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白领:
彼此说着只有他们喜欢的语言,舔着嘴唇,用嘴唇加强着语气,斟酌着每一句话的用词。有时别人没有在意,担心别人忽略了他的“智慧”,又喜欢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几遍,来表现一下巧妙的“智慧”。
彼此的智慧和用语,有时离不开教条的“工商管理”各种教义,而不知所云。有时还喜欢像小姑娘一样,彼此莫名其妙地“会心一笑”。
中国一些经过艰苦探索和实践成长起来的一些私营企业家(虽然不是很成熟),都看出了,给予了恰当的评论:“学MBA,都学傻了,而且越学越傻!”
发财致富的梦想,停留在“小资”水平。比农民和工人高些,就可以“五十步笑百步”了。有了些小钱吧,就开始整天讲起了“ 格调和品位”,适应着商家的“销售策略”,自我陶醉地称为这是“个性化”!口里说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是实际呢?自己的“个性化”是多么期待别人的“赞赏”?扪心自问吧,是不是更喜欢做别人评价的“奴隶”呢?反过来也更喜欢去评价其他人。别人如果和他们的意见不一致,马上拿出“不屑一顾”的态度。小白领们是否要想一想:“评价”有些人更多时是作为一种工具在使用,而你们呢?把“评价”作为什么呢?
简单一句话:白领已经成为了,被别人和他们自己“装在套子里的人”。
骨干:
既然是什么“骨干”,一定是有条件指使他人的人。亲爱的“骨干们”,暂时放下你们的小资情调,想象中做一回大一点的老板。你要是一个“大老板”,从事着大一点的管理和使用人的工作,你会怎样呢?
平时你给你的“老板们”出的馊主意都会用上,比如:在待遇上的“早上三个桃子,晚上四个桃子”,改为,“早上四个桃子,晚上三个桃子”;用“白领”、“骨干”和“精英”的这类“称号”,替代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以前叫“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使工作员工产生“五十步笑百步”的精神病幻觉。;制定一些莫名其妙的“企业文化”,约束着“白领”们的行为规范;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私欲,而后“画饼充饥”。总之所做的一切,就是想办法将他们装在“套子里”,约束他们,为你这个“大老板”卖命获利。
“精英”
“先进生产者”等一类荣誉称号是一定时期的,而且要考核评比授予。发明了“精英”,不用评比授予了,真是个既省钱又省力的称号。只要对空气吹口气:只要不顾一切的卖命,你就是精英!就完成了。那些喜欢自称“精英”的“精英们”,“精英”的称号是不是来的太容易了?自我感觉是“精英”,是不是精神病的幻觉?被人称作是“精英”,他的目的是什么?
多说一点,探讨一下。哲学上有一种“英雄”史观(比如:尼采观点),认为历史上的“英雄”们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这种哲学史观总是被人利用,成为别人的工具。“精英”们,你们知道“企业文化”可以成为工具,你们怎么就不能想象出“英雄”史观也能成为工具呢?
西方社会的平等、自由、民主、人权等,哪一个和“英雄”史观相随,简直都是格格不入。怎么到了我们这里就成“精英”了呢?
要说的话太多,就到这里。总之,“白骨精”是害人害己的“妖精”。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