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孙锡良评11教授上书袁贵仁》的感想
11教授请袁部长直面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孙先生对他们的上书评议让我有了如下思考:
其一,真正的杰出人只有伟大的导师才能教育出来,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伟大的导师一般又不是常规学校教育能教育出来的,基本是自学成大师的。
其二,既然学校内部不能自己提供大师,那就在社会上找,这是问题的关键。社会上有没有大师呢?回答是肯定的。只是如何去挖掘的问题。过去许多大师都出现于社会纷乱之际,在社会人员流动中涌现,那时一般是不需要去挖掘的。即大道消沉时,承载大道的大师自然出来彰显大道。那和平时期,如何找出伟大导师呢?大师是无法用金钱、权位撼动的,伟大导师需要求贤若渴的政治家以无私之心与弘道之志去感应相通的伟大之心。这就有了第三个问题,伟大的政治家本身就该是伟大导师。
其三,政治家是民众的伟大导师,自然民众中就有杰出人才。那么政治家如何成为伟大政治家呢?除了经年累月的历练,关键在于政治家的取法是否高端。比如毛泽东是政治家的伟大导师,但有多少政治家去认真吃透他的思想,并化为自己行动指南,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其四,教育部长首先是政治家,因为优秀的政治家涵盖了教育家的一切特质。今天政治家很少有机会在大风大浪中成长了,因为没有那样的外部环境。在风平浪静的时代,政治家一是象以前的政治家学一则是向人民群众学。这样才有成为伟大政治家的前提。
其五,钱老提出的问题,本身在教育系统内部是没有答案的。因为它的答案在政治家领域。也就是孙先生认为的政治局才是解决的路径,这是对的。没有培养出杰出人才,本身就是政治家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伟大导师。中国古代一直强调以吏为师,就是吏本身就是在历史中能找到真道的人,身上载道就自然是大师。那么他的言行合道就是道成肉身,自然就可以教育出杰出人才。如今我们官僚系统的现状,怎么也看不出有伟大的迹象。教授们的呼吁其实是呼唤政治家归道呢。我前时写了篇《教育界期待新部长烧薄熙来式的三把火》,也是看到了薄熙来有成为优秀政治家迹象,那样在他所管辖的区域是可以改天换地的。因此,在这点我不赞成孙教授所说的教育部长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观点,换成薄熙来就会有大改观。这就是伟大与平庸的差异。但愿袁部长也是伟大的。
其六,至于孙先生质问11教授是否做到,我看这个问题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11教授是所在单位的一把手,我想他们的部门不会差哪去。如果是单纯的教授,我想他们对自己的教学应该是尽职尽责的。但苛求他们都成为大公无私者,他们能做到南街村王宏斌的外圆内方就不错了。因为他只能负责自己可控制的,无法改变他们不能控制的。伟大的政治家才能做到改变大环境。这对现任和未来的政治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是钱学森之问的指向。
其七,基层社会和教育部门的改变就在指导思想上,如果采取的是毛泽东教育方针,是会涌现一大批杰出人物的。难道不是吗?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等那都是杰出人物,都是大师。因此关键在于走出金钱统领的社会,回到政治挂帅上去,大批优秀政治人才的出现(这不包括只会拉资金的政治人才),才会在教育领域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因为有了政治大师,自然就会激活出教育大师,才会教育出杰出人才。他们是相辅相成的。
其八,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民间正有一大批人在学习毛泽东的思想,民间的政治家已经崛起,在朝的政治家如果落伍,迟早是被淘汰的。可以说民间不缺乏优秀的教育家。只是脱离人民的政治家或被脱离人民的官员包围的政治家很难找到他们罢了,即所谓道失求诸野。因此让民间教育家力量走入学校,也许是改变没有杰出人物的必然通道之一。
教育部长回答不了“钱学森之问”,更不会给11位教授答案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0911/113739.html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