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建国大业》告诉我们百姓是无足轻重的

2025-02-24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人民网:http://bbs.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94423788&bid=2

   新中国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下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然而然长出来的吗?也不是。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碑文这样写道: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碑文中的“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三十年以来”是指自1919年五四运动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到1949年新中国建国;而1840年则是中国受侵略的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从此弥漫着滚滚硝烟,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那时候起,中国人民为建立独立民主的新中国就开始流血牺牲、英勇奋斗了。

  电影《建国大业》表现的是“三年以来”的历史事件。在影片中扮演毛泽东的演员唐国强说:《建国大业》侧重写了“政协”,但是我不敢苟同里面的观点。共产党取得天下是靠三个法宝:第一个是武装斗争,第二个是群众路线,第三个才是统一战线。把统一战线放到一个过高的位置,不太妥当。而且群众路线这一块写得不够。唐国强在这个问题上是比较清醒的,他的意见得到很多观众的认同。

  事实上,《建国大业》描绘的那段历史,并不仅仅是要表现领袖单刀赴会参加谈判、民主人士共商国是的盛举,更需要让后人铭记的是战士们的鲜血和百姓的奉献。据记载,辽沈战役解放军阵亡14009人,伤53328人,失踪1874人,共69211人;平津战役解放军阵亡7030人,伤31478人,失踪936人,共39444人;淮海战役解放军阵亡25954人,伤98818人,失踪11752人,合计136524人。另据记载,三大战役共动员支前民工880余万人次,人民群众出动支前的大小车辆141万辆,担架36万余副,牲畜260余万头,粮食4.25亿公斤。然而,据看过影片的朋友说,这些在电影中只是处于陪衬的地位,几乎是一笔带过。画面上浓墨重彩表现的是领袖们的活动,民主人士的活动,建国大业,似乎只是英雄豪杰们的大业。甚至,是明星们的大业。而百姓都是无足轻重的角色。

  影片的编导除了给“政协”注入了太多的份量以外,还匠心独具地编造了毛泽东主席在西柏坡讲的一大段关于“建设新中国离不开资本家”的话,只差没有说出“没有资本家就没有新中国”的话了。毛泽东如果活到现在,也许会这么说,在当年西柏坡绝对不可能这么说。编导们跟风揣摩上意,也不该这么不顾历史真实地乱讲。

  于是人们就会产生一个疑问:建国大业,建的是什么国?立的是什么业?自古以来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即使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普通百姓也只是草民而已。我们设问一句:当年参加《建国大业》的民主人士和他们的后代,哪个不是吃香的喝辣的?当年的资本家也许在后来的岁月中过了点灰头土脸的日子,可是现在新生的资本家,哪个不是吃香的喝辣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就连“表演”建国大业的172名知名演员,又有哪个不是吃香的喝辣的?可是当年大别山的百姓及其后代,当年用手推车、担架、粮食、用丈夫和儿子的生命支持解放战争的老区人民及其后代,又有多少人现在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

  建国肯定是大业,改革也是大业。建国是六十年前的大业,改革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大业。决定大业的最终成败者,是英雄豪杰还是人民群众?回顾历史是为了框正现在预示将来。如果认定了百姓都是无足轻重的,则不仅现在的大业成不了功,而且过去的大业也会保不住。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早就解决了,根本就不是问题,现在居然成了问题,太让我们困惑了。

标签:大业   建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