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已往已,后人且评说—写在毛泽东诞辰116周年之际
看看日历,不知不觉这一年又要过去了,再有几天,地球上将有60多亿人和我一样,迎来21世纪第一个年代的最后一年的曙光。不知怎的,我竟开始感慨时光的荏苒,我想,这大概与近几个月来我看的一些书,经历的一些事,思考过的一些问题有关吧。在历史的洪涛面前,人毕竟是渺小的,我们大多是平凡的人,不过是这洪涛中翻滚的一粒泥沙。从源头开始,缕缕清溪汇聚成江,蜿蜒入川,湍流入海。我们在一地被卷进水流,顺势而下,沉于下游,完成一生的历程。有的泥沙随波逐流,来得无声无息,走得也无声无息。有的泥沙却顺势而为,弄潮破浪,乐此不疲,宏伟终生。深夜,看着桌子上端放的毛主席像,一种源于历史感悟的崇敬便油然而生,当年毛泽东夜半挑灯遨游于文史时会有同我一样的感慨吗?我不得而知……
我也常常对自己风华正茂的大好年华唏嘘不已,总是觉得在如今这样所谓进步的时代里,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不知为我们青年人提供了多少进步的营养与机遇,但却总觉得无力于创造出相对于时代而伟大的贡献。时代在绝对进步着,而进步时代中的我们却在相对落后着。毛泽东的一生对超越时代的贡献脚步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如今的我们,却似乎从一开始出生,就是个按部就班与平常生活做斗争的人。毛泽东只有一个,中国很幸运,能够成为孕育他磨练他成就他而获得重生的沃土;我们也很幸运,能够在今天,在思想上出现迷惑的时候继续沐浴他的思想光辉,得到难以言传的顿悟;世界也很幸运,能够让更多不屈于奴役势力的民族找到精神的榜样,毛泽东今天依然在改变着世界,如果你肯拿出时间好好看看这个世界,你就会有所发现。当然,我一度也很迷惑,出于学识尚浅,出于视野狭隘,出于人生阅历不足,出于性格上的偏执,出于旁人的误导,出于对现象背后真相把握能力的不足等等,这些原因都有。我很迷惑,为什么对于一个得到了世界认可的伟人的评价和认识,会在祖国的土地上从和谐到不和谐又到趋向再次的和谐?我想这大概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吧,时间会告诉人们一切,如果人们可以承受那种代价的话。
今天是公元2009年12月22日,我在电脑前一面思考的自己未来的打算,一面怀念着自己的人生偶像之一毛泽东。如果你要问我还有什么别的偶像吗?我会说有,另一位是我的父亲,一位坚韧耐劳的普通工人,他是我现实生活中的偶像,他为了我的成长而付出的每一滴心血,每一份慈爱我都牢牢记在心里。在这里,有的人一定会笑我了,你这个80后真奇怪,你怎么不喜欢那些歌星、影星、体坛明星啊?你很OUT了。我觉得我只是个正常的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而已,我看问题也往往不喜欢那么复杂,那么刻意彰显自己的个性。我就想问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把什么歌星、影星、体坛明星当成自己的偶像呢?这其实是个很不符合简单逻辑的问题。
我在这里说我有两个人生偶像:毛泽东和我的父亲,其偶像之涵义不过等于榜样二字而已。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为这个民族所做的一切,所牺牲的一切都是常识,无须赘述,这些功绩的任何一项都可以超过他作为人必然会犯的错误的总和,毛泽东之后的历史不过才33年,对于他的伟大,之后的滔滔历史会给我们最好的答案。我知道自己只是个平凡的人,我不敢企及成为毛泽东那样的人,但我在理想上绝对可以把他老人家当作人生励志的榜样,这个榜样的高度,至少在我的一生里,无人能及。当然,包括哪些曾赞扬过、排斥过他的人,以及现在依然有的赞扬他、排斥他甚至是污蔑他的人,究其一生,也无法达到毛泽东的高度。出于这个常识和逻辑,毛泽东绝对是我人生理想上的第一标杆。但毕竟毛泽东在客观上于我不是最直接接触的人,而我的父亲却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为了他工作上的职责辛劳了一生。在我成长道路上的每一天,都会耳濡目染地受父亲的感染和影响,包括我对生活、对学习、对亲人、对职责的人生态度。有一点我和我的父亲是一样的,那就是我们都把毛泽东当作人生理想的最高榜样。一个是人生理想的最高榜样,一个是人生成长的最真榜样,二者在客观上在感情上在常理上都是无法被其他人代替的。那些所谓的歌星、影星、体坛明星,在如今浮躁的社会氛围下,已经成为了声色犬马的代言人,我实在找不出他们对我的人生对我的思想能带来什么启迪和帮助。一味地追随,只能说明自己的肤浅和忘恩。但他们当中也有可以令我敬佩的,比如马拉多纳,比如李小龙……
有时候,我会觉得很孤独,有文章说21世界,人类会更孤独。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讽刺,试想在如今物质充裕生活多样化又人口爆炸的时代,作为群居动物的人类,竟然会越来越觉得孤独。我想,这大概不是我们真的孤独吧,而是我们的内心深处,越来越缺少那共通的一种思想,一种默契,一种回应,一种认可。多少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却一定不孤独,他有一群革命至交,他们的心里有共通的思想、共通的默契、共通的回应、共通的认可。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现在需要的不一定是一种什么新的东西,可能更有益更有效的其实是一种心灵上的回归。我们的家里其实有很多很多的好东西,只是我们每日里都会看到它们,不由得会产生审美疲劳,但真正的走出去,到花花世界走了一遭,收获的也不过是感官刺激和更大的空虚。不妨回家吧,把我们家里的那些宝物重新收拾一新,重新摆放位置,打开窗户,让外面灿烂的阳光照进来,让新鲜的空气吹进来,你才会忽然发现,原来真正的天堂就在自己的家里。
但说不定毛泽东在深夜里挑灯夜读,也会被哪段文字触碰了心灵,不由得在心头掠过一丝孤独,回想起自己当初“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是不还”之后,却接连失去了自己最亲却也亏欠最多的家人和孩子,如今功成名就却无法与之一起分享这种喜悦。但他一定不会继续觉得孤独,他的心里有着亿万百姓,亿万百姓的心里也有着他,他们共通着一种思想,一种默契,一种回应,一种认可。这样的人生需要一种惊人的气魄,不是平凡的人可以想象的。
下午在图书馆里逗留了很久,翻看了很多本关于毛泽东的书。不知为什么,毛泽东这个与我不同时代的伟人,却总给我一种无言的亲切感,这种亲切感很纯,很真,很热烈。这是我在看关于其它人物的传记、专著时所没有的感觉。再有4天就是毛主席116周年的诞辰了,这个时候我没有很特别,很出格的想法,反而只是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这一天,就像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父亲母亲的生日,我只愿淡淡的确又真挚的拜托好友替我点上一支土烟卷,插在他老人家视察过的新乡七里营的农田里,然后在心里默默地,将自己的人生坐标指向太阳的方向!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