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龄:孔骂为何会获得广泛的支持
鹤龄:孔骂为何会获得广泛的支持
孔庆东的“三骂”问世后,新华社立即传檄“天下”,发动数十家媒体进行大围剿,没想到却遭遇了由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声势浩大的“反围剿”,两天时间便偃旗息鼓败退了。而反围剿的参战者却越战越多,越战越勇。
南方系为羞辱孔庆东在各大网站设立的公众投票,结果是支持孔庆东的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五。(见张宏良《觉醒了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这个数据显示,孔庆东的“三骂”并没有丝毫影响他在公众面前的形象,讨伐者费尽心机的大围剿反倒提升了他在公众面前的形象。
孔庆东粗口骂记者居然也获得了如此广泛的支持,原因何在?这个问题看似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和任何事物都必须一分为二来看待一样,对于“骂”,也必须一分为二的看待。
就骂的整体概念而言,这是一种与语言具有同样悠久历史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骂不仅广泛地结缘于街头巷尾的下里巴人,同时也时不时地会光顾阳春白雪。在我们的汉语中,登得大雅之堂的“骂词”不计其数。作为成语的“骂词”便数以百计。衣冠禽兽、认贼作父、行同狗彘、狗彘不如、摇尾乞怜、蝇营狗苟、一丘之貉、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狼狈为奸、吮痈舐痔、豺狼成性、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心狗行、狗仗人势、死有余辜、食肉寝皮、酒囊饭袋、行尸走肉……
这些骂词的“狠毒”和“杀伤力”,有的绝对不会逊色于骂街的泼妇之口!
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融入了文学艺术之中。如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弥衡骂曹、孔明骂王朗,戏曲中的秦香莲骂陈世美、花子(孙健儿)骂范宰相等。
骂。既有反道德的伤害侮辱他人人格的阴暗一面,也有维护道德打击邪恶的阳光一面。其阴暗面,即泼妇骂街式的无理吵骂,为世人所不耻。本文不作多论。只就其阳光一面作个简述。
骂。出于关爱和善意的责骂,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如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的错误和不良行为的责骂、老师对于学生的责骂等。当然,这不能算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但它却确实存在着。而且是很多父母常用的一种教育子女方式。
骂。笑骂,开玩笑的骂,则是人们常用的一种逗笑取乐方式。它给人们带来的不是反感憎恶,而是欢乐融洽。有一则这样的笑话:两个好朋友,一个叫周上元,颈短粗;一个叫唐中赞,颈细长。两人在一起时,常常拿对方的短处笑谑戏耍。一日同路外出,见水塘里有一只伸着细长脖子的鹅嘶鸣。周上元灵机一动,吟道:“长颈鹅公塘中站”。唐中赞往不远处的小河中一瞧,见沙洲上一只乌龟在爬着。随口答道:“缩头乌龟洲上沿。”接下来便是两个人的哈哈大笑。而他们却是在互不相让的对骂。
骂。又是有道对无道的一种战斗武器。像弥衡击鼓骂曹操,是拼着性命的骂。不但有高深的技巧,而且还要有视死如归的勇气。他的骂,可以算是千古“绝骂”。像孔明骂死王朗的骂。则如同针芒枪刺,可以穿透敌人的心脏,具有致敌于死地的神力。可以算是千古之“神骂”。
骂。又是弱者在强者面前维护自身尊严的一种武器。像秦香莲骂陈世美的骂。则是对忘恩负义之徒的一种无情挞伐。花子孙健儿骂范宰相的骂。则是对假施仁义的退休宰相的一场戏耍。
弥、孔、秦、孙这几位“骂星”,在他们的对手面前,各展骂技,骂了个痛快淋漓。孔明甚至把其对手都骂死了。但是,千百年来,他们不但没有受到人们的轻篾鄙视,反而受到了人们的称颂赞扬。为什么?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骂的是国贼是奸佞是邪恶是伪君子。他们骂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骂出了许多弱者想骂而不敢骂之骂。
当然,就骂技而言,也有雅俗之分。有的骂是含蓄的骂。这里也有个故事。从前,有一个称霸当地的富绅,做尽了坏事,百姓对他敢怒而敢言更不敢骂。一日,富绅所造新宅落成,要举办庆典,要秀才写一副大门对联。秀才不敢推辞,思量便刻,挥笔而就。右联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左联为“忠孝节仁礼义廉”。富绅问是什么意思。秀才解释为“一忠二孝三节四仁五礼六义七廉”。富绅听后非常高兴。心想,这天下好事我家不都占尽了吗。马上叫人张帖。前来庆贺的宾客也一致叫好。里面有一个人忍不住窃窃私笑。悄声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忘记写八了(亡八),忠孝节仁礼义廉,还缺一个“耻”(无耻)。
孔教授此次对南方系的斥骂,是一种粗俗的骂。这种“俗骂”居然也得到了如此广泛的支持。其根本原因,我们从上面所述“弥、孔、秦、孙”的骂中找到了!
人们所注重的不是他骂的方法而是他所骂的对象是不是该骂!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