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右派总把自己逼到墙角

2025-02-23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右派总把自己逼到墙角

人间正道

这是一个右派横行的时代,一些人,总爱向世人炫耀自己曾经的右派经历,仿佛右派过便是一个横空出世的大英雄;一些人,总爱把自己标榜成右派,他们喜欢贴标签,例如对那些表现出对毛泽东有好感的人斥之为“毛左”。今天区分“左”、“右”的标准如此简单,看看一个人对待毛泽东的态度就可作出判断。

今天的右派对毛泽东恨之如骨,固执地认为毛是个天大的左派。熟悉中国现代史的人,应该清楚在共党群体里,毛却是个有些右倾的人,他曾因为自己的右倾倾向遭到长期的排挤,被排出在党的决策之外。因为毛泽东的存在,中共才不至于走向极左的道路。毛本人对“右派”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例如60年代初,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没有几个右派朋友怎么行呢?”1972年,毛对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说:“我喜欢右派,右派上台,我倒比较高兴。”右倾的毛泽东甚至说过: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他对右派并无恶感,一些右派总爱拿57年反右说事,认为毛泽东引蛇出洞,把右派一网打尽。而根据美国学者莫里斯所著《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所述,当时的毛泽东认为党已经退化成为一个保守的因循守旧的官僚机构,而恢复党的革命精神的途径是从外部对党挑战,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并于中共“八大”正式开展“双百运动”,但党的绝大部分机构和党的许多高级领导人从一开始就反对这场运动。“八大”通过的新党章删除了“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的话,重新成立了党中央书记处,进一步削弱了毛泽东在党内的权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右派滥用自己的权利,甚至走向了推翻中共的道路,把右派自己逼到了墙角,也把“是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大师,但却不再是政策大师”的毛泽东逼到了墙角,莫里斯认为:在1956-1957年间,党并不是一个坚如磐石的统一体,当时所有迹象都表明,绝大多数党的领导人对典型的毛泽东主义独创的百花运动政策持保留态度,而各级党的机构则是反对这种政策的。我不明白一些右派把反右运动的怨气一古脑撒在毛泽东身上是出于何种目的,或是因为右派本身的偏执,或是对历史的无知?双百运动是毛泽东发动的,他对右派们是给予极大希望的,但右派们却错误地利用了毛泽东的诚意,走的太远太过,给了当时的官僚机构反对的口实。反官僚机构右派们靠不住,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教训,10年后,毛泽东发动的文革没有再依靠右派,而是依靠工农兵学商。

毛泽东故去30余年的今天,右派们发起了一轮轮丑化毛泽东的攻击,把毛泽东描绘成一个打击右派、搞阴谋的杀人狂、独裁者,然而细心的人们越来越发现,他们所用来攻击毛泽东的武器,无不是精心编织的谎言。比如毛泽东引蛇出洞诱捕右派、毛泽东因为年青时北大图书管理员的经历而对知识分子心存报复、毛泽东发动文革是为了清除刘少奇等异己、毛泽东自己加上“毛主席万岁”等等,右派们这一次再一次把自己逼到了墙角,一来因为越来越多的谎言被识破,右派们的人格在国人面前面临破产的境地;二来因为右派们的无耻行径,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反击右派无耻行为的行列中,右派们为自己树立了日益强大的反对者。

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的梁漱溟,因1953年公然挑战毛泽东而名噪一时,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右派,在老年回想当初的经历时说:“当时是我的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为难。我更不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我的不对。他的话有些与事实不太相合,正像我的发言也有与事实不符之处,这些都是难免的,可以理解的,没有什么。他已故去了,我感到深深寂寞。”当今的所谓右派,无论自己标榜是多么顶天立地的巨大型右派,在人格上都无法与染漱溟相提并论,他们是低贱的、恶毒的、不知羞耻的,他们沦落到只能靠谎言来生活的可悲境地,他们已与右派这一称谓相去甚远,看起来更象是一些满嘴肮话的泼皮无赖。

2010-08-01

标签:右派   毛泽东   一个   自己   因为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