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表态,中国就犯难
美国既是中国的竞争对手,又是中国的合作伙伴,但首先且最关键的是竞争对手。
作为竞争对手,中国对待美国的态度应当是“美国反对的,中国就支持;美国支持的,中国就反对”。作为合作伙伴,中国对待美国的态度应当是“投其所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种相互矛盾的关系及态度,将会长期存在于中国与美国以及其他大国的关系中。究竟把哪一个放在首位,不取决于一方的意愿,当一方侧重于竞争关系时,另一方也应侧重竞争关系,否则,剩下的结果无论对哪一方来说,都是卖国。
与中国对美国的态度摇摆不定不同,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美国对中国就一直坚持“中国反对的,美国就支持;中国支持的,美国就反对”的原则,这是美国对华外交政策的六十年未变的基调。至于“投其所好”的原则,仅仅处于非常从属的地位。
在“强者为大”的游戏规则下,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积淀以及中华民族团结向上的主流精神,足以让任何处于“老大”地位的国家感到不安。富饶的文化资源再加上“随便刨一锨都是文物”的丰富历史资源,足以让任何一个不安分的国家都对中国垂涎三尺。这些事实都决定了作为世界“老大”的美国必须对中国采取钳制策略。事实上,美国也一直在这么做。或许美国认为,这是他们应尽的义务。所以幻想一旦中国有难,美国就会驾着五彩祥云来救我们,是高估了美国的善意。甚至有些时候,美国没有来得及对中国落井下石,中国的某些人就会表示极度感恩,就会请美国吃大餐。
原本,中国对美国的态度想好就好,想坏就坏,除了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有些联系之外,并不受其他因素制约。那个时候,中国有自己的态度,不像今天只有“美国的”中国态度。应当说,把老婆孩子全部送到美国的“裸官”与“裸人”们在对美国采取骑墙态度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没有一定地位的官员根本没有能力把老婆孩子送往美国,没有一定财力的普通人,同样也没有这个能力。这些“裸官”与“裸人”,要么在党政机关攫取了要职,要么富甲一方,或为人大代表,或为政协委员,或者与党政机关的头头脑脑们称兄道弟,他们都很不含糊。在他们那里,与美国合作为第一要义,有一点小分歧也是可以忍受的,但激烈的争议是万万不可的,更惶论开战。
近年来,面对美国的挑衅,中国日益采取含糊的态度,“对美国的关系么,这个……,那个……,还是要有长远眼光,不要搞僵的好”。而争执的最终结果,也通常是中国服软,服软之后,再拿出阿Q那一套,谓之“这件事对中国大大有利”。先前争执不过是因为眼光没有这么长远,所以没看到“对中国大大有利”,而今看到了,当然要服软。服软也不能直称为“服软”,明明是“远见卓识”、“战略眼光”吗?于是各大门派全都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对卧榻之旁酣睡之他人,觑若无物,社会主义建设自然继续高歌猛进。
只要美国就什么关键事件一表态,中国马上就表示“关注”、“严重关注”,继而“抗议”、“严正抗议”,再继而放“狠话”,无效之后就“对中国大大有利”,最后“高歌猛进”。 这一套玩多了,也不太好使。现在网络发达了,老百姓难免发表一点质疑,政府于是就很为难。虽然为难的直接原因是老百姓的质疑,但根子却是美国人不给留面子,却是那些在中国占据要职的“准美国公民”一般的“裸官”与“裸人”。
美国人要干什么,怎么干,中国政府不好干涉。老百姓质疑,政府也不方便堵他们的嘴,毕竟正在倡导言论自由吗?!然而,政府想挺直腰杆还是有办法的,把“裸官”与“裸人”赶出关键位置就OK了。除掉了这棵毒瘤,政府必然像吃了那什么肾宝一样,肾不亏,有干劲!如果真能这样,那么“美国一表态,中国就犯难”这种怪现就应该消失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