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呼吁:要发动群众切实讨论改革自身的“方向”问题

2025-02-13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向党强烈呼吁:要发动群众切实讨论改革自身的“方向”问题



此文,乃一篇旧文,曾在人民网上多次地发,可惜,曾有两天时间一直“音讯杳无”。后来,好象是李晶当值,终于上了论坛了,不想,上去不到半小时,就又被删了。再后来,便是“屡发屡拒”!

说实话,在人民网,我写的关于改革的文章,从来都“比较的”难上网。现将这些“‘难’文”发来,境遇似好了点。不过,上网之余,我又有点担心:会不会有一天网“警”又“跟随”我到,警示这里的版主,要他们“慎”发我的文章……

哈哈!哈哈!

这让我想起20年前的改革讨论,当时,不但我写的文章发表不了,就连相关言论也常被婉拒在“发言、讲话人名单”之外。那时,我只好在党的组织会议、或民主生活会上,一次一次地热切呼吁:“希望党考虑我们的意见,──我们(决不是我一个人)认为:用‘纯属眼前的个人利益去激励’、用‘经济人理论为改革打道’等,一定会导致两极分化,一定会动摇公有制,一定会使社会主义思想失落,一定会产生各种强烈社会性矛盾……的。”后来,改革在“不要争论”中“上高速路”了,我们一些人对改革的不同意见,也被置放到“最‘该’遗忘的地方”。如今,──改革已有30年,出现的问题,却使我们当年的批评,基本上都兑现了。然,我们的批评文章,还是上不了报刊杂志,甚至连言论最应自由的网上论坛,也常常是“不‘拒’即‘删’”……此乃大憾也!

我坦诚地说:在改革开放多年的今天;我们共产党人政权亦已稳固的今天,对本该广开的言路,作如此禁锢,似有不妥。我建议,党应调整这方面的政策。

尤其是网上对改革开放的讨论,我总认为──只要不是象某些人的那种无端漫骂、无半点事实根据的胡说(我早已发现,人民网上有些话语,明显是网特们的肆无忌惮,或曰:有恃无恐。这些言论倒是应适当“拒”、“删”的),宜无禁忌地放开。其中,特别、特别是对改革开放的方向讨论,已不宜再作“不要争论”的封禁了;也不要大而化之,或模而糊之地说“坚持改革方向”(不仅要以改革为方向,还应具体指出改革自身是什么方向)。因为改革方向这个问题,现在已经绕不过去了。

我说过,如今,就人们对改革的总体心态论(我的认识可能不全面、或片面偏邪。大家尽管批评),人们是渐生忧心。为什么渐生忧心?原因很是简单:是因为人们一直没有忘记改革之初,我党的承诺。人们都记得,我党当年是有关于改革的十个“如果”的“保证”的。改革行进至今,人们对十个“如果”的印象愈来愈深,不少人是不断地拿十个“如果”来对照现实并预测发展。也由此,也渐感问题的存在(这也可以说:出现问题,以及人们感、忧问题,都是正常的)。

凭心而论,在我接触的人中,不少人们越来越强烈地希望:全党和全国人民,应及时对改革作认真的反思和总结,把握好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不要偏听某些精英的“一面之辞”。这些精英可能也是好意,但他们的利益“坐凳”,因现今整体觉悟的局限和社会财富未丰,立点总会有些片面性,致这些精英的改革设局,通常跳不出他们那个“自炫于他人的‘书斋’”和“个人名利埸”。对这些人的意见是要听的,但必须将其置放在千百万个意见之中去考念和认识,在全民的合力性的意见中,发掘其价值。──噢!这不是本题主旨,暂且搁置于一边。本文要说的是改革方向问题。

下边,即根据我掌握的人们对改革方向的反思,──主要是对“十个如果”的反思(因为“十个如果”,基本都是在说改革方向问题),扼要地写几名话。

──关于“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如果那时十五亿人口,人均达到四千美元,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六万亿美元……就表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对这一“如果“的反思,当前人们谈得较多的是:既然长期以来,在好多问题上,一些人已不讲姓“社”姓“资”了,而这里却还谈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们应作怎样的思考呢!这里是不是一种矛盾! 而这一矛盾的实质,又实际寓含着改革方向上存在的矛盾。

──关于“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的人生活富裕问题”、“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生……” 、“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决”、“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以及,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出现百万富翁,我们就失败了……等等,

这里,又说了“四个如果”。这一系列“如果“的提出,──今天的好多人都清楚地记得,这是当时改革者对人民的承诺和保证;并且,这些承诺和保证,全部都是在对持不同改革意见者的批评、批判作反批评、批判中提出来的。如以上所说,因为当时对改革持某些不同看法的人(本网民也在中),正是认为:用“纯属眼前的个人利益去激励”、用“经济人理论为改革打道”等,一定会导致两极分化,一定会动摇公有制和社会主义方向,一定会使社会主义思想失落,一定会产生各种强烈社会性矛盾……的。

抚今思昔,争较个人是非已没有必要了;现代文明和“构建和谐”的努力,是拒斥“争较个人是非的”。但,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改革之初,一些人对某些改革精英的改革取向的批评,确不乏中肯和科学;并且,眼下,一些不理想的带有方向性的“如果”,有的已经出现;也有的正在出现。所以,如今,善良的人们当然是希望──并相信我们党能够尽快对改革作出正确、科学的方向性总结,从而推动改革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老泥头]说得好极了:改革自身不是方向。这就是说,改革往哪里去才是方向。我们党的主流媒体,能在这个问题上给人们一个明确说法吗?或让人民在广泛讨论中,产生一个明确的定向吗?

──关于“按照现在开放的办法,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几千美元的时候,我们也不会产生新资产阶级。基本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归集体所有,就是说归公有”、“……同时也有右的干扰,概括起来就是全盘西化,打着拥护开放、改革的旗帜,想把中国引导到搞资本主义。这种右的倾向不是真正拥护改革、开放政策,是要改变我们社会的性质。一旦中国全盘西化,搞资本主义,四个现代化肯定实现不了。中国要解决十亿人的贫困问题,十亿人的发展问题。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 “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以及“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以上,又是五个“如果”。不必讳言,现实中各类矛盾和问题的出现,──对照这“五个如果”,确使很多认识严肃者产生了改革方向上的忧疑。有忧心者的主要的观点有:(1)我们党对一些人提倡的“私有化”“资本主义”需进一步警惕;(2)对某些人在实际工作的“‘说’了的不干,‘干’了的不说”“打左灯,向右走”“去‘天津’,先佯说去‘廊坊’”的歪作,要有更为有效的克制措施;(3)对极少数知识精英的改革计谋要在谨重的分析后取利除弊;(4)我们的党风、社会风气、利益阶层的分化,确存有一些问题,如长期得不到解决,这是容易蓄积出另一些大的问题的,因此,需努力平抑和防范;(5)资本主义在一些人那里,现已经成了一种呐喊,应有有力的教育……

愚见以为,以上这些方向上的问题,只要我们全党以一种勇敢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去面对,是不难产生健康的方向共识的;反之,──时至今日,如还持“不要争论”“刻意回避”的态度,是不科学的。

历史有时需要宽容,甚至“模糊”,但最终还是要求清醒和科学。否则,历史只能在旧有的基地上无可挽救地兜圈子。

因为,──诚然,辩证法规定下的事物,固然都可“一分为二”,但对负面的东西长期“不争论”、听之任之,就有可能在某个质的范围内,由“二”归回于“一”,──即归于旧物的“一”。我向党呼吁!改革历史已经到了──正确评估、从而端正或进一步端正改革方向的时候了!

标签:改革   如果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