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卢麒元:再谈五万亿经济保全计化

2025-02-2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再谈五万亿经济保全计化

卢麒元

  

  

当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纷纷推出救市计划的时候,中国终于有点动静了。果然,是提高出口退税。我想管理层的目光大概还是集中于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税率等方面。
笔者不得已再一次重申,一定要抓住问题的本质,一定要对症下药。
一、一保不等于三保。
保增长不等于保出口。
保增长不等于保投资。
保增长不等于保房地产。
事实上,旧皇历已经过时了。出口增长靠贱卖是保不住的;投资靠外资是非常危险的;房地产靠地方政府是没有用的。
一保的核心有两个:
第一,是消费者信心。
第二,是消费者需求。
在这两个问题上,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税率均缺乏影响力。
必须迅速启动特殊的财政政策,实施大规模经济保全计划。
二、一定要理解财富的含义。
财富是一个时点观念。个体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拥有的资产的价格,就是个体拥有财富的真实感觉。个体,往往既是消费者,也是投资者。有钱了,信心就有了,就会产生消费和投资冲动。
消费和投资行为,源于对财富变动的看法。认为财富会继续增加,消费和投资行为将会继续。否则将会消失。
本月初,笔者在凤凰卫视正式提出“五万亿经济保全计划”。其中,“四万亿平准基金计划”,就是一个双赢的财富增殖计划。
道理很简单,四万亿资金直接进入资本市场,在乘数效应下,将导致市值至少放大十二万亿。中国真正的消费者和投资者将会感受到财富的持续增加(而不是持续减少)。他们的消费和投资会逐渐恢复。整个经济体系会逐渐转动起来。不用一保,不用三保,可以不保而全保。甚至,可以间接惠及房地产。
必须明确,以平准基金方式投入的财政资金,绝非一般性财政支出,这是资本性投入,不仅可以保本,而且会产生巨额回。将有力地对冲外汇损失。同时,形成税外巨额财政收入。
保额森先生、布朗先生、欧洲各国正是看到这一点,而积极入市。保尔森先生,在10月19日对此作出详细说明。他认为,美国的财政计划是理性的和适时的,政府抄底有利于恢复信心;政府抄底将增加财政收入;政府抄底将产生社会财富效应。
都知道信心的重要性。但更要知道,信心源于财富变动。
三、一定要理解时间的含义。
我们在和时间赛跑。
看到病人到下,请不要再说有待观察,急救室里不需要法医。
第一,必须赶在更多的企业倒闭前启动消费。
中国企业的困难是全面的。全面的意思,是不仅仅出口企业困难,出口退税只可能挽救局部,而不是整体。
第二,必须将钱直接转给消费者而不是企业。
中国企业的核心问题是产能过剩。请记住这一点。企业流动性短缺是现象而绝对不是原因。再次强调这一点。直接向企业注入流动性,等于制造库存,等于增加企业负债,等于扩大不良资产规模。不要轻易启动货币政策!可以救急,但关键是要救命。
第三,必须在企业倒闭潮爆发前高调入市。
时间就是金钱。财富提高信心。
中国消费者信心何时发生转变,决定着中国大量企业的生存时间。这已经是个倒计时的问题了。
如果政府不能马上出手,消费预期不能扭转,明年的生产订单锐减,任何政策将都将变成“迟来的爱”。
问题不止于此。我们耽误的时间,必将转变成外资的蚕食民族资本的空间。
中国政府的迟缓,将为外资大举进入留下空间。这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更主要的是价值上的空间。
此外,即便是马上行动,笔者提出的计划也需要时间。首先要经过全国人大批准。其次,要制定详细的实施准则。另外,要在两个财政年度分步实施。这本身就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
就时间而言,现在需要马上表达出态度和决心。这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已经是极其紧迫了。
熟读孙子兵法的人们,应该知道时间是甚麽。对于一个大国而言,一刻何止值千金!
四、再谈流动性。
中国的问题是流动性结构失衡。而不是普遍意义的流动性短缺。
认识这一点,是政策路径选择的关键所在。
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南水北调”,而不是“普降甘霖”。
所谓的“南水北调”,就是将冻结在央行金库中的部分准备金转变一下资产形态,使之成为权益性资产,将来如数奉还。借来的“水”,将通过现在权益持有者的手,变成新的消费和投资,进而使原来的权益性资产增值。
如公式所示:MV=PQ
注入一定数量的资本M,提高资金周转的速度V,从而提升资产的价格P,进而导致增加商品需求Q。
注入流动性的方向意义重大。一言以蔽之,必须通过权益性资产(股市),直接流入消费者手中(股民)。而绝对不能直接流向企业。
要注意,一子错,满盘皆落索。
五、关于通货膨胀。
注入流动性,意味着通货扩张。当然,会形成一定的通货膨胀。
笔者提出的经济保全计划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流动性只是进入资本市场,由于路径迂回,通货膨胀会有时间上的后置性。在此过程中,新注入的流动性会与实体经济流动性短缺对冲,不会构成即时的、严重的通货膨胀。
其次,五万亿经济保全计划中,有一万亿用于社会保障,可以缓解通货膨胀对普通民众的影响。
此外,在基础原材料降价的大背景下,维持CPI在4到6的水平,是整个经济体系可以接受的。当然,前提是维持经济增长的速度不低于GDP不低于8。
总之,笔者认为,推出“五万亿经济保全计划”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同时,就时间而言,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注:请参阅《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标签:企业   流动性   时间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