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认识毛泽东

2025-02-13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一年一度秋风劲。
又到了九月。九月九日,毛泽东主席逝世;九月十日,中国教师节产生。也许有意,也许无意,这看似偶然的巧合传递出的信息那么迷蒙也那么耐人寻味,以至朦胧中模糊了我们本该清醒的认识。

像一面镜子,浓缩着历史;像一把钥匙,启迪着未来。毛泽东,己成为解读今天的关键。

走过八九年动荡之夏,阅尽了东欧社会主义大厦倒坍,回头审视当年对毛泽东的评价,也许会得出不同的认识。

认识毛泽东,首先是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必由之路。鸦片战争失败,帝国主义列强扑来,经济被掠夺、主权被践踏、人民被奴役,苦难沉重的中华民族一次次选择以屈辱、失败和无数仁人志士的流血告终。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从农民工人饥寒交迫的期盼中,从俄国邻居革命胜利的曙光里寻到了出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土地革命,农村包围城市。二十八年浴血奋战,才有了天安门前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别说历史没有给蒋介石机会,孙中山曾给他留下大好政治舞台;别说日本侵略帮助了共产党,利用民族矛盾转嫁阶级矛盾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国民党愚蠢地失掉了最好的历史契机。选择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智慧,这智慧是从生活经验切身利益而不是从教科书或宣传中获得;选择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智慧,这智慧是从一次次失败教训而不是个人权威权术迷信中获得。一半是天命,一半是人意,历史必然性就是这样通过偶然为自已开辟了道路。

认识毛泽东,也是重新认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胜利后,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帝国主义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执政党下一代身上,被推翻的剥削阶级也不甘心失败企图在共产党内寻找代理人。这一切当年我们曾不是那么理解,今天再读才知不是杞人忧天。时间的魔法证实了毛泽东的英明。他推行乡村合作化和城市公私合营,他提出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他试图在思想上、文化上、风俗上对人民展开一场触及灵魂的大革命。虽然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他却提出了问题,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经验和启示。他是一位伟大的实践家。

世界没有完人。

毛泽东有错误。他有时急躁冒进,对经济规律不熟悉使国民经济遇到暂时和局部困难。尽管他发现错误后主动改正,尽管没有前人成功经验可借鉴,尽管他是在旧中国一穷二白基础上起步,尽管有帝国主义封锁的严峻性和侵胳威胁的紧迫性,尽管他逝世前中国己经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重工业基础和有了长足进步的国防与科技,尽管已经从四面楚歌突破并步入联合国大家庭,尽管直到改革开放年代我们还在享受他植树的余荫;毕竟错误使中国付出了代价,包括一些人的生命。

毛泽东有错误。虽然他预见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却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一次次大规模政治运动,他把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交给群众,却对尾大不掉产生出的无政府状态破坏的严重性估计不足;他和一切妨碍社会主义发展的力量作不调和斗争,却不知道突破口在哪里;他提出民主集中制,却无法解答集中下的民主怎样实行;他看到了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虚伪性,却没有注意其先进的形式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可以拿来为无产阶级服务。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留下了前所未有的东西,也以失误和不足为它的发展留下遗憾。他给人民带来了共产主义憧憬和向往,却也留下了种种认识上的误区。他为中国共产党走出历史怪圈进行了不懈努力,却也为她进一步政治改革留下了难以言说的困难。

不管怎样,他都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的历史是上个世纪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他的生命和中国人民的命运休戚相关。他有缺点,却不是为个人和子女谋私利,他打倒了一些人,却没有一个私敌。他的错误是马克思主义者摸石头过河的错误,是中国共产党前进中的不足。

毛泽东走了。走上了天国,走下了神坛,走进了人民的心里。人们爱他,尊敬他,甚至不忍谈到他的错误,这并非健忘和失记,也不仅他遭受了不应有的诬蔑和攻击,而是因为一种危险,为毛泽东热爱并保护的普通老百姓遇到的另一种危险:贪污腐败愈演愈烈,贫富差别愈拉愈大,劳动生存权利日趋艰难,不公平不公正随处可见,改革和开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

抬望眼,乱云飞涌。

毛泽东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基本解决了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也因上层建筑中某些因素的作用留下弊病,比如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管理体制上的权利经济。改革伊始,以按劳分配为切入点、以市场经济为突破口,中国又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可是上层建筑的消费岂能让经济基础买单?未几多时,按劳分配走向按能量按权利按职业按腐败程度分配的晕旋怪涡。价格的双轨拉出了人格的分裂,企业自主权的加强成就了官僚的独裁,改革成了裁员,饭碗成了观音寺中的紧箍咒,昔日并不太名符实的主人于今更战兢兢戚戚然,彻底成为劳动的工具。一场旨在实现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和利益调整机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扩大和稳定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革命却由于劳动者的劳动权被大规模剥夺正跌跌撞撞磕磕碰碰陷入重重危机。市场在扩大,富翁在产生,腐败在繁殖,犯罪在横行,失业在增多,民心在摇动;公有制经济节节衰退。改革前进一步都是忧喜参半,巨大的成就里包含众多的问题与矛盾。

沧海横流,方想起中流砥柱。在这个时刻,在苦人儿手捧录取通知书交不起入学费的时刻,在血吸虫复活农村合作医疗荡然无存的时刻,在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而自已前途更无保障的时刻,人们更加怀念毛泽东,也想重新认识毛泽东。如何以毛泽东的旗帜指导改革开放,如何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精神文明,如何保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活力,如何处理少数人富裕和共同富裕关系,如何铲除腐败和官僚主义,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真正社会主义!

就像长夜,黑色里盼着启明星。

人类激动的天性是否只能靠私欲满足?更深层次上它关系着历史发展的动力。

从范仲淹的忧乐天下,到马克思的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无产阶级自已,再到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明的成果一脉相承。毛泽东思想,是其集大成者,是人类思想、文化和智慧在社会科学方面的高峰。时代在发展,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超越的条件。但这种超越,是理智的反思,是科学的批判,是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对历史条件的尊重。这里,不得不注意避免一种无用功:在根本问题上不作反思却纠缠于枝节细末;甚至,由于利益需要吸收了本该在社会发展中抛弃的东西,却抛弃了对人民大众有益的且将为历史辩证法证明的精华。

九月九日,毛泽东走了。

九月十日,教师节来了。

历史似乎翻开了新的一页,历史实际上还是昨天的继续。莱特兄弟在北卡罗来纳州第一次试飞,尽管仅仅持续了12秒钟,但对整个人类来说却是开天辟地的。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实践,尽管带有悲剧色彩,却是另一艘飞船掣入万里蓝天的序幕。


2004.9.6

标签:毛泽东   历史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