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正美:南街村系列报告5
南街村系列告 5
南街村给了国人什么(上)
范正美
访问南街村归来,结合看录像,阅读有关道、资料和前几年自己写的《农业产业化道路》专著,回想几年来我给全省县乡干部培训班讲农业产业化谈到南街村的情形,与这次参观对比,思想上感到很不平静。我反复想着一个问题:这个1.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生的事情,引起国内外如此巨大的反响,过去和这次给我的震动,究竟是什么原因,给了国人一些什么启示?思来想去,我觉得有这样几大方面:
第一、这里的农业告别了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实现了向集体所有制的转换,使村集体农民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治生活中的真正主人,集体组织成为参与市场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主体,可以不懈地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的、正确的方向。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南街村是从分田到户的痛苦经验中找回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众所周知,共产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社会经济制度。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硬道理、前进的大方向。《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消灭私有制。显然,促进和完善所有制关系的这种变革,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场最深刻、最伟大、最有意义的革命。共产党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这个前进的大方向是无论如何不能丢的。搞私有化,是同共产党人的理想、理论、目标格格不入的,违背了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搞私有化不是共产党人所要的改革,而是恢复传统的所有制关系,走回头路,也就丢失了共产党人存在的意义。因此,南街村通过共产党的领导,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变革所有制关系是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之点,也是它以后成功地进行产业革命的重要基础,正是因为这一点,它从四面八方招来仇神和一切反对派,疯狂攻击并顽固地坚持要把它搞垮的根本原因。
第二、这里的农业生产经营告别了几千年以来的个体生产经营方式,实现了由分散的小生产到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转换,推动村集体组织的集团规模经营发展、村社区经济的整体性推进、产业链延伸和扩展,从而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和扩展力。
南街村吸取联产承包的教训,改由集体经营之后,正确地依靠当地粮食资源,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龙头企业上配套项目,大搞粮食深加工,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实现了层层增值和良性循环,在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基础上,组建了国家大型一档企业——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1991年率先摘取河南省“亿元村”桂冠,企业就业人员人,其中万人来自社会,年产值突破16亿元。
为了增强集体经济的实力,南街村还提出“二次创业”,本着“巩固老产业、丰富新产品、开发新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指导思想,着力兴建食品、农业生态旅游、医药、电器、钢铁五大工业园区,并聘请专家、博士等高级人才管理企业,使南街村步入现代农业社会化大生产的历史道路,告别了小农经济。
第三、这里的农业实现了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资源性农业向农工贸农业、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换。
南街村紧紧根据本地地理特点、气候条件和物种特产,重新规划方田、道路、房屋建筑,大力促进水利化、机械化,推进农业生产向着集约化、现代化发展,告别个体一斗牛、一张犁,全家进行农业劳动搞饭吃的传统。同时通过集体组织,坚决依靠本地资源大力发展南街村的工业。一是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办企业;二是围绕现有企业上配套产业。南街村的龙头企业有方便面厂,食品厂,啤酒厂,麦恩食品有限公司,南德拉拉面食品有限公司。方便面的生产线是50条,日生产方便面400吨,属于全国同行业生产能力最大的厂家之一。南街村的这个龙头企业每天需要面粉600吨,由南街村自己的面粉厂加工。每天需要纸箱17万只装各类食品,由南街村自己办的制箱厂制作。每天需要运出和运回各700吨左右的产成品和原材料,由南街村自己的180多部汽车组成的运输队承担。企业每年需要2亿元的塑料包装袋来包各类食品,由南街村和日本合资搞的彩印厂和胶印厂承担。彩印厂和胶印厂需要的油墨由南街村自己办的油墨厂生产。企业每年需要3000万元的花椒,做方便面的调料,由采集南街村地头、地边、路边、渠边栽的花椒树供应。同时,他们还把企业下来的废料和下渣配制成混合饲料发展养殖业,养猪、养鸡、养鱼、养牛。村民们和龙头企业需要的肉、蛋、鱼,也都是由南街村养殖场来提供。这样,南街村就基本形成一条龙式的系列化的良性循环生产体系。这种做法他们叫做多业辅助一业上,一业带动多业兴。这种做法,一是能够降低龙头产品的成本,二是能够保证龙头产品的质量,三是形成良性循环生产体系,不仅使产品具有质量优势和价格优势,而且使产业链得以延伸和扩展,进而又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南街村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资源性农业向农工贸农业转换,进而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向着无污染、无公害的生态农业发展。
