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滚滚而来,财富滔滔而去
妥善化解人民币升值难题
文/党爱民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给中美两国经济带来了“双输”的局面,在美国一方爆发了债务危机,在中国一方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流动性过剩,物价上涨。本文认为传统手段几乎无法有效解决目前面临的困难,本文建议使用增加工人工资及“通胀加补贴”两项措施,妥善化解人民币升值难题。
关键字:通货膨胀 人民币升值 物价上涨
1.中美两国截然不同的调控措施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暴发后,为了缓解流动性不足的危机,美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下猛药,手段之多令世人目不暇接。在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危机爆发初期,美国立即给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大量注资,接着又不断降息,到后来又提出为个人和小企业提供退税,支持扩大消费和投资,通过了总额146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
美国时间3月18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再度下调75个基点至2.25%。这一调整与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期一致。这是自去年9月以来美联储连续第6次降息。美联储在声明中暗示,未来仍有降息空间。
3月19日,美国联邦住屋企业督察局( 简称OFHEO)又表示,放宽对抵押贷款金融服务业巨头房利美和房贷美这两家政府支持企业的资本储备要求——从30%降至20%,并允许其可立即向抵押贷款证券市场注入总计高达2000亿美元的资金。
与美国的情况正好相反,中国政府面临着流动性过剩的困扰,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以农产品价格上涨为主的物价上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为了应付流动性过剩,中国政府自2007年起至今共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至15.5%,同时也使用了加息的措施,2007年6次加息使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提高到目前的4.14%。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于2008年4月10日升破7元大关。
中美两国截然不同的调控措施,起因于中美两国截然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美国担心经济衰退,中国担心经济过热;美国流动性不足,中国流动性过剩。
2.困境的根源
出现中美两国截然不同的经济状况,其根源与中美两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有直接关系。从美国那边来看,就是美元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导致美国流动性不足,加剧美国家庭债务负担,最后引发“次贷危机”;从中国这边来看,美元符号滚滚而来,实物财富滔滔而去,不仅导致中国流动性过剩,同时还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中美贸易的这种状况,没有赢家,这是一种“双输”的结局。
为什么一个人GDP只有2700多美元的国家,要把自己的财富源源不断地输往国外,换来哪些账面上的资产呢?当中国人举国上下期盼小康的时候,或许我们把本来属于自己的小康拱手送给了外国人。
从经济理论上来讲,我们在对外贸易上严重地受到重商主义理论的误导,错误地实行了出口导向战略,把国际贸易的目的由互惠互利转化成了赚取美元。从分配上来讲,就是长期错误地坚持所谓的“低工资优势”,人为压低国内工人工资,使工资不能与劳动产出率同步增长,因此导致内需不足,产能过剩。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就只有单纯依靠出口这一条途径了。从观念上来讲,中国人长期以来奉行勤俭节约的传统,认为财富来自积累。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注重投资,轻视消费。这样的后果是需求结构严重畸形发展。过分重视投资的行为,就好比种庄稼,不管一块地打1千斤还是两千斤,除了紧巴巴地流一点养命的口粮,其余的全部“种”到地里去了。
总的来说,就是我们生产的目的,偏离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这几年的发展是不科学的,没有坚持以人为本。
最近,普通民众普遍关心国内物价上涨的问题。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上涨。2008年一月份的消费品物价指数CPI是7.1%,其中有5.9%由食品价格上涨引起,有0.9%由住房价格上涨引起,只有0.3%是由其他商品引起的。国内粮价的上涨,其外部原因是美元贬值引起的国际粮价上涨,而内部原因是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只留少量老少人员支撑农业,导致粮食产量增加有限(虽然统计数字仍然显示粮食产量增加),原来卖粮的变成了买粮的。农业问题仍然与过度出口有关,因为打工挣钱多,大家不愿务农。虽然我们给全世界生产工业用品,但仍然要自己解决自己的口粮。
3.各种无济于事的办法
3.1加息是不能选择的办法。
因为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外汇占款,而外汇占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际投机热钱,这部分投机资金的收益分两部分,就是人民币升值与利差。从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破八”,到如今“破七”,一共历时23个月。自2005年7月21日晚中国央行宣布汇改,人民币对美元一次性升值到8.11至今,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达到13.8%。
