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倡议网友和青年学生利用春节假期调查宣传转基因真相

2025-02-24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一切有良知有责任心的网友请在校内网、学校bbs及各大论坛广泛转载传播这份倡议,让更多的青年关心转基因主粮商业化推广这个重大问题。

  

  倡议青年学生寒假返乡调查宣传转基因真相

  

  常青

  

  2009年8月,农业部偷偷摸摸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和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这意味着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行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的国家。但是,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至今在全世界都存在巨大争议,越来越多的实验数据证实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灾难性危害。世界上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自己的主粮进行转基因商业化推广。

  

  2009年年底,这一消息被媒体披露后,立即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在网络和各大媒体上展开了公开、激烈的争论。民众向农业部、主推转基因的专家提出一个个质疑。至今为止,农业部和主推转基因的专家对此没有给予正面回应。在民众广泛质疑的情况下,黄大昉等人却叫嚣要在3-5年内让转基因大米摆上中国人的餐桌。

  

  科技部网站道,上海世博会为了保障外国人的身体健康,设立转基因食品的转基因快速检测通道,严防死守转基因;中国广播网道,广州亚运会为保障各国运动员吃得放心,要求供应蔬菜的农场全部采用非转基因蔬菜种子。财政部机关服务中心网站道,财政部机关食堂为职工构筑食品安全的绿色保障,专门采购非转基因的食用油和大米;就连主张推广转基因主粮的农业部,其机关幼儿园网站道,农业部机关幼儿园食堂严禁转基因大豆油。

  

  这些“新闻”引起了民众的愤怒,而转基因商业化推广的步伐却并未停止。2005年,张启发实验室的转基因大米非法流出被曝光,张启发的行为严重触犯了相关的食品安全法规,而张启发至今毫发无损;2010年,多个省份发现非法流入市场的转基因大米及其副产品,嫌疑再次指向张启发。农业部为应付民众的强烈质疑,宣布要查出转基因“违规商业化”,最终却不了了之。记者走访发现“转基因稻种下乡路径隐蔽,皮包种子公司暗箱操作”,转基因水稻非法种植在南方多省区几近泛滥。随后,山西、吉林等种植先玉335玉米的地区告动物异常的现象再次引起民众的高度关注。专家质疑先玉335玉米是否为转基因品种,而研发先玉335的先锋种业却避而不谈,只是回答先玉335为杂交品种。

  

  人民网、中华网等网络媒体的网络调查显示,至少90%的民众反对转基因主粮商业化推广,为何在民众广泛质疑的情况下,转基因却依旧悄然泛滥,转基因主粮商业化推广的步伐从未止步呢?据《科技日》道,“‘十二五’期间,国家对转基因品种的研发支持是300个亿,而常规育种只有1.8个亿。”而控制全世界80%转基因种子市场的孟山都公司却通过资金支持等方式与国内的大学、科研院所进行合作,推广转基因……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接触网络的一般民众很难了解到转基因的真相,而中央电视台却邀请方舟子、林敏等转基因推手通过农业科教频道向8亿农民“贩售”转基因。

  

  从整体上来讲,在13亿中国人当中,还有很多很多的人不知道转基因,不清楚转基因到底是怎么回事。转基因食品非法流入市场的泛滥程度也只是能够见到一些零星的道。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向一切关心民族生死存亡、关心民众身体健康、关心我们自身生命安全的大学生朋友们,发出如下调查、宣传转基因真相的倡议。

  

  有行动,就会有改变。青年朋友们,请行动起来,有意向的朋友请发个简单名表到[email protected]邮箱。

  

   关注转基因青年团

  

   如有疑问,可加QQ:

  

  我要名:

  

  一、个人简介

  

  

  姓名

  

  性别

  

  返乡地

  

  学校

  

  出生年月

  

  1989.03.28

  

  现住地

  

  手机

  

  QQ号码

  

  电子邮箱

  二、名起源(对转基因了解多长时间,知道是怎么回事不)

  

