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突然想到大跃进
从改革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突然想到大跃进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生了质的飞跃。自十六大以来,中央的方针政策变得更加规范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纠正了过去模糊性色彩过多的缺点,比如说连道德这个问题,也通过“八荣八耻”规范后,变得更加清晰明确了。当然,既然是从摸石头开始,属于初级摸索阶段,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就改革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突然令人想到过去的大跃进时期出现的一些现象,因为这些现象有某些相似性,对这些相似性的社会现象讨论一下,可能是有必要的。
对于当年大跃进,按照现在的某种说法,那就是已经与共产风、浮夸风等划上等号了。事实真的是这么回事吗?但这里我们不妨先从我们身处的改革中出现的一下现象说起。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邓小平表示过,市场和计划都是手段,只要是按照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就可灵活采用,这也符合“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说法。
但是,从所谓“精英”嘴里说出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而是变成了,消灭计划,一味市场化,进而把市场化偷换成私有化,为了推动私有化,还鼓吹腐败有理,鼓动通过腐败来加快私有化进程,而且先通过鼓吹“抓大放小”,把大量中小国有企业私有化了,再而又鼓吹反垄断,要进一步肢解大型国有企业,进一步引进外资来蚕食国企。
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因为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事实也从反面证实了邓小平的这个观点是正确。因为在改革中,随着腐败和私有化的严重泛滥,公有制经济比重日益下降,而同时社会贫富分化却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社会安定。
面对改革中出现的这些现象,人们由此不得不发出疑问,试问这些所谓“精英”真的是在按照邓小平的总设计进行施工吗?当然,听到他们中有人说“打左灯向右转”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呀。
由此可知,经过所谓“精英”们的一番运作之后,已经把邓小平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给架空了,在形式上还挂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但是已经把内容置换了。
不过,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所谓“精英”们终于主动露出狐狸尾巴了。在私有制经济的比重已经超过公有制经济比重后,他们开始发动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新的战役,鼓吹推倒中国现有的社会主义制度架构,而全盘照搬西方的制度模式。
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所谓“精英”们其实已经开始对政治发动冲击,并在八十年代末的时候达到一次高潮。发生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这场反社会主义的国际风潮中,苏东等社会主义阵营不幸被刮倒了,但是中国在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坐镇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果断击退了这股风潮。随后,“精英”们改变斗争策略,改从经济领域下手,试图通过推动经济私有化运动,而渐次达到推动政治上也西化的目的。
现在回头再来看看当年的大跃进。发动大跃进之前,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等到了苏联的大力援助,建立了一个一定规模的初级工业体系雏形,而发动大跃进的目的就是为了继续推动科技革命向更高层次发展,推动工业建设向更高层次跃进。但在大跃进中,一些人出现“左”顷机会主义错误,在大跃进中鼓吹共产风、浮夸风,给大跃进制造了相当的问题。但在毛泽东发觉“左”顷问题苗头后,就立刻着手调查研究以纠正问题,比如专门委托陈云对钢铁生产计划进行重新计算等,对于农村的问题,也逐渐规范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上,纠正了大跃进中发生的“左”顷错误。
按照某些所谓“精英”的口吻,就是把大跃进与共产风、浮夸风等划上等号。现在到了改革中,所谓“精英”们又把改革与私有化和全盘西化划上等号。对比这两个现象,是何其相似呀!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不仅对于纠正改革中出现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大有帮助,也有利于中国校正改革航向,真正落实邓小平的总设计,而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