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和确保人民在政治体制中的领导地位——论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恢复和确保人民在政治体制中的领导地位——论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1、政治权利的取得和传承
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的最关键的一步。有人的观点是,政治体制改革不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没有保证。所以我想,政治体制改革,就涉及到利益问题。那么,政治体制改革,也就涉及到未来的政治体制,是为了保护谁的经济利益的问题,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本质所在。作为一个有社会主义思想的共产党员,我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
历史发展到今天,政治体制,无非有三种:一种是帝制,包括奴隶帝制、封建帝制和资产阶级帝制。一种是资产阶级民主体制,包括统统制和议会制。一种是无产阶级民主体制。归纳起来,目前世界上实际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和以朝鲜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美国的政治体制是主导,中国是向美国学习的。
无论是什么政治体制,权力的最初,一般都是依靠战争的暴力手段来夺取。日本天皇的权力,来自战争对前代政权和消灭和对其他政权的兼并,英国女皇的权力,也是一样。美国的建立,是用战争的手段消灭了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权力而建立的。中国的历代王朝也是一样。中华民国是灭亡了满清后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后建立的。所以,权力的建立,都靠的是抢夺,靠的是暴力和血腥。没有其他办法。
无论是什么政治体制,权力的传承,一般是靠继承。这种继承,也是内部斗争的结果。西方的选举,就是一种斗争形式。只有政权存在,内部的斗争,就不会休止。没有斗争,就会灭亡。当然过度的斗争,也是灭亡。
那些鄙视共产党用革命的暴力手段取得政权和仇视毛泽东“枪杆子内面出政权”的理论的人,忘记了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权的建立,也是靠流血抢夺来的,而不是别人可怜赠送的。地主的土地就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靠兼并得来的。资本家的原始积累也是血淋淋的。道理都一样。
2、社会主义政治和剥削阶级政治
政权和人民的关系,历史上,也只有两种关系。一种是共生关系,一种是压迫关系。
剥削阶级政权建立的初期,一般表现出的是共生关系,因为离开了人民的支持,任何新政权是建立不起来的。由于剥削的本性,剥削阶级建立的政权,最终和人民的关系式压迫和统治的关系。正因为有剥削和压榨,暴力革命在阶级社会,是成周期性爆发。
由于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所以剥削阶级建立的政权,走的是精英路线,政治体制的实质就是精英政治:权力被统治阶级的少数精英所把持,实现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精英政治的本质是专制政治和特权政治,在过去精英就是皇族和贵族,在现在精英就是特殊利益阶层推出的代表人和被特殊阶层看中为特殊阶层说话的人。精英政治离不开刀枪和金钱,刀枪用来镇压人民的抗者和制造白色恐怖来恐吓人民,金钱用来掠夺人民和豢养奴才及走狗。一切阶级社会的民主,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是离不开国家机器和金钱的民主。美国政权能离开炮舰和金钱吗?不能。
社会主义政权是有人民建立的,是无产阶级建立的政权。无产阶级是什么阶级?无产阶级是没有掌握生产资料的阶级,而不是没有生活资料的阶级。无产阶级是对生产资料而言的,而不是对生活资料而言的。能够带来利润的资本,才是生产资料,而少量的生活费用资金则不是生产资料,而是生活资料。房屋及一切生活用品也不是生产资料,而是生活资料。没有或拥有一定的生活资料而不拥有带来利润的生产资料的人,都是无产阶级。
毛岸英说:“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之外,正是由于此:皇亲国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靠自己的劳动和才能吃饭的时代已经来临了。”,所以,社会主义是靠自己的劳动和能力吃放的时代,社会主义彻底消灭了“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表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人民性质,社会主义是人民民主的社会,即大众民主社会。
如此相对应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大众政治,劳动大众的广泛参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是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大众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色就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人民不占有生产资料,而是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社会占有就是公有。所以,社会主义,不靠皇帝神仙,也不靠贵族和精英,而是靠劳动大众自己,社会主义民主,是大众民主。大众民主,是以人本身为依靠,而不是依靠刀枪和金钱。
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这一点是肯定的,而且,社会主义民主,是大众民主,这种大众民主,是每时每刻地,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所有方面,而不是几年一次的选举可以表现的。所以,社会主义各单位,没有永远的领导者,因为不正确的东西随时会被人民群众否决,顽固维持错误东西的人,是随时被群众撤换的。社会主义民主下,就没有官僚体制,但人人都有劳动的权力,所以人人都是有前途的。
3、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中国的改革走到今天,劳动人民不满意,新兴的资产阶级也不满意。因为,在改革中,劳动人民失去了政治地位,也失去了经济地位,宪法规定是人民的国家和人民的政治体制,却取消了人民语言权和罢工权,实际是要将人民置于被统治的地位。
而新兴的资产阶级,从一个阶级来讲,国家是不承认其存在的,这些实际已经掌握了国家和人民经济命脉的资产阶级,当局只认为是一个阶层。这个阶层的存在,是与国家宪法相抵触的,尽管这个阶层兴旺发达,但是宪法不从基本原则上进行修改,其经济利益时没有保证的。还有一个腐败官僚阶层也是惶惶不可终日。移民也好,转移财产也罢,外国毕竟不是天堂,因为外国的政府和剥削者更厉害。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也是经济的最强保证。只有掌握了政权,自己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和发扬光大。所以,政治体制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不能够得到认可,没有认可,当然就不能保障。
在现行宪法下,人民还是国家的主人,这个主人就是工人和农民,资产阶级,只能躲在角落里,当人大代表也还,当政协委员也吧罢,讨论问题是,还得把人民的疾苦放在首位,而不能把资产阶级的利益放在首位,能为资本家带来利益的,就是“全员招商”政策,让资本家能浑水摸鱼。
要么摆正工农的位置,要么摆正新兴资本家的位置,否则,是不行的。
4、任何政治体制都是民主和专制的结合体
我们说民主体制和专制体制,以为他们是对立的,其实不是。民主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在原始社会,民主首先是全员民主,即所有的群内人口都有说话的权力,但随着人群关系的建立,形成了原始人群的联盟一级的组织,民主就上升为联盟之间的民主,各群内的人口,不可能都到联盟里来发表意见,这就需要产生代表,这些代表,就是各人群的头人。在联盟时代,民主实际就是组成联盟的各个头人之间的民主,普通成员逐渐地失去了语言权力。这种头人民主,逐渐发展成为贵族民主,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我们可以看到,无论统治阶级多么专制,但遇事皇帝们都要召开大臣会议,这种大臣会议,就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形式,离开了民主,统治阶级也无法进行统治。所以,历史上的一切阶级,实行的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和对人民大众的专制。就是现在的美国,也是民主和专制的结合体,没有什么超于阶级利益的民主存在,只有维护阶级利益的专制存在。
实际上,任何政治体制,都是有限的民主和无限的专制的结合体。不同的是,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总是把民主放大,而把专制放在隐晦的地方,来麻痹人民,因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他们要经常用刀而又不让人民看到刀,这样有利于他们的统治。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是多数人的民主,少数人的专制,所以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敢公开地说“人民民主专政”。因为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不需要麻痹人民,只需要威慑敌人。
5、政改的核心——中国可以搞多党制吗?