每年大约6.5%的升值收益,再加上中美两国大约2%的利差的收益,保守的收益在8.5%以上。如果中国继续加息,则收益进一步提高,这会极大地刺激投机资金进入中国。于是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加息导致高收益,高收益导致高投机,高投机导致流动性过剩,再加息,再泛滥。。。尽管中国最近没有采取加息的办法,但美国的减息措施,已经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中国的宏观调控失去的主动权,处于两难的境地。
3.2慢速升值无济于事
人民币升值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中美两国国家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因为这种不平衡使美国爆发债务危机,使中国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双方没有赢家。因此,如果放慢升值速度,仍然不能解决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3快速升值,短期冲击难以承受
今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已创下三十一个历史新高,升值超过4.3%,幅度前所未有。如果照此速度升值下去,有人估计今年大概要升值10-15%。这么高的升值收益,必将进一步诱发投机资金涌入。国际上普遍承认以购买力平价来计算汇率。由于中国的劳动力与美国相比实在是太低,于是造成物价偏低,这种差距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弥合的。目前我们无法估计人民币对美元究竟应该在何价位才会停止升值。因为美元在不断贬值,如果人民币升值速度赶不上美元贬值速度,或者速度大致相等,则人民币升值是一项无法短期完成的任务。
3.4一步到位的办法很危险
这是危险性很大的办法。2003年我在强国论坛做访谈时有人问我,说每年3-5%的升值办法是否可取?我的回答是不可取,甚至是一种最坏的办法。因为一旦投机者预期到人民币升值成为一种趋势,则被人家投机是难以避免的。那时,进入国内的投机资金并不多,如果一步到位,然后盯住美元,则损失不是很大。现在恐怕已经失去了一次到位的机会。
如果现在一步到位,假设是1:5,当初人家进来的时候是一个美元换8元人民币,或7元人民币,假设平均7.5元人民币,现在升值到5元,投机资金撤出的时候就会用7.5元人民币买1.5美元。据潘平(2008)估计,“大约有上万亿美元境外投机资金隐现抽逃危机”,这意味着中国会因此直接损失外汇约5000亿美元!这可能直接引发第二次“东南亚金融危机”!如果这个估计属实,则中国连本带利要减少1.5万亿的外汇,现在引以自豪的外汇家底就会所剩无几!这种由国际投机带来的风险,无论采取任何升值步骤,都无法妥善化解。因此,本文强烈建议人民不升值。
另一个重要危险就是,一步到位的升值办法,会导致出口急剧减少,如果没有与之规模相当的内需填补空缺,则会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严重冲击,难以迅速消化。
一步到位,还可能直接冲击正常的贸易秩序,使有些合同无法兑现,给微观经济实体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因此,热钱的撤出,会给经济带来各种各样的冲击,有些甚至目前难以预见得到。
3.5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卡自己脖子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这边筑堤坝,美国那边放水,源头管不住,筑坝是无济于事的。虽然我不同意有些人认为美国故意对中国发动金融战争的看法。但是,资本趋利如水,中国的东西便宜,来中国赚钱容易,这是谁也阻挡不住的,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会给中国带来无法承受的美元。这种紧缩的办法只能是对内紧缩,卡自己的脖子,对外无效。对内紧缩的政策,可能导致国内企业破产萎缩,境外资本大规模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4.比较妥善的办法
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包括中美两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就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美国要解决债务危机,中国要解决流动性过剩以及能源危机、环境危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办法,必须通盘考虑,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4.1 提高工资,扩大内需。
中美经济存在的问题的根源,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是中国的劳动力价值严重低估,从而使得中国的东西便宜。提高工资,可以扩大内需,从而以内需替代外需,逐步实现贸易基本平衡。
我们的理论界一直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提高工资以后会降低企业利润,从而减少投资,减少就业,从而减少内需。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国际权威期刊上有大量的实证文献表明,增加工资可以扩大内需,从而扩大就业,比较有影响的权威文献有bils(1995),solon et al(1994),Shin and solon (2007)。这些观点在最近10年已经成了西方理论界的共识,但我们有些人仍然在坚持这种错误观点。党爱民等(2004)也曾经就此问题出版过专著,强调提高工资,调整分配,“增加劳动所得份额”。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2007年的17大告中已经写入了“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为解决中国目前存在的大多数问题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4.2通货膨胀加补贴的办法。
