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全球格局转向经济政治多极
全球格局转向经济政治多极2008年09月27日 09:15中国新闻网中新网9月26日电 香港商发表题为《全球格局转向经济政治多极》的评论文章指出,美国金融危机恶化并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激烈动荡和全球经济面临滞胀,将削弱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进而削弱其对全球政治的发言权。亦即是说,有助于世界走向“政治经济多极”。可以预言,由“经济多极政治单极”向“政治经济多极”转变的进程不会平坦,但是,目标必定达到。
文章摘录如下:
2008年在世界现代史上,无论就政治还是就经济而言,都是具转折意义的一年。
在全球政治层面,变化主要是俄罗斯以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为突破口,调整其对外战略和策略,明显改变其与西方国家关系。之前,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连手,在世贸组织多哈发展谈判中坚守立场,不屈服于发达国家的压力。这两件事标志着全球格局正在由“经济多极政治单极”向“政治经济多极”转变。或者,用法国总统萨尔科齐在2008年8月27日法国第十六届驻外使节会议上的话来说,人类进入了“相对大国时代”。
与此同时,美国次按危机不断蔓延和恶化,不仅使美国金融和经济陷入困境,而且一再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加之,基本因素与金融投机相结合,使全球市场大宗商品尤其石油粮食价格狂涨。
美国是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策源地。2008年9月7日,美国联邦政府不得不宣布接管两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贷美。一周后,9月15日,美国政府不得不听任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为遏制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已远远脱离自由市场传统。然而,情势仍如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所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这场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本文发表时,全球经济面对滞胀,已使国际社会广泛忧虑。
2008年余下日子全球经济政治还将如何演变?这当然值得关注,同时,必须关注的是2008年已经发生和继续发生的一切所要产生的更长久的影响。
2008年8月15日美国《生活科学》(Live Science)发表其主编(Managing Editor)Robert Roy Britt的题为《中国将成为头号超级大国吗?》(Will China become the No.1 Superpower)的文章。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近调查结果,日本有67%受访者认为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首要超级大国;53%的中国人持有相同观点。皮尤调查告写道:“在德国、西班牙、法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接受调查的大多数人要么认为中国已经取代了美国,要么认为中国在将来会取代美国。”这是对中国崛起的一种估计。
与此同时,西方媒体认为格鲁吉亚战争意味着苏联瓦解以来华盛顿一统全球的“美国强制和平”(Pax Americana)时代终结。所谓“美国强制和平”是指美国垄断了用枪杆子来解决国际冲突的权力。俄罗斯以军事手段来对付格鲁吉亚,是前苏联解体后美国的战争垄断权首次遭遇挑战。
2008年9月10日,俄罗斯的两架战略轰炸机越过重洋飞抵正与美国叫板的委内瑞拉,俄委两国宣布双方将于2008年11月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西方媒体或称之为“冷战的回声”,甚或断言“冷战时代”根本就没有结束。
9月11日,美国《洛杉矶时》(Los Angeles Times)发表牛津大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Timothy Gar-ton Ash题为《中国、俄罗斯与新世界失序》的文章,认为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与俄罗斯攻打格鲁吉亚军队是两个大国宣告:世界,我们回来了!把2008年8月8日以后的世界称之为“后‘8·8’时代”与“后9·11时代”并存。一方面,西方仍然面对恐怖主义威胁;另一方面,西方开始面对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代表的非西方现代模式的挑战。
中国与俄罗斯各自实施独立的外交政策和策略,不可混为一谈。如果说中国崛起与俄罗斯调整对外战略有何共同点,则在于显示世界不应是美国独霸。由“经济多极政治单极”向“政治经济多极”转变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趋势。
美国金融危机恶化并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激烈动荡和全球经济面临滞胀,将削弱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进而削弱其对全球政治的发言权。亦即是说,有助于世界走向“政治经济多极”。
值得重视的是,无论法国总统8月27日演讲还是《洛杉矶时》9月11日文章都表示,西方国家应当与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可以预言,由“经济多极政治单极”向“政治经济多极”转变的进程不会平坦,但是,目标必定达到。(周八骏)
特稿/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谁能接班? 星岛环球网 2008-09-26随着美国汽车领域的三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逐渐没落,美国制造业竞争力不断减弱,20世纪末以来美国的经济霸主形象开始大打折扣。甚至有人分析说,这是“一极多强(以美国为中心,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展示强大力量的状况)格局”。
但无论如何,美国仍稳坐经济霸主的位置。因为,虽然制造业亮起红灯,但金融霸权仍然存在。以强大的美元资本、尖端金融工学和“华尔街标准”武装起来的美国金融产业可以任意摆布融为一体的全球金融市场,从而主导世界经济。
这样看来,只要美国丧失金融主导权,经济霸权地位就必然会受到动摇。因此有人指出,这次金融危机可能会成为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的一个转折点。那么,谁将能接过美国的班?