一个有利于人民的新制度,也必须有一个代表人民的团体来维护。这个团体,必须是人民的真正代表,那么首先这个团体必须是由劳动人民组成的团体代表劳动人民的团体,否则就不能真正维护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一切政党政治的基础。
资产阶级多党制,其政治基础就是所有的政党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拥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是不能取得统治地位的,原因就是共产党是要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民主党能取得统治地位,是因为社会民主党是维护资本主义的现实存在的情况下,为劳工阶级争取一定的权益。这一切,反映了资产阶级政党体制,是与资产阶级经济体制一致的,资产阶级政党体制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我们总不能要求,社会主义政党体制,是为了消灭社会主义而存在的吗?当然不能。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存在,其阶级基础不是政党,而是劳动人民。我认为,靠政党保护的社会制度,就不是一种成熟的可行的社会制度,只有人民接受的社会制度,才是可以实现的社会制度。一个政党和其政府的垮台带来一个社会制度的消失,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都没有发生,却只有社会主义制度发生过。
可见,政党体制对于社会主义而言,没有什么好处。因为,一个阶级建立的制度和一个政党建立的制度,是不同的,制度的建立,不是政党需要,而是阶级需要,政党是某一阶级力量在一定阶段的集中体现,但不是永远体现,所以一个阶级的政党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永远的,更不可能是自封的,是不是某一阶级的政党和代言人,要此阶级认可才行。
选择何种制度,是为了实现阶级的利益最大化,所以社会制度的确立是阶级的集体意志的表现,由整个阶级一起来维护,政党和政权只是阶级为维护根本制度所运用的工具,而不是依靠。社会主义制度,也要依靠劳动阶级来建立,劳动阶级来维护,所以,社会主义制度,也必须为劳动阶级带来最大利益,只有为劳动大众带来最大实际利益,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有生命力,否则,社会主义制度,永远是某一个政党自己的事情,并成为该政党牟利的旗帜。
所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领导体制是核心,政党体制是补充。
就政党体制而言,只要社会主义成为了各政党基本的执政思想,多党政治也是可行的,因为劳动者也是有利益差异的,而不同利益差异的劳动者,是有组建自己政党的权力的,比如工人、农民、手工业者、知识分子、小资产者和个体工商业者,作为劳动人民,他们的利益就有所不同,不可能由一个政党作为他们利益的共同代表人,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但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却是相同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实行多党制的基石。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多个人民政党存在,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多党制的基础。
看历史和现实,目前中国不能搞多党制。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毛泽东还说过“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可见,毛泽东是支持多党制度的,只是由于劳动阶级建立的社会主义政党只有共产党,才使中国走上了一党政治。所以,在中国的现实下,特别在改革方向在向资本主义前进的当下,在其他的人民政党没有产生,在目前只有几个由资产阶级政党转化成的民主党派存在的情况下,在维护社会主义的人民政党只有共产党的情况下,实行多党制,就预示着社会主义的灭亡。
6、政治体制改革目的——恢复和确保人民在政治体制中的领导地位,让劳动人民更好更多地参入到政治经济文化中来
在当今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很可能是向美国式的民主体制靠拢的。我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信仰和同情者,不得不说几句话。
经济体制改革被引导到今天的地步,劳动人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劳动人民在“猫论”的引导下,自觉放弃了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消灭了自己政治权利的经历基础。在各界都在别有用心地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今天,劳动人民应该站在改革的前面,主动做政治体制改革的弄潮儿,而不要依靠所谓的精英,坐失自己的宪法规定的“人民当家作主”的领导权力。劳动大众和左派要明白,劳动人民才是中国的领导阶级,没有领导阶级有要饭的历史。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宪法为基本原则,不能改掉立国的基础。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人民民主是基石,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石和出发点。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改革,“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就是资本主义复辟。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基本途径就是要建立和推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诸方面的民主管理体制,让工农参入到政治经济生活中来。政治体制改革目的应当是恢复和确保人民在政治体制中的领导地位,让劳动人民更好更多地参入到政治经济文化中来。建立和改革的各项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都要以此为目的。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