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增长推动房价闹剧
信贷增长推动房价闹剧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一季度大多数中国经济数据出现转暖迹象,更重要的是信心指标,股市和大宗商品期货上涨50%左右,同时,房价回升,销量大幅度反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3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2%;商品房销售额5059亿元,同比增长23.1%。
为什么说中国根本没有经济危机?中国的银行没有一家亏损,相反是盈利突飞猛进。中国的房地产商们过得很好,没有一家倒闭,更没有一个老板跳楼。这哪像危机,更像是大跃进前的一次主动收缩。
为什么说中国的经济危机只是第一次“狼来了”,大的麻烦还在后头?正如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所说:中国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大都是靠贷款堆出来的,而人民币贷款当前的快速增长根本没有可持续性,也不利于经济发展。“8%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贷款投放的结果。关键是经济发展内在的动力。”中国经济内生的动力大吗?实体经济只能承受20%的贷款增量就是说明,大多数产业的产能仍然过剩,更大的调整还在后头。
问题是房地产市场的确好转了,不仅成屋销售上升,房地产产业链最上端的土地市场,近期也出现了松动迹象。据易居中国旗下的克而瑞(中国)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北京、上海、成都、杭州、南京等22个主要城市,共有45幅商用地块成交,纯住宅地块成交27幅,这72幅地块的土地款超过186亿元。从土地成交情况来看,房地产开发企业拿地的信心在逐渐回升。土地流拍情况开始减少。
随着4.58万亿信贷投资进入市场,有相当部分资金流到了股市和房市,房地产近期的回暖肯定与此有关。房地产商们控制的舆论工具已经迫使国内官方逐渐接受了他们的看法:房地产价格的回升才是拉动经济的关键。而不希望房地产市场过于疲软的政府导向,终于演变成尽快推升房价的闹剧。而这恰恰与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背道而驰,也是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背道而驰。
假回暖不利经济长远发展
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露就疯长。原因在于房地产商的利益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太相关。我国长期以来已经形成“土地财政”模式,在大多数地区,短期内难以改变。在今年的博鳌论坛上,有房地产界“大炮”之称的任志强一语中的:“现在人们老是觉得房价贵,那是因为房价有50%是政府的土地出让金。”
因此,当各家银行明确国家的4万亿投资计划其实就是银行的4万亿贷款之时,果断地向所有老的房地产商大规模地发放新贷款,既救了房地产商,讨好了地方政府,也间接地救助了自己。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说:国家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与房地产业有直接关系的占32%。这肯定极大地舒缓开发商因市场萎缩所面临的资金困境,甚至能在所谓低位增加土地投资额。
房地产市场真好了吗?我反复地强调,现在绝大多数劳动者仍然每天在节衣缩食—即使有钱,离买得起房还差得很远;而大多数中产者仍然被股市套着,他们揪心的是,想买大点的房子,但钱在股市深套,房价却上涨了。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是假的!
当然,房地产市场好了,许多产业将获得喘息的时机。但是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是不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不是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即使一些家庭省吃俭用买了房子,绝大多数消费项目都会被卡死——勒着裤腰带还房贷。一个可能的结果就是与房地产无关的产业大幅度地萎缩,整体的工业增加值还是停滞不前,物价信号也将呈现紧缩状态。
更严重的是,房地产市场赚来的钱,绝大多数老百姓没有受益。这种老百姓买单,地方政府和相关利益集团获暴利的经济增长,不仅不能持续,而且孕育着极大的风险—社会矛盾将大幅度增加。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