早在2000年,党爱民等人就在网上就提出用“按人发钱”办法来吸收生产过剩,从而实现解放生产力的目的。2004年,这些观点写入著作出版(党爱民等,2004),但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很多人当笑话看待。2008年1月,上海市政协委员邢普先生提出了《建议研究全国人民每人发放1000元以分享财政收入高增长》的提案。邢普先生的提案先后被各种媒体道,很多人参与讨论,虽然仍有少数人持反对意见,但大多数人表示赞成。武汉大学教授蔡恒进等(2008)于今年初提出了给全国人民平均发钱,以分享人民币升值红利的构想。
如果中国果真面临着本文3.4节中所述的5000亿美元的净损失,那么,为了避免这些损失,我们就可以发行3.5万亿的人民币对冲这项损失,全国每人可以发大约2700元。
对于全民按人发钱,我们不回避会引起通货膨胀的看法,但是,由于这种通货膨胀是由全民一致的补贴引起的,因此,这是一种良性的通胀。
最近的《政府工作告》指出,虽然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但绝大多数工业制造品仍然面临需求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用全民补贴的办法,把国内企业的剩余产能转化为社会福利,要好过输出到国外。这部分过剩产能如果国内无法吸收,必然要到国际上被人家吸收。发钱,至少可以做到肉烂在自己家的锅底。
美元在贬值,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在升值,如果中国国内的产品不涨价,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不贬值,那么,人民对美元的升值就会遥遥无期,永远不可能完成,由此带来的“双输”困境就不会有所改观。美元贬值以后,资产泡沫就变得不那么明显了,抵押物就“值钱”了,这可以降低美国家庭的实际债务负担,从而缓解甚至化解债务危机。美元与抵押资产之间的这种关系,是现行货币制度下的必然规律。因此,美元贬值是长期趋势。
以贬值降低实际债务负担的办法,其实等同于发钱。因此,应对人民币升值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发钱对发钱、以贬值对贬值”。这或许是妥善解决人民币升值问题根本办法。
贬值的好处在于不必直接调整汇率(从而避免5000亿的净损失),而是通过调整物价,尤其是提高工人的工资来实现。保持汇率不变的好处是可以抑制投机。把投机的这部分钱管住了,5000亿的净损失避免了,则人民币升值难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如果提高工人工资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有困难、有阻力,就使用按人平均发钱的办法。按人平均发钱,可以看作是宏观调控的第四杠杆。
按人头平均发钱,还可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货币需求问题。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对货币的需求必然增加,在目前的货币制度下,货币是以负债的形式发行的,货币增加必然对应着负债增加。如果要压缩负债,必然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虽然大量出口可以解决负债发行货币的问题,但它的代价是损失实物财富。按人平均发钱,所有人的负债一律相等,也无须赎回,因此可以看作没有负债。
按人头平均发钱的办法,不仅可以妥善化解人民币升值难题,还可以消化产能过剩,消除市场经济必然导致生产过剩这一基本矛盾,从而彻底解放生产力,为全社会造福,使生产的目的重新回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上来。
5.结论
人民币升值问题起源于国际收支不平衡,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内部原因是我们的物价太低,物价太低是因为工资太低。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加工资,理顺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内部均衡。如果短期内增加工资有困难,可以使用按人头平均发放补贴的办法,扩大内需,减少出口,从而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抑制国际投机资金流入中国。
本文分析认为,面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宏观调控手段几乎无能为力。因此,本文建议使用宏观调控的“第四杠杆”。
参考文献
蔡恒进,曹晓丽,黄政,2008,“为全民建立社会保障个人账户的构想——人民币升值红利的再分配”,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1期
党爱民,张阳武,毕亚林,2004,过剩经济学,广东经济出版社
潘平,2008,“万亿美元境外投机资金隐现抽逃危机”,
Bils, Mark J., 1985, “Real Wages over the Business Cycle: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93, 666-689.
Solon, Gary, Robert Barsky and Jonathan A. Parker, 1994, “Measuring The Cyclicality of Real Wages: How Important is Composition Bia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9, 1-25
Shin, Donggyun, and Gary Solon, 2007, “New Evidence on Real Wage Cyclicality within Employer-Employee Matches”. 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Forthcoming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