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茅于轼先生的《全社会必须恢复讲理的风气》有感
紧接着,茅先生对民怨和矛盾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论证分析,最终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一,收入差距过大和收入分配不公未必会引起民怨,当前全国上下都注意如何缓解贫富差距,把克服不公平看成缓解民怨的一个最主要方面,这个结论经不起检验。其二,贪污腐化未必会引起民怨。说政府官员化公为私,钱权交易,引起大众的怨恨是经不起检验的,因为从国际比较看,中国远不是最腐败的国家。其三,从国际上大部分学者对中国社会的观察可知,中国的确是问题最多的国家之一。经济虽然很好,但前景很不确定。但这问题不在经济上,而在社会中。其四,民怨来自于社会正义的缺失。简单讲,就是不讲理。因此,全社会必须恢复讲理的风气,尤其是政府必须带头讲理。
在文章结尾处,茅老先生最终亮明他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观点:“要想建立一个讲理的社会,需要一些最基本的条件。首先是最有力量的一方认识到讲理的必要性,愿意不诉诸武力。这是从讲"力"转变到讲理的第一步,也是最困难的一步;其次要建立一套规矩,使得通过讲理一定能解决问题。这需要双方都有彼此尊重的习惯,有让步的思想准备,有遵守法律的意识。这时候民众是不是讲理,愿意妥协让步,达成协议,成为关键。其实百姓同样存在不讲理的可能。一些民主国家虽然有全民投票的规则,可是失败的一方不承认自己的失败,继续上街闹事,最后不得不靠动武解决问题,‘共和’又走远了,社会回到了起点。的确,两派谈判未见得总能达成协议,所以必须有最后的不动武的解决办法,那就是通过全民投票解决问题。比如决定国家领导人,往往两派相持不下,那就由投票解决。有了这样一套规矩,社会就能讲理,就一定能稳定,民怨也就没有了。”
倘若茅老先生不在文章结尾处搞一个画龙点睛手法,单从前面那几段文字内容看,我们无论如何也看不出茅老先生撰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尽管茅老先生的文章内容写得很长,绕了很大的弯子,但他行文的思路简单而清晰:先提出对时局的忧虑、困惑和看法,故意引起读者注意,然后展开探讨、分析、论证,最后用反证法加画龙点睛的手法,归纳出了最关键性的结论——应以讲理代替武力、以民主代替专制、以全民投票公决法解决选举分歧和争端。
从茅老先生认为收入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公和官员贪污腐化未必会引起民怨和矛盾这个情况看,他老人家关心的其实并不是这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他推销的依然是美式民主政治品牌,贩卖的仍然是和平演变的老商品。
茅老先生,尽管我不赞同您文章的关键性结论,但我拥护您文章的标题——《全社会必须恢复说理的风气》,希望您也起个好带头作用,允许我这样的小老百姓和跟您这样的大教授讲讲道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