  三、有什么怎样调查或宣传转基因的想法没有

  

  附1:需要下载的材料

  

  《转基因主粮问题的真相与危机》下载地址:

  

  《反转宣传单农村版》下载地址:

  

  《反转宣传单城市版》下载地址:

  

  《转基因农业调查问卷》下载地址:

  

  附2:转基因真相的推荐视频

  

  孟山都公司眼中的世界

  

  在线观看:

  

  下载地址:

  

  食品公司

  

  在线观看:

  

  下载地址:

  

  广东卫视财经郎眼:转基因水稻的背后

  

  在线观看:

  

  云南卫视视频:自然密码-转基因来了

  

  在线观看:

  

  新华社今日关注:转基因争议仍存

  

  在线观看:

  

  附3:转基因水稻陷入湖北式尴尬(摘录调查部分)

  

  :2010年07月12日 中国经济时

  

  渠道隐蔽,转基因稻种下乡路径

  

  6月8日之前,记者在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镇多地采访,也发现大片田地被征用,且尚有水田种植的农民都坚决否认自己种植了转基因水稻。但否认自己今年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同时,大多农民承认本地曾经有转基因水稻种植:“能够少打两三遍农药,省钱省力。”

  

  一位自称姓曾的老农在该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魏武在场时,对中国经济时记者表示曾经种过,但由于该转基因水稻品种的产量不高,影响了继续种植的积极性。

  

  魏武对记者说,今年这里规定,抓到一袋转基因水稻稻种,罚款20万元,这下子弄得谁还敢卖?规定虽然严酷,但实际上最起作用的还不是处罚严酷,而是今年转基因稻种“被垄断了”卖高价,一袋最高能卖近百元,种子店不易拿到货,就算真能拿到也赚不了钱。

  

  “今年要跟市内农科院校有关系的人才能拿到,要有隐蔽的渠道,”一位店主说。镇农技站附近的一个女店主,听闻记者来采访转基因水稻的种植情况时,强烈地表达愤懑,称之前曾经来调查采访的某刊记者“吃多了撑的”,弄得自己今年卖不了“抗虫稻种”(转基因稻种的民间称谓)。“往年一斤抗虫稻种比普通杂交稻多挣好几倍,普通杂交稻卖价也才二三十元一斤,”现场一位旁观者说。

  

  仙桃市张沟镇,也有种子店因售卖转基因稻种被查。张沟农资超市(绿色和平组织在3月告点了该店的名)的店主,头也不抬、平心静气地对中国经济时记者说:“当时就被拿走了,”他建议记者去看看其他店的销售情况。有两个种子店的店主说,抗虫水稻种子今年确实卖过,很早就卖光了,量不大,是朋友私拿过来的。

  

  洪湖市一家农资店店主与记者的朋友相熟,他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有朋友拿了五十斤转基因稻种来托他代卖,每斤50元,他没有同意,主要是由于种子没有通过审定,不敢轻易接手,不过该朋友下到农村,找了某个村的村支书,在该村搞了一次小范围推广,试种了大约五十亩,如果效果好,明年再扩大规模。

  

  洪湖市某镇一位农业干部告诉记者,转基因水稻在该镇确有种植,只不过种子渠道很隐蔽,基本上都靠关系传播,因此很难抓到证据,“田里看起来都一样,不好查”。

  

  监利县白螺镇的一位店主说,转基因水稻确实有市场,只是产量上“隔一滴事”,要是拥有了高产优势,农民更舍得花钱买,本镇的转基因种子,多数是朋友从武汉拿过来的。

  

  监利县朱河镇的一位种子店主告诉记者,由于今年媒体道太多,上面查得严,因此只卖给了熟人,农民也知道这事要保密。

  

  中国经济时记者通过朋友的关系,辗转相托,找到某市某镇的一个村,该村今年试种了100亩的转基因水稻,村干部带记者到田间查看,记者发现,正如前述的乡镇干部所言,转基因水稻与普通杂交稻的秧苗,看起来没有明显的差别。

  