第四、这里的农业不仅实现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张,而且促进了这里的工业、第三产业的勃兴和发展,带动了村子里的道路规划、房屋建筑以及相应的各项建设,从而实现了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转换。现在的南街村,搞农业的人只有70人左右,而各种工业企业、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从而完成了农业的产业转换,由原来单一的粮食农业向着综合性的大农业经济结构良性化、高级化的方向发展。
第五、这里的农村建设实现了区域化发展和城市化的转换,完成了城乡二元经济向乡城立体发展的一体化经济转换,并发展为对外开放、内外交流的现代城乡结合新型社区。
南街村告别了房屋低矮、粗糙、劣质构建,道路高低不平、泥沙烂路,学校校舍阴暗、矮小、拥挤,没有医院、商店、邮电所、运动场所等落后的状况,实现了城市化、园林化、电气化、信息化、现代化的转换。南街村通过道路、园田、居住、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商业、服务的规划发展,街道成棋盘式布局,路面宽阔平坦,道旁绿树成荫,路灯彩灯交相辉映,厂房和村民、职工住宅鳞次栉比。成立了艺术团、军乐队、盘鼓队、门球队,建起了文化园、图书室、卫生所、康寿乐园等。同时,大办教育事业,投巨资新建了现代化、高标准的幼儿园、中小学和高中,还办起了社、广播站、电视台和网路中心。
南街村不仅使本村的劳动力向着工业、第三产业转移,而且还吸收了外地劳动力一万多人,南街村不仅引来每年平均三、四十万人的来访、参观,而且通过信息网络以及对外生生不息的经济、文化交流,同国内外大企业、社会团体、学校和文化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样,南街村便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现代新型村镇,与现代大城市毫无二致。它标志着他们完成了城乡二元经济向城乡立体经济过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转换,在这里所谓城乡差别已经不复存在了。
第六、这里的农民实现了共同致富、小康生活、和谐向上的目标。
在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向着社会化大生产、农业产业化提升和转变的过程中,南街村人既是集体经济的主人,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者,又是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主人,社区的当家作主者,大家同志式相处,彼此平等,上下平等,并且实现了共同致富,村民普遍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活,成为河南农村乃至全国最富裕、最幸福的公民之一。由于集体实力的发展壮大,南街村的职工村民的福利待遇日益增加,免费享受20多项福利待遇,生活、住房、上学、就医等方面无后顾之忧,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幸福。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南街村大办公益事业,相继建起了诸多公益设施。南街村人有节奏地工作、生活,村民们逢年过节开展一些传统性的民间文艺演出活动。他们演自己、唱自己,还经常开展一些讲故事活动,自己讲南街的发展、南街的变化、南街人的富裕、南街人的幸福。南街村造成一种比学赶帮的劳动竞赛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局面,使大家学有先进、赶有标兵,弘扬正气,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少有所教,幼有所育”的目标。南街村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提倡唯物主义,主张统一意志,有组织有纪律,又有个人心情舒畅,信仰自由,村里还特别为本村和临近的回族同胞,盖了一座很漂亮的清真寺,供他们祈祷和做礼拜。在这里,干与群、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界限,已经很难看出来了。
总而言之,可以这么说,在中国,城乡二元经济、城乡二元分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素质训练,农村教育、科技、卫生发展,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城市建设发展,环境、生态、医保,以及就业、分配不公、两极分化、信仰危机、道德滑坡、政治腐败,等等一系列问题,不仅是一些重大的理论课题,而且也是一些亟待解决的重大的、迫切的实践问题。在这方面,南街村提供了许多积极的、有益的经验、探索和答案。
从以上这六大层面分析可以看出,南街村着着实实解决了“三农问题”,着着实实实现了农业产业转换和农业结构提升、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体经营模式的转变,这些都是具有划时代的历史进步,极具方向性、范式性意义,虽然它还有许多问题或困难有待理论和实践的继续深入探讨和逐步解决,但是,有一条是应该充分肯定的,那就是:它走的是一条我国条件下的农业发展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康庄道路,他们在从事共产党人梦寐以求的伟大探索,从事一项全无古人的崇高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它怎么评价也是不为过分的。
