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毛主席诗词——秋天
赏析毛主席诗词——秋天
范东山
金秋季节,硕果累累。人们在艳阳高照的秋风中,收获着丰收的喜悦。
人们可曾忘记,是谁让中国人,从八国联军的铁蹄下解放出来,自由地享受这秋天的风光?
六十多年过去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回答都是毛主席。
在这金秋季节,共和国生日来临之际,让我们回顾一下毛主席在这个季节里,想什么,干什么。
85年前的1925年,第一次国共合作,轰轰烈烈要北伐。
伟大的革命者毛泽东,此时也是慷慨激昂,积极投身于国民革命的北伐大计。
他想起了1600多年前,东晋的祖狄北伐,【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由于东晋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争斗,祖狄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在祖狄死后,北伐失败了。
历史的教训,和当时的革命形势,使三十而立的毛泽东豪气顿生,于是提笔写下了《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7年,两年的北伐战争,最终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背叛革命,而归于失败。历史是那么的惊人的相似,被毛主席在两年前言中了。“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继续革命的共产党人,不得不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战友的尸体,带领工农重新组织起来,以革命的武装反抗反革命的武装,这就是《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928年,共产党人建立了自己的革命根据地。《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929年,反革命势力内部混乱,革命形势大发展。《清平乐·蒋桂战争》: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然而,革命队伍里也是参差不齐,有些人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乐极生悲,物极必反”,大自然的规律,任何人都无可奈何。“吃一堑长一智”,只有等待时间老人,给同志们上一堂课。《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935年,经过了整整六年的反复,经过了两万五千里长征,革命队伍终于统一了认识,坚定了“中国的革命要靠中国人自己”这样一个真理。
一旦真理取得了胜利,长征中的困难,未来的艰辛,又算得了什么呢?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国内前景展望: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国际前景展望:
《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秋天,是毛泽东的季节!
谨以此文,献给人民共和国的六十一个华诞!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