  皮包种子公司暗箱操作

  

  中国经济时记者通过朋友关系,在一个农户家里拿到了该地转基因水稻种子的包装袋。

  

  “去年这个种子就在别的地方用,今年又推广到这里,”这位农民说,是朋友拿来的。这位朋友“早年是学农业的,在荆州和武汉的农业科研院校进修过,懂这行,有过硬的关系,所以他能拿到。”

  

  其后记者在其他的乡镇也发现了该稻种:两优598。

  

  该稻种包装袋上介绍说:“对螟虫有较好抗性……防治病虫害,特别注意秧田期防治稻蓟马,灌浆后防治稻飞虱。”

  

  “种过两年了,”一位乡镇农技干部说,“大家都知道是谁拿来的稻种,就是没证据。”

  

  中国经济时记者随即持该稻种包装袋赴武汉,循袋上印刷的“湖北德盈种业有限公司”地址,赶到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348号,却发现这是一个小的居民社区,在门卫处询问,被告知这里没有任何公司,是几栋纯居民楼。拨打包装袋上的电话,一直无法接通。

  

  监管空白,米厂敞开收购转基因大米

  

  洪湖市那家没有接收转基因稻种的种子店主表示,自己当初之所以没有接受朋友的转基因稻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担心转基因大米的出路。

  

  “要是检查得多了,转基因稻谷大米加工厂不收,农民肯定都来找我,”他说。

  

  “转基因水稻目前还没有获准商业化种植,因此,不存在转基因大米的加工问题,”湖北省农业厅宣教处郭副处长说,“我们作为政府部门,必须严格地遵从法律规定,并依据法律的规定严格执法。”

  

  郭处长认为,既然法律并未允许,那么发现转基因水稻后,唯一的处置办法只能是处理掉,不能让其流入粮食市场,因此根本不可能设置单独的转基因大米加工厂,也不可能要求现有的大米加工厂从收购到加工设置一整套针对转基因大米的隔离程序,更不可能要求厂家将转基因大米贴上标签。

  

  “在法律框架内,市场上转基因大米应该是不存在的。”他说。

  

  然而,本记者调查了解到,大米收购、加工、销售这些环节已经市场化,每到秋收,各路粮商在农村收粮,既没有法规要求其检测是否存在转基因稻谷,也没有规定要求其将发现的转基因稻谷销毁或者与普通稻谷隔离。

  

  6月18日,记者在监利县新沟镇开发区,寻找湖北银欣米厂,该厂生产的大米被绿色和平组织检出有转基因成分。但未能获准进入厂区采访。当天中午,记者来到新沟镇的恒盛米业,该公司人员对记者说:“转基因稻谷,当然要,因为相比之下它打农药少,我们出价还要比一般稻谷贵。”“不打转基因标签,它农药残留少,基本可以当绿色大米卖。”

  

  “体制危机”

  

  “管理体制有问题,”洪湖市一位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对中国经济时记者说,“种子是特殊商品、不可替代的农资,加强市场监管很重要,但转基因水稻得以渗透到许多乡镇,至少表明市场监管在某个方面无效。”

  

  仙桃市一位农业执法人员对记者说:“农业执法队查到种子店卖转基因水稻,也顶多是罚没收入,再罚点款。一般情况下,还不容易查到这个。”

  

  “种子市场改革后,执法主要靠市农业执法队,镇上只保留了农技服务人员,执法队不可能天天呆在镇上,隔一段时间下来检查,实际效果差。”一位镇农办主任说,“比如,我们镇的转基因稻种,是某某市农业局种子公司的人从武汉的农科院所拿下来的,镇上的人知道,市农业执法队的人可能就不清楚。”

  

  “现在种子管理太松懈,随便什么人拿着种子就能卖到农民手里,”前述副镇长说,“经销门槛太低,这几年小事不断。由于市场放开后销售人员的准入条件放宽,只要经销户愿意经销,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就委托授权,基本不考虑资质,一出现质量事故,索赔还难。”

标签:基因   记者   种子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