不仅如此,南街村还有下面这些成就给人们以启示,也是很有现实和历史意义的。
第一、这里的中共党委组织,成为名副其实的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导核心和战斗指挥部,他们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大旗,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紧密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和不良倾向,并自觉地放在群众的监督之中,经常用“公生明、廉生威”的古训为座右铭,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例如王宏斌在工作中出现的错误,例如搞永动机试验,投资几千万元,造成巨大损失,受到群众的猛烈批评,他自己也反复深刻地检讨自己,终于得到群众的谅解。对于其他干部中出现的问题和倾向,例如有的干部出外出现了违纪、违法的问题,也由于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健全的民主生活会以及自觉地开展整风,而得以及时解决。这里的干部保持着一般老百姓的本色,自觉地只拿“二百五”的工资,甘当傻子和人民的公仆,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因此,这里的党组织特别有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
第二、这里的村委会,积极履行村委会的职责,成为紧密联系群众的特别富有号召力、组织力的行政机关,并具有勤政爱民、节约、简朴的特点,十分爱惜集体的劳动成果,不吃请、不受贿。一切外来赠送的礼物全部归公,用于集体的事业。
第三、这里的青年团、妇联、企业工会、民兵组织,在南街的中共党委领导下,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起到了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带动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他们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带领青年、妇女、企业职工、民兵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使南街村的广大团员、青少年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越来越坚定。特别是民兵起到了稳定的作用、突击队的作用和大学校的作用。
第四、这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干部和群众中出现的问题,常常解决在萌芽状态。南街村以群团组织为依托,以开展好各项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南街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两个文明建设,达到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因此,南街村各家各户没有安防盗门、防盗窗的,很多工厂也不安大门。社区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第五、这里法令畅通,宪法、法规意识比较普及,宪法、法规以及党和政府的指令能不走样地及时上传下达,实现了不断创新、和谐发展。
第六、这里的教育也有自己的特色。这些年来,他们也提出了一个指导思想,就是不求人人升学,只求人人成才。同时制定了人才的标准:一是思想好,二是技术好,三是身体好。他们认为,思想不好的人是南街的危险品,技术不好的人是南街的次品,身体不好的人是南街的废品。就是本着这个教育指导思想和人才标准狠抓南街的教育,效果比较明显。现在南街村在大学上学的学生超过200多人,其中有多个研究生,今后可以平均每年回到村里的大学生在50人左右。通过实践证明,这样抓教育,很结合南街村的实际,效果不错。
如前所述,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近几十年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目前人们争论不休的许多问题。南街村在这短短的20来年做到了。
诚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针对联产承包制暴露的个体农业的本质,探讨深化改革的时候,各地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农民和农业理论工,积极、大胆地进行了农业产业化探索。山东、江苏、湖南以及黑龙江等地,积极推出了一些模式,诸如企业+农户型,主导产业推进型,特色农业开发型,服务组织、协会联络型,专业市场辐射型,公司+GB+农户型,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带动型,其他还有订单型、集体组织型等等。比较而言,我认为,集体组织型,一般实现了全体村民的共同富裕,避免了两极分化,也比较好地发挥了农业规模经济效应,可以整体地改变那里农村的基本面貌,推进农业的产业转换和城市化进程。所以,南街村的做法,实在是意义深远。
南街村的影响已经越出国界,走向世界。南街村的实践已经大大超出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了。因此,不论从何种角度看,认真深入地探讨他们开辟的历史道路,当然是一切有良知的国人、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它实在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种应当高度重视的范式,如果带着某种偏见,一味地想否认它,甚至想摧毁它,那就是对中国人民的犯罪,必然遭到中国人民的唾弃。
2007-09-29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