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逝世35周年
理 解 毛 泽 东
----纪念毛泽东同志逝世35周年
毛泽东同志是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理解毛泽东就要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观察分析.
毛泽东同志说他一生就做了两件事,一件是1949年的解放;另一件是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尤其文化大革命反对的人不少.
1949年的革命,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已阐述,是属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49年夺取政权后,在随后几年的时间里,国家基本上实现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这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但是,依照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是分为两步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只是第一步.那第二阶段的社会主义革命即社会主义政治革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社会主义文化革命就提上日程,毛泽东同志没有停下来,他继续前行.
1956年的公私合营和1958年的人民公社运动,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战线所有制革命.它的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是基础,而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经济革命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矛盾,也必然在政治上有所反映.依此,1957年"右派进攻"和1959年"庐山风波"的出现,和事件在时间上的”巧合”,以及毛泽东同志的敏感反应就都不难理解了.事件中不论党内外人们主观上多么"善良"的建议,但在激烈革命的客观现实中,它实事是对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种反动.
严格地说,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从56年的公私合营开始的,到58年的人民公社,也只是解决了所有制问题.
由于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中,对比广大人民群众如火如荼热火朝天的革命热情,国家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的不适应反映出来.党内外的矛盾逐渐显现, 斗争也日趋激烈.但无论如何,上层建筑要适应新的经济基础,不能回到停止在新民主主义阶段.共产党是搞共产主义的,毛泽东是搞共产主义的.在若干年具体工作矛盾的碰撞中,再联系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问题,苏联产生修正主义的沉痛教训,毛泽东同志隐约看到了问题的复杂和尖锐,并逐渐认识到,搞社会主义革命,最大的阻力来自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1966年,随着时间的流逝,毛泽东年事已高,自感时间紧迫,他要把他多年思考探索的比较成熟的思想理论和思路以实践的方式交给人民. 毛泽东同志抓住时机,主动把我国社会存在的矛盾揭露出来,引导人们认识社会,开展了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全面革命的初步尝试.
如今,文化大革命失败了,反思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以及过程中毛泽东同志的一系列讲话文字,联系到他一生对中国革命的实践和思考,深感文化革命在毛主席心中的分量,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全面展开的集结号,犹如当年巴黎公社革命.它的影响,也会像当年巴黎公社革命一样将给无产阶级革命以借鉴.
我理解毛泽东.理解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的思绪;理解毛泽东看电影<难忘的战斗>流泪时的感触;理解毛泽东大年三十躺在床上静听爆竹声响时的孤独;理解毛泽东这八十多岁的老人,在最后十多年间的许多清晰尖锐的简短文字的深刻含义.他与历史上的许多伟大人物一样未被当代的人们所理解.他也与历史上许多伟人不一样,他的心始终是与社会底层大众拴在一起.他是历史上少有的能主动推动时代变革的统治阶级领袖.在他去世后的近35年中,有更多的人们品嚼他曾经的文字,感怀他的苦心,更加思念他,甚至捧为神.不论怎样,我理解他,爱戴他.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