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情系苏维埃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并大力加强对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真正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对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坚定追求。
以上内容来自习近平同志11月4日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会议上的讲话。该篇讲话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可以说是“阔别”我们数十年,读来不能不让人产生似曾相识和离别恨久的特殊感觉。而说到这些久别重逢的内容的核心要旨,就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中国共产党红色历史的无限深情——笔者由此归纳为:情寄苏维埃。
前几天看到媒体上一个消息,说是如今轮训公务员乃至培养领导干部的课程中,已经加进了“古代官德”这项重要内容,这不禁让人担心一段时间以来的官民意识的强化,已经快要到了干脆将人民公仆复兴定位为官老爷统治者的地步。这更加让人感到习近平同志讲话中的以下内容,是多么具有追本溯源拨乱反正的意义:
那时,许许多多的共产党人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艰苦、不怕坐牢,慷慨赴死、从容就义,真正做到了为主义和信仰而奋斗、而献身。实践证明,由坚定的政治信仰产生的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
“那时”是何时?就是创建苏维埃之时。那时的共产党人和官有什么关系?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艰苦、不怕坐牢”,也不怕死。那时的真正共产党人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和流血牺牲是为了自己做官或者为了后代当老爷!他们是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下奋斗牺牲,所以苏维埃的火种最终能够燎原于神州大地并且带领人民群众翻身解放当家作主!
从那时到现在,已经80年过去了。我们又有了一个非常响亮的誓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我们党的立党宗旨看,这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只能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进程中的重要阶段,而非共产党人的终极目标。在真正的共产党人看来,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是也只能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向上的卓越成就,我们的党叫做共产党而非复兴党,我们这些党员始终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而非复兴党员。真正的共产党人必须永远情系苏维埃。
习近平同志和李克强同志每当来到革命老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受教育”,而教育的内容除了革命传统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对红色苏维埃的深厚感情。笔者在两年前曾经写过一篇《习近平李克强都在哪里“受教育”》,今天读来感到依然还有些意思,附在后面作为结束语:
习近平和李克强两位同志作为十七大后进入中央政治局的新常委,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倍受广大群众的热切关注。笔者也一直观察着他们的表现,并不时有一些自以为比较“独到”的博文表达着观感,但很少将他们二位放在一起来评论过。近日偶然间发现他们分别在某些相似的场合居然说的是相似的话语,表达着相同的情感和见解,而且这样的情感和见解,又与某类领导干部形成鲜明对比,不禁让笔者为之深受鼓舞和启迪。
笔者要卖的这个关子其实内容很普通,那就是他们二位在革命老区考察工作时,面对革命先烈和老区人民,都是说自己是来受教育和学习,而完全没有“领导风度”。
今年6月7日,习近平同志来到陕西(应为甘肃——知错即改)庆阳,在纪念碑前,习近平深情地说,我是第一次到庆阳,第一次到南梁陕甘边区根据地,我们到这里是来受教育的,今天看了一下,很有感触,很受启发。南梁为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为红军北上抗日提供了出发点,这片热土孕育了革命,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指出,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铸就的革命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庆阳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把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办好,大力传承南梁精神,使其发扬光大。
“我们到这里是来受教育的”!在看惯了某些干部在烈士墓前的领导架势,听惯了他们的另类腔调之后,笔者不能不为这句话高高地竖起大拇指。是的,在无数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伟大功勋的革命先烈面前,作为享受他们奋斗成果和牺牲代价的后辈,我们有什么资格在他们面前摆出领导架子来?
习近平同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真正的谦虚态度,不光是因为他自己身上所为公众所熟知的那些“红色烙印,更因为他的心中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主义接班人最应当具备的政治伦理意识,那就是他在列宁学校所深情指出的:革命先烈们当年建立红色政权闹革命,目的就是要摆脱剥削压迫,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过得更好,使我们这些劳苦大众的孩子们能够受到很好的教育。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88年,这块根据地创办75年,我们这所学校建校75年。希望你们这一代年轻人不要忘记老一辈抛头颅、洒热血付出的坚苦卓绝的努力,一定要珍惜当前的好时光,好条件,勤奋学习,健康成长,奋发有为,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在焦裕禄同志雕像前“虽不能及”的谦虚,更加体现出一位职务级别远高于先辈的领导同志的真正的虚怀若谷!这对我们某些喜欢在先烈和先辈面前大摆政绩的某些干部而言,也形成了一个格外有趣的鲜明对比。
同样值得我们为之高高竖起大拇指的,还有今年9月24日也就是国庆前夕到江西革命老区考察工作的李克强同志同样的一番话。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他瞻仰了烈士纪念堂,向长眠在这里的革命先烈静默致哀,敬献花篮。 位于茨坪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列着大量珍贵文物和图片,生动再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岁月的光辉历程。李克强来到博物馆,走进一个个展厅参观。在井冈山红军会师的多媒体景观前,在毛泽东、朱德同志挑粮上井冈的复原场景前,在老区群众当年入党誓词手迹前,在英勇献身的烈士画像前,李克强一次次驻足观看,深切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在井冈山,李克强看望了老红军、红军后代和劳动模范代表,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慰问。李克强一一握着这些老同志的手,称赞他们为中国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祝他们健康长寿,幸福安康。他动情地说,长眠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里,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一万多,还有两三万无名烈士。无数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当年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打下了红色的江山,建立了新中国。党和人民永远感激他们,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我们党员干部要不辜负先烈,不愧对群众,不枉度人生。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把各方面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把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次井冈之行,既感受到了红色历史对新人的净化,也看到这里到处是绿水青山,我们的心灵、耳目都受到了教育、感染!”井冈山革命老区生气勃勃的发展景象,老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给李克强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们的心灵、耳目都受到了教育、感染!”这句话中最引人注目的,也正是“心灵受到了教育”这个非常得体的提法。“红色历史对新人的净化”!概括得多么好啊。在先烈们面前,不仅比习近平李克强同志他们年轻的我们是新人,而且那些比他们年龄稍大的党政干部们又何尝不是新人!作为后辈的我们在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牺牲自己一切的先烈们面前,让心灵得到净化才是我们应有的本分,那种把自己的职务和作为看得比先烈们更了不起的不知自己在先烈面前究竟算是哪根葱的人,恐怕是应当感到无地自容的,而且恰恰就是这些自以为比先烈伟大和了不起的干部们,其实更应该来接受先烈们和红色历史的再教育!据相关资料介绍,李克强同志其实并不像习近平同志那样具有最直接的“红色血缘”,但他依然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共产党员应有的红色基因,而并未像一些担任着党内一定职务却总是要和红色拉开距离的人那样,这正是我们喜欢、热爱、信任和敬佩李克强等同志的主要原由之一。因为他们能够想到自己是在接受先烈们和红色历史的再教育,就不会把自己当成官僚,而是会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人民公仆本色,绝不会让红色江山改变颜色的!
习近平同志和李克强同志接受教育的地方,正是党和国家专门建立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习近平同志和李克强同志两位政治局常委都是以受教育者身份来参观学习,这充分表明了接班后辈在先烈面前都是受教育者的应有之义。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