中国
据评价,从经济力量方面看,中国是可以梦想成为“下一个美国”的头号国家。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3.28万亿美元)仅为美国的23%。但与10年前的11%相比,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从各经济指标来看,中国具备相当明显的优势。日本野村证券去年年底以总市值为准评定了世界500大企业。结果显示,中国有44家企业榜上有名,超过了日本(40家)。其中,中国石油(第一位)、中国移动(第四位)、工商银行(第五位)、中国建设银行(第八位)、中国石化(第十位)五家企业进入了前十位。
以今年6月份为准,中国的外汇储备达1.8088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该数字已接近分列二至四位的日本、俄罗斯、印度的总和1.9068万亿美元。而且,全世界3.35万亿美元(英国《经济学家》推定值)的华侨资本也将成为支持中国夺得经济霸权的有力武器。
但是,虽然存在可能性,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韩国开发研究院(KDI)宏观金融经济研究部部长曺东彻表示:“中国要想像美国那样积累统计数据、信用评价体系和金融市场方面的信赖,还需要很长时间。”也就是说,中国能否被其他国家认可为“值得信任”的超级大国令人怀疑。
欧盟
欧盟(EU)的力量在于区域内27个国家拥有的各具特色的竞争力。这意味着德国的原始技术、法国的外交力量、英国的金融产业、荷兰的农业、东欧的廉价劳动力等因素将结合起来发挥叠加效果。2007年,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16.83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13.8438万亿美元)。
基轴货币美元价值的动摇有望使欧盟的地位得到加强。欧元对美元比价已从2000年的1比0.92上涨到2007年的1比1.37。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达到26%,还有一些国家,主要是产油国将结算货币从美元换成了欧元。
现代经济研究院产业战略本部长俞炳圭表示:“但是欧盟被认为比起经济霸权,更关心构建他们自己的世界。”也就是说,比起“Pax Europa”,人们更熟悉“Pax Sinica”。
曾满怀信心地以为会加速欧盟政治融合并扩大影响力的《里斯本条约》今年6月份因爱尔兰的反对无果而终,这表明欧盟融合之路极其艰难。
日本和俄罗斯
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二位的日本也不容小觑。结束长期不景气局面并一直积蓄力量的日本金融巨头在此次美国金融危机面前积极表现出“攻势”。日本最大银行三菱UFJ决定收购摩根斯坦利20%的股份,日本最大证券公司野村证券将收购雷曼兄弟亚太地区的业务。
三星经济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金德甲表示:“但从长期来看,日本受到老龄化的限制,必然会导致经济活力下降。”
俄罗斯也是“下一个美国”的候选人之一,但俄罗斯缺乏能吸引其他国家的“软力量(soft power)”,这是俄罗斯的致命缺点。
但有很多人主张说,在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等所有领域宁愿承受眼前的损失也要推行能发挥长期影响力的政策是霸权国家应该具备的一个素质,考虑到这一点,讨论“下一个美国”似乎有些为时尚早。因为,虽然能提出可以继美国之后主导世界秩序的国家候选集团,但每个候选国都有各自的缺陷。
LG经济研究所常务吴文硕表示,与其问“哪个国家接替美国”,不如问“当前危机结束后美国主导的全球标准将如何改变”。也就是说,情况和方式虽然会改变,但美国的经济霸权还会维持下去。(:《朝鲜日》)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