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景源完全无愧于国家统计局的培养
昨天的《广州日》道说,姚景源1月18日做客中国经济网时说:房地产作为我国整个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一点也不能动摇,不但不能动摇还要进一步发展,因为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可以强力拉动内需。
姚景源这番话,口气实在是太像一个地产老板了,但他的身份,却是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蚁民刚刚看见一点房价回调的曙光,总经济师就在这里大放厥词,他怎么不干脆点,说买房就是爱国啊!没有任何一个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国家,是把一次性投资的房地产业当做支柱产业的,除了中国。这大概也是特色之一吧?
还是这位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前不久在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举办的“百年中国经济:回顾与前瞻”论坛上表示,“目前没有通胀,对结构性上涨应该叫好,中国宏观经济最重要根本的矛盾还是总需求不足,在这样的现状下很难产生通货膨胀。”
我不懂得统计学,但我用屁股都能知道,企业总体赢利在下降,民众普遍收入减少,还不得不面对当前各种物价的飞涨,都在品尝高房价的苦果。在广州,一般的东北米涨到2块多一斤,瓶装煤气涨了20块,油价涨到接近七块(出口价格却不到一半),这些总经济师了解吗?你考虑过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吗?很多普通城市居民,在大城市打拼到三十多岁,窝在几平米的房间里面省吃俭用,到头来买房子还要借高利贷。自己的儿女养在老家,于自己似乎全无关系,吱嘎乱响的破床,连做爱都不敢放肆,晚饭除了泡面就是挂面,自以为是白领、中产,其实连民工还不如!
也只有国家统计局,才能培育出姚总经济师这么个怪胎。国家统计局做的好事可真不少,例如就为博大精深的汉语贡献“被增长”一词,也就是说居民收入实际上没有增长,但在统计数据中却增长了。还有“被就业”,再次证明了统计局的无穷智慧。
真的,数字嘛,还不是张口就来。一位乡党委书记说,去年年底上本乡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时,乡里的统计员问他:今年怎么?多少?他说:去年是2680元,今年也不宜太高,就2800元吧。结果不几日,县统计局的一个朋友(统计局副局长)打来电话告诉他说:你们上的数字不行,全县的平均数是3282元,你们只能高出平均数不能太低!这位党委书记就说:那你看着办吧,要不就3400?哦,就3426。最终,一个很重要的数字就这么定了。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古今同一。但是,在某些方面,国家统计局连注水数字都不公布,这就更不厚道了。
目前各种统计数据繁多,虽说一年资料就可以编个两寸来厚的32开本的大书,但可以说,其中90%以上的内容,是普通老百姓所不关心的。而人们真正关心的,却是寥若晨星。
目前国内形势中最大、最险恶的问题是国企破产,职工下岗。在当前,谈国民经济的增长率如果不与职工的社会就业率、失业率联系在一起考察,是毫无意义而且会严重误导决策的。就业率及失业率,始终是世界各国评估经济景气的最重要数据之一。奇怪的是,这个数字在中国例年的经济统计中竟完全被忽略。
又如,目前人们相当愤慨的“垄断行业”的高工资问题,在《统计年鉴》,就影子也找不到。例如目前沸沸扬扬的“电力行业”的工资问题,在该书上一查,找不到,原来“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是在一栏里的,笼而统之,谁也休想弄清。同样,人们关心的银行业的高工资,也没法查,因为它是和“保险业”搅和在一个栏目里;当然,人们更不知道四大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分别各是多少。
人们也很关心国家机关的“工资”问题,人们也都知道,即使在国家机关,也是冷暖不均的,据说电信部门、土地管理部门、教育部门等,都是所谓“肥缺”。但是人们不惟找不到这些各部门的具体统计数据,就是想弄清“国家机关”这么一个大项目,也是做不到的。因为年鉴上只有“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这么个三合一的笼统项目。你想弄清每年国家机关花了多少钱,政党机关花了多少钱,而社会团体又花了多少钱,门儿也没有。
医院和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也是人们关心的,但是人们不可能知道它们的各种统计数据,因为只能在年鉴中找到“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这么一个奇怪的项目组合。地质勘查业和水利管理业,这两个项目的数据是加在一起的,已属匪夷所思;但最可笑的是“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都是挤在一栏里的。谢天谢地,在国家统计局中,只有“房地产”和“建筑业”是分列的。而这两个“业”实在太巨大了。在工业生产部门,只有“制造业”这么一个项目,各个工业行业的具体内容,也是踪影不见的。在“采掘业”一栏下,我们根本不知道“煤矿”的各种数据,当然,也不知道有关“矿难”的任何数据。其他采掘业的具体数据,就更是搞不清楚了。关于“内资”以外的情况,“港澳台”商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两类平均工资等数据是分列的,但若想单纯了解“港商”的数据,或单纯了解“台商”的数据,那就不可能的了。我们不是说要和国际“接轨”吗?为什么在公布统计数据这问题上,就不能和国际也接一接轨呢?
这些年来,我们只见到统计局向人民描述了一系列经济数字和数学模型,告诉我们,中国国民经济是目前全球增长速度最快、最平稳、最健康的经济,可惜,我们现在每天每日所面对的现实远非象一些抽象数字所描绘的那样美妙。老百姓被统计局忽悠,不过是骂几声娘。如果统计局不光忽悠老百姓,还忽悠决策者呢?
来自统计局所提供的统计数字,为决策者直接提供对于社会经济进程的量化监控。但是,出自自身政绩的考虑,统计局往往喜不忧。决策者很容易把虚假的向外宣传当成了真实的现实,自身也被虚假数字和虚假经济情况所误导。其结果必将导致决策者对社会经济形势的严重误判。使得需要及时调整不良政策的时机被错过,使得需要纠正的政策失误得不到纠正,最终酿成重大的社会危机。
2010-1-20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