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和平的战争——评当前的宏观经济和前途
益西彭措:和平的战争——评当前的宏观经济和前途
一、 问题的出处
近期,各大媒体都在宣传积极贯彻双防方针:
1、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
2、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涨;
这是从今年到明年的全国经济任务。
向党外人士征求的意见和专家的建议也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和“价格”这两个关键词上。
对这两大任务再进行解析就是两个关键词——GDP总量、价格水准。
而主要方向就是GDP不能太高、价格水准不能高。
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第一、把全中国的经济工作重心放在两个总量指标上属于一叶障目,错误地给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不仅影响当前的经济发展,更影响未来的经济发展。
第二、中国经济的两大总量指标有它固有的问题:
GDP指标相对于渴望求富、渴望发展的13亿人口所蕴藏的潜在GDP而言不高,不应该调控。
目前的结构价格上涨是暂时的,不具有持续性,是对前些年价格负增长的补偿,即使维持6%的物价涨幅,最多持续三年时间。因此,不应该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
二、中国潜在GDP的要求和国家引导
中国经济近60年的发展目前达到了GDP总量26万亿,人均GDP达到了2万元。这是中国经济年均维持在7——11%的发展结果。而这个结果本身就含有极大的问题:
1、仍然有7亿农村人口年均收入低于3千元。
把他们的收入水平翻一倍达到6千元,就需要每年新增产值2万1千亿,也就是说,中国GDP水平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1个百分点,达到12-13%的水平。
提高7亿人的收入水平有如下几个途径:
a、入城务工;
b、扩大国家向农村的转移支付。
而无论是入城务工还是扩大向农村的转移支付都需要国家有地方再新增2万亿产值,也意味着GDP必须继续提高速度。
GDP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核算到7亿农民头上就是3千元,达到7亿农民人均收入1万元,需要提高GDP再提升3个百分点,总量GDP达到15%。
试问?我们有条件压缩GDP么?
不错,提高GDP总量以后,实惠不一定落在7亿农民头上,但至少我们有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可能,而压缩GDP则连这个可能都没了。
党中央、国务院,不要认为GDP高了,那点GDP落在农民头上没有多少,在数字里要看到7亿农民,要看到普通城市居民。
只有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的高度,通过扩大转移支付,扩大保障收入才能解决这个重大的民生,实现该保必保。
如果说前五十年的发展使中国整体收入提高了,那么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就是实现保障提高。
能不能实现全体人民医疗、教育、人寿的保障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中级阶段能否实现。
因此,中国GDP仍然需要一个持续的高增长。
2、扭转资源、资产型经济向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转变:
中国五十余年的经济发展,靠的是资源和资产,这既是中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必然,同时也是世界工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工业是对资源和产品的再制造和加工过程,因此,依赖资源和资产是必然的。但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和外国的资源、资产利用方式有内和外的不同。
西方发达国家是利用世界资源和资产,由此引出全球化、全球资源供给和全球市场分布。
与此相对应,国家军事、政治、外交具有全球布局的特点。也因此对国家军事、政治、外交提出了严格的全球能力问题。
当前的中国军事、政治、外交正在向全球化能力转变,因此,要适时地推出中国经济、货币的全球化能力。
以货币资本带动企业、以企业获取全球资源、资产、市场。
没有这个转变,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就十分狭小,全民求富、争夺世界生存权就是空话。
因此,国家经济的企业和货币要紧跟军事、政治、外交的步伐而迈向世界。
一个国家的军事永远是开疆拓土。
中国军事力量要善于开拓无国界的领土,同时也要善于开拓有国界的资源和资产国土。
一个国家的政治不仅仅是谁执政的争执,也不是意识形态、主义、宗教的无休拼杀,而是怎样在世界上为民族争取最大的利益空间。
一个国家的外交不仅仅是树立民族形象,而是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和朋友的共同利益。
完成资源、资产从内依赖到外依赖的转变仅仅是完成了经济增长方式的第一个转变。
更为重要的转变是国民技术水平的培养。
没有技术,资源和产品就是无法利用的多余之物;没有技术,资源和资产就是其他集团的囊中之物。
因此,占领世界资源、世界资产的最终核心是技术。
技术所有权和垄断权是比财产权、所有权更加有效的权力,是比军事更具有隐蔽性的占领手段。是有国界条件下占领资源和资产的最好方式。
我们期望换取技术,没有成功,因为技术如果能够换取,那么军事指挥权就同样可以换取,而这种决定一个民族能否生存的权力谁又能够出让呢?
没有,从来没有过。
所以世界上技术争夺战是除了军事以外更加严酷而隐蔽的战争,是一场技术战争。
因此,冷战时期有巴统组织,冷战以后有“保持二至三代技术代差”的西方国策。
军事战争决定了一个民族、集团能否生存,技术战争才最终决定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
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真谛。
战争,直接打军事;和平,直接打技术。技术落后,则和平瞬间转化为战争。
因此,发展技术密集产业、资本密集产业表面看是经济问题,实质上是战争与和平的大问题,是一个民族生存样态的根本。
如果说党中央保障了中国军事、政治、外交的胜利,那么国务院必须保障技术和资本的胜利。否则就是一个不称职、不合格的国务院,是置民族和国家于险境的国务院。
中国中央政府要找到自己的北!
因此,中国GDP的增长必须转变对国内资源和资产的依赖,获取世界资源和资产,这是GDP增长的第一个转变。
而解决中国经济诸多问题的关键在于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产业的强有力发展。
技术密集产业、资本密集产业发展是一场和平战争。
中华民族具有足够的智慧,只要中央、国务院部署得当,领导有方,中国完全可以在和平战争中取得胜利,彻底改变民族的生存样态——富裕、强大、高尚的中华民族。
三、结语
胡锦涛主席在政治局经济工作讲话中提出了发展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但各大媒体的宣传几乎都没有提到。
因此,笔者以为党中央、国务院、各党派、专家有必要在发展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产业上形成共识。
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崛起。
因此,今年和明年的经济工作重点应该是如何布局发展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产业,双防只是一般性任务,不是经济工作重点。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