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蚁族蜗居三句半

2025-02-23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蚁族蜗居三句半
  
  近期有个很特别的现象,俺称它“蚁族蜗居”现象。默默点燃又火爆而起;突如其来令众心戚戚;触景生情却经典玩味。
  
  《蚁族》报道了中国大学生如“蚁族”一般,提出了中国社会当下最令人费解的问题:中国还未进入知识时代,大学生就被经济浪潮甩在了脑身后,这就是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真实的生存状态。接下来问题是他们和她们究竟路在何方?
  
  《蜗居》更是给了“蚁族”泼了一盆凉水,从头凉到脚。原本《蜗居》中的主人公们是他们榜样,也似乎还应该比他们强才是对的,因为社会在前进呢!现实并非如此,展现的是物价的上涨和货币的贬值,然而毕业后,且不说工资水平逐年下降,甚至找份工作都困难。有车有房的前景突然黯淡了……
  
  《蚁族》、《蜗居》也同样令国际社会惊诧,尤其是美国与日本总想在这里面解读出些什么!“这不是中国版的《欲望都市》”?华尔街日报网站除了报道《蜗居》在中国遭遇热捧之外,还意味深长地引述了中国房地产研究机构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最新报告,“涨声一片”!日本的网友在困惑中记忆着,“日本泡沫经济时代很多人都买房,但泡沫破裂后迎来的是悲哀”。然而在关注“蚁族蜗居”现象时,都将思考的矛指向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 社会发展为何不能是“橄榄型”却是“哑铃型”的?
  
  俺写过一个贴字,叫《谁偏爱 M- 型结构?》。在统计学中,只有在“等可能”的条件下,便有“橄榄型”的模型,即正态分布!满嘴的普世价值,迎来的却是反自然和反理性的“哑铃型”结构。这不,经济危机大潮一到,“蚁族蜗居”也就上来了。中间层首先受到挤压,开始分化,即上流与下流,然而绝大多数将下流,没有“中流砥柱”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势所趋。当年日本流行的书《下流社会》,与今日中国流行《蚁族》和《蜗居》还能有多大的区别呢?
  
  俺在这里感慨一下,写上四段“命题三句半”,即,第一句结尾要用“很辛劳”,第二句结尾要用“试比高”,第三句结尾要用“怎么好”,第四句用什么随便你,就两个字。
  
  蚁族蜗居很辛苦,欲望房价试比高,追求泡沫怎么好,

  —— 忒孬!
  培养子女很辛苦,重返丛林试比高,毕业收入怎么好,

  —— 下调!
  要想房车很辛苦,就业门路试比高,掏空三代怎么好,

  —— 喔靠!
  美日解读很辛苦,深沉矛盾试比高,下流社会怎么好,

  —— 完了!
  

标签:中国   怎么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