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的红手印
小岗村的红手印
中国农民是一群非常淳朴善良的群体,当他们觉得需要表达自己内心的最坚决的某种愿望的时候,他们不是演说,不是写文章,也不是集会游行,而是在一张写有自己简单愿望的纸上面,隆重的按上自己红色的手印。
这个时候,他们实际上就是说,这里写的就是我们的心里话,我们的决心,这里写的就是他们最真实的愿望最想表达的诉求。
30年前,由于温饱难以维持,他们选择了分地,实行最彻底的“大包干”的政策。他们以为这个方法能够救他们。于是,国家尊重了小岗村农民的意愿,把集体土地全部分给了农民。
但是,“大包干”政策没有能够挽救他们的贫困。
20多年过去了,小岗村依然生活在极度的贫困之中。一直到一个叫沈浩的人在6年前出现。
就在今天-----2009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部关于沈浩的电视新闻片,讲述了他的事迹。
多年以来,小岗村的领导都是省里下派的干部担任。沈浩是2003年被派去担任村支书的。任期3年。由于工作踏实,深受小岗村农民的爱戴,在任期即将结束的2006年,有80多名村民,在一份挽留书上按下了红手印,诚挚的挽留下了他。
3年后,在沈浩第二任期又即将到期的时候,村民们再次用同样淳朴的方法要求沈浩留任,红手印的数量翻了一番。
可是,沈浩却因为繁重的工作而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了。
为了永远留住这位好干部,村民们仍然按下了鲜红的手印,从此,沈浩将永远和小岗村在一起了。
在沈浩身上,我们似乎又看见了焦裕禄的身影,他不愧是一个好村支书。
更值得回味的是,沈浩的思想,沈浩的道路。
沈浩在这6年间所做的事情,概括起了,就是把农民组织起了,抛弃分散的个体农业,走集体化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的道路。
沈浩发现,小岗村之所以一直不能改变贫困面貌,根本的原因在于小规模的个体的农业生产形式。要摆脱贫困,让小岗村真正富裕起来,只能走集体化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的道路。
而在一个以分地为目标的“大包干”旗帜在全国乃至于全世界闻名的地方再重新回归集体生产的道路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沈浩做到了。他以自己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真心获得了小岗村村民的拥护和爱戴。在他的带领下,小岗村终于开始走上了集体化大生产的道路。
6年的努力,终于初步改变了小岗村贫穷的面貌。于是,才有了小岗村村民一次又一次的挽留的红手印。
沈浩曾经说过,小岗村和大寨、南街村、华西村等富裕农村比有很大的差距。虽然沈浩没有说,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但是,谁都知道,这些富裕农村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走集体化大生产的道路。
沈浩头脑非常清楚,他也要走这样的道路。他也这样做了,并且也成功了。
小岗村现在的情况说明毛主席的话的确是永恒的真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合作化”。请注意,这话说了已经50多年了。
说沈浩头脑清楚,其实小岗村村民的头脑也非常清楚。为什么以前来的那些干部没有被一次又一次的挽留?为什么来了一个带领村民走集体化道路的干部却三番两次的被村民用红手印挽留?为什么当这个干部倒下了会万人空巷的为他送葬为什么连他的骨灰也舍不得放弃?
村民们的心思已经非常清楚了,他们需要的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领路人,而不是所谓的“发家致富”的领路人。
沈浩走了,但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农村关于农业,甚至是关于整个国家应该怎样发展,走什么道路的沉重的思考。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