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郭松民:“看病最不贵论”显示精英和草根的脱节

2025-02-24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看病最不贵论”显示精英和草根的脱节


郭松民


广州市政协委员、市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日前为看病难和看病贵“把脉开方”:“我走遍全世界,看病最不难是中国,看病最不贵是中国。”在抛出了这段惊世之语后,曾其毅又把炮口转向“国人的价值观”:“喝一次茶要多少钱?大家对生命、医疗技术不够尊重,所以就觉得看病贵,‘修’一个人一百多觉得贵,‘修’一个机器、换一个汽车零部件要几千块却没人觉得贵,这是价值观不对。”(2月19日《新快报》)
 
在今日中国,对大部分民众来说,“看病难,看病贵”,可谓一个痛彻骨髓的铁的一般的事实,凡是有过看病经历的人都会有所感受。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出“看病最不难是中国,看病最不贵是中国”这样的高论,如果不是刻意为既得利益集团辩护,则必须是在无知方面特别出类拔萃,对社会中下层民众的疾苦格外隔膜才行。
 
政协委员曾其毅副局长属于那种情况?我不愿意怀疑别人的动机,所以我认为,他应该是属于后一种。在我看来,曾其毅的此番的言论,折射出了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精英和草根的生活已经出现严重的脱节,大家不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既然如此,精英对草根生存状况的判断,就必然会表现出无知与隔膜。
 
除了政协委员和副局长,曾其毅还拥有广州市儿童医院院长,医学硕士、管理学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市儿科学会主任委员……等一系列耀眼夺目的头衔,当属精英无疑。他为什么会和草根社会如此脱节呢?
 
原因可能有这么几点:一个是生活环境的脱节。以他这样的身份地位,自然是白天文山会海,晚上觥筹交错,“喝一次茶”要花不少钱,“换一个汽车零部件要几千块”,相形之下,他自然要感叹“看病最不贵”了;再一个是成长经历的脱节。想来他从中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均是象牙之塔内,即便是出身社会底层家庭,但早年的艰苦生活怕是也成了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回忆了;最后一个就是视野的脱节。在他的视野里,有“全世界”,有广州这样的大都市,但惟独没有中国的社会下层。曾委员张口就是“我走遍全世界”,这也许是事实,但我想问的是:你有没有走遍全中国?有没有走遍广州的每一处穷乡僻壤?那里“喝一次茶要多少钱?”存不存在换汽车零件的问题?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社会总是要逐渐分层的,这谁都无可奈何。社会分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舆论和决策都被精英阶层所垄断,并根据自己狭隘的经验和视野来影响乃至制定公共政策。在中国的精英阶层中,类似曾委员这样和下层社会脱节,对草根的疾苦感到隔膜的精英并不在少数,也不局限于卫生领域,这就使得许多事关公共利益的决策具有“盲人骑瞎马”的性质,已经势成骑虎的医疗改革,就是一个证明。
 
“看病最不难是中国,看病最不贵是中国”是一个一望而知其谬的伪命题,不值一驳。而由此折射出的精英和草根的脱节与隔膜,以及如何打破这种隔膜?如何增大草根在人大、政协这样的民意机构中的代表比例和话语权?如何使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能够摆脱精英的垄断和把持而向社会各个阶层开放?这些才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真命题。
 
http://news.sina.com.cn/c/2008-02-19/015313431301s.shtml

标签:看病   一个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