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天灾与人祸

2025-02-23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天灾与人祸

李连根


今年的几次大雪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人们对政府没有事先防范措施减少损失,事后又反应迟钝救灾不力,非常不满意,很多文章都分析了在自然灾害背后的人为因素。但是,仅仅就事论事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发出深层次的疑问,每年的春节运输人山人海,人们回家团聚,可以说不死也要脱层皮,这个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呢?

每年的三个黄金周,各级政府对收入增加喜形于色,而对各方面的负面效应却不当回事,五一和十一主要是外出旅游的人们,造成运输压力,还可以劝告老百姓避开人流高峰。但是,春节回家,这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不论什么地方,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都要回家和亲人团聚,民工、学生是主要人流。在运输紧张的时候,政府也劝告人们就地过节,但是收效甚微,因为不是单纯过节,而是能否团聚的问题。外出工作的人们不可能一年四季,什么时候都有机会回家的,老板们是不会允许的,只有春节才有唯一机会回家团聚,因为老板们也要过节了。虽然国家现在有带薪休假,一年之中可以自己选择时间,但是只能在公务员队伍中实行,其它行业基本行不通,老板们是不会让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的。那么这个人为形成的问题,应该怪谁呢?

简单而论,是老百姓的家乡观念太严重,可是从上到下,包括各级政府官员们,也不能免俗,也要阖家团聚,看来怪老百姓毫无道理。

怪政府吗,似乎有些牵强附会,政府每年也全力以赴,采取各种措施缓解运输压力了。

回顾三十年前,人们外出也是比较紧张,那时候主要是运输能力不够,经过改革开放,全国上下,不论铁路、公路和民航,运输能力年年提高,仍然无法应付日趋严重汹涌如潮的人流,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仔细想来,还是国家的发展观念出了问题。为什么呢?毛泽东时代,实行的是公有制的计划经济,其特征就是综合平衡,全面发展,不论是工业布局,还是农业生产,以及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关系,都要尽可能平衡发展,在计划工作时也要及时调整,尽可能避免有很大的差距。那时候各个地方,除了高端消费品是外地供应,生活必需品基本上自给自足,老百姓的工作就地安排,不需要大规模背井离乡外出谋生,也就减少了许多运输压力,也不存在很大的地区差距和阶级分化问题,是一个基本平等无后顾之忧的和谐社会。

然而私有化改革以来,在先富论的指导下,地区先富,集中财力物力发展沿海经济,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却日益贫困落后。个人先富,成就了一批贪官污吏和以剥削发家的大小老板,公有的集体经济被恶意破坏,大量的贫困农民和下岗工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谋生。国家以这些廉价劳力作为长期吸引外资的方法,为沿海经济和资本家们输血打气,受尽剥削压迫的劳工们,辛苦一年,必须回家和亲人团聚,却往往面临火车票难买,火车上拥挤,以及旅途中被坑蒙拐骗,或者因为天气原因被困途中。这些春节运输压力问题不正是私有化改革,带来的地区差距拉大,严重阶级分化所形成的吗?

私有化就是某些人的特殊化和特权化,就是需要打破人人平等的公有制,这样,才好把水搅浑以便浑水摸鱼发家致富,只要私欲膨胀的个人利益得到满足,什么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以及能否长远发展,统统不屑一顾。拜金主义盛行的市场经济,一切东西统统都是待价而沽的商品,什么政治理论、思想信仰、政策方针,以及文化艺术,都是商品,都需要适应市场经济,为资本游戏的顺利发展而量身订做。对于官僚资产阶级,和那些大小资本家来说,有钱能使磨推鬼,只要把人的灵魂收买了,那还不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随心所欲改变国家体制,控制政党轮替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仍然实行公有制,综合平衡就无法锦上添花,基本平等又何以阶级分化,没有剥削岂能够快速致富,讲究和谐岂不要与百姓平起平坐。因此,要想让这些改革开放的既得利益者们,吐出吞到嘴里的肥肉,是比登天还难。

然而,在没有从根本上纠正,私有化改革的错误发展路线以前,不但是春节运输压力问题,其它各方面的问题,都无法彻底解决。就事论事的解决办法,是治标不治本,自戴枷锁难以脱困。这不是一个加快发展就能够解决的方式问题,而是一个有关健康发展的方向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没有追求平等的综合平衡,不论最终成为多么富有的国家,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瘸腿巨人,在敌人面前貌似强大却不堪一击,一场自然灾害已经让各级政府疲于奔命,无所措手足了,又怎么能够应付外敌入侵,大规模战争带来的破坏呢?

毛泽东时代的三年自然灾害,造成部分地区人员伤亡,是改革精英们攻击毛泽东的一大罪状,一直喋喋不休不可饶恕。如今春节运输压力紧张问题,却不知道改革精英们又会作何解释?

二○○八年一月
标签:问题   运输   发展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