发展,进而拉动经济,又担心推高房价,使得百姓怨声载道。某房地产大鳄正是摸准了政府的这个脉搏,抛出“房价没涨论”,误导政府,使其出台有利于开发商的刺激房地产政策。其次,忽悠百姓。“房价没涨论”后面就是房价不贵论、房价合理论,接着就是“百姓赶快购买论”。在房地产大鳄一系列谬论误导、忽悠下,高房价继续高,打着滚翻番的暴利顺理成章地、源源不断地流入了开发商的腰包。房地产大鳄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政府决策者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绝不被其误导;百姓必须保持理性,绝不能被其忽悠的迷迷糊糊,上了开发商当、中了开发商的计。 (余丰慧)

标签:房价   房地产   增加   开发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