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工人阶级要在经济战争中学会经济战

2025-02-13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经济战争,是一项专业的战争,不仅仅需要体力意志勇气,更需要专业技术,包括行业技术、资本运营的技术、核心技术创造力、以及分析市场、发现市场、占有市场等等一套探索经济规律的专业技术。

经济象人的血液。

中国词汇的发明,很有意思。经,是竖着的那条线;济,是用水来满足。所以“经济”这个词汇,让人深思熟虑:大家都知道大自然的规律是“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就是说在中原这块大地上的自然规律,河流都是向东流入大海的,而“东西”向,在地理上属于“纬”,也就是横着的那条线。

由此可见,要想让不符合自然规律的“竖着的线——经”变得通畅无阻,必须要人工引水修建河道。

因此,中国古典文化上,从造字的意义,就简单说明了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产生,来自于为满足人类生存需求而产生的创造力,而不是大自然的天赋。千百年的人类社会实践,告诉了大家一个显而易见的真理“经济规律,无非民心所向的大数法则的——人心规律。”

这也就是尊崇“天人合一”自然境界的中国古典文化,反对人为“造作忸怩”状态的文化根源,于是中国“重农轻商”就成了影响中国五千年人类社会进程的一种思维惯性。

在这种文化理念影响下,同样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存问题,农业是“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天人合一;而商业则是“人心不古、精于算计、重利轻别离”的“奸商”。

但是这种“重农轻商”的思维惯性,在1861年,受到了来自于崇尚“掠夺”文化为核心的西方工业文明的残酷挑战,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不伦不类的状态,直至1949年,由毛泽东为核心的共产党领导,团结统一了中华大地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浴血奋战,将侵略中国的西方列强赶出中原大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所以在当时极度混乱的国际环境中,能取得胜利,来源于以毛泽东思想为核心的文化战略以及战术创新的胜利,毛泽东首次提出了“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持久战”理念,让沦陷在兵器炮火焚烧中的中国人民,觉悟到了在动态战争环境中学习,要比“纸上谈兵”更有实际意义,更能解决战火纷飞的西方列强的兵器暴力侵略。

于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正确理念指导下,手无寸铁、不认半个大字的绝大部分农民,用天赋智慧和淳朴的善良,学会了游击战、歼灭战,创造性的提出“地道战”、“地雷战”,最终以小米加步枪、独轮木板小车运粮送炮的大无畏的革命勇气和智慧,最终打败了飞机大炮武装的西方列强。

看看黄河长江,能给我们最为明晰的昭示:人类社会进程的绵延不绝,从来不是一条直路通天,黄河九曲十八弯,从未停止奔腾,终归大海。

纵观人类社会的战争表现形式,无非两类,一是物质战争,包括兵器战争和经济战争;二是文化领域的思想战争。这两类战争不是割裂分离的,而是互为依存,水乳交融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在淮河南边生长的橘子是甜的,为啥到了淮南就成了酸的呢?因为时空条件变换了,同样的种子也就结出了不同的果实。

当年红军时期中国受“共产国际”的领导和指挥,全盘执行李德西化“城市包围农村”的军事战略,结果险些导致红军的灭亡;而今全盘接受那些照搬照抄西方经济战略的“经济学家”指导的中国经济战,让全中国人民是不是看到了“如垒危卵”的境地啊?

历史与现实,常常有惊人的相似。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同样是一条真理。中国的经济,该何去何从?历史到了让人民来思考的危机关口了!

时至今日,与其说人民怀念毛泽东,不如说是人民怀念一种在混乱中能把握大局、突出重围、转危为安的一种“为人民服务高瞻远瞩的智慧思维和高风亮节的魄力”。历史证明,谁具有这样为人民服务高瞻远瞩的思维和高风亮节的能力,谁就知民心背向,谁就拥有了民心的支持。而毛泽东,恰恰是具有这种思维和能力的一个人!

战争虽然是人类社会矛盾的终极表现,但是中国自古是一个“以和为贵、鄙视反抗卖国求荣投降”的国家,因此,毛泽东在总结了人类社会进程的特点中,在秉承中华文化“朴素辩证法”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符合中华民族发展进程规律的战略思想“战争分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得道多助者,是正义的战争;失道寡助者,是非正义的战争”。

在得道与失道的较量中,人民是基础,民心背向是决定数量对比的决定力量,因此,毛泽东创造性的提出了“人民的战争”这一正确胜利的战略目标,最后取得了一个国家的独立,一个中华民族的独立。

人类社会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真理!人心背向,民意所归,永远是决定人类社会前进还是落后的根本因素。

同样,这个道理也适用经济战争,为大多数人谋福利者,得道;反之,失道!

既然经济是一场战争,那么,同样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发现经济战争的形式,比如公司、股东、股权、以及股票、资金;怎样生产、怎样销售、怎样培育市场、怎样积极占领分配市场;合理的收入分配、合适的再生产投入、人员福利保障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专业学习和实践运用的经济战争形式。

时至今日,30年的实践已经给了大家一个答案“先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带动大家”的淳朴意愿,在中国五千年文化熏习沉淀的复杂人心的“善恶美丑”的实践上,适得其反。

通钢基层工人在改革30年后,奋起反抗私有制,维护国企的“国有情节”,恰恰挑战了这个理念,因为实践证明,这些富起来的“小部分人”,不仅不能带动大家致富,反而与大家为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冷静反思这30年来,工人阶级和学习西方经济理论体系的知识分子相比较,工人们缺少的是系统的学习,包括基础经济理论、综合社会知识、专业技能,优势是具有实践工作的经验;而经济学者知识分子正相反,具有大量的经济理论,缺少具体的实践;而在这个环节上,经济知识分子和基层工作工人严重脱节了。

一方面是基层技术工人得不到更好的系统经济技术的教育和训练;一方面是经济知识分子们脱离市场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夸夸其谈。

于是这场改革开放的经济战争,在中华大地上,就形成了一场类似于当年红军时期“共产国际指挥李德脱离中国实际”的“以王明为代表”的错误军事路线,导致中国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后重大伤亡,最后不得不至于死地而后生,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幸亏在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终于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军事思想方针政策,扭转了红军失败的局面,开始步步走向胜利,才有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新中国。

毛泽东作为一个文人学者出身,一直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理论联系实际”这条真理,晚年由于脱离群众而产生的负面状态,也是大家共识的。与此同时也印证了这条真理“知识只有用于实践并得到实践的检验和发展,才是先进的生产力”,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的空头说教,于事无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今天的国企私有化改革,到了要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转危为安的关键时刻了,而这一关键的标志,就是“通钢工人反对私有化”的行动。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的管理者们,到了要彻底深刻思索那些全盘执行西方经济战略规划的“经济学者、经济家”所提出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中国实际经济工作的危险关头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存在,亦或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标签:战争   中国   经济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