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四万亿救市的联想

2025-02-20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四万亿救市的联想

忠言 文

面对美国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的严峻形势,中国政府提出了用4万亿人民币投资“拉动内需”的10项救市计划。措施出台后被一些主流和“精英”大加吹捧,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经济计划”、“大手笔”等等。

但是在忠言看来,四万亿救市究竟是福是祸,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尤其是对广大民众而言,他们能否得救,他们未来生活的是否更美好更幸福,民生是否能够真正得到改善才是判断投资成败唯一标准。

改革30年来,在当政者眼里,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这些成就,是以瓜分毛泽东时代的公有和国有资产为基础,以破坏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成本,以牺牲广大劳动者的社会福利甚至健康和生命,以及毁坏社会文明和社会道德为代价的。在这期间,当初总设计师“让少数人先富起来”的设计,无疑已经变成了现实,一些人何止是腰缠万贯?简直是富可敌国。年薪6500万元,一人能顶5000名工人一万名农民的的中国平安公司老总马明哲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听起来4万亿人民币似乎是个天文数字,但对于一个积累了几十年的国家,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对国民福利严重欠帐的国家,这点钱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钱,更谈不上要举债投资。30年来,国家积累了巨额的货币财富,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达2万亿美圆,相当于14万亿人民币。14万亿人民币的外汇储备,拿出4万亿投资内需,可见只不过是小菜一碟。而这些钱本来早就应该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钱。

问题是4万亿的投资究竟用来做什么?在10项措施中,其中提到了改善民生、济困扶贫的内容,但是从一些媒体报道来看,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比重似乎更大。10项措施中,人们没能看到“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建设投入的字眼。这就难免不让人们产生种种疑问,4万亿巨额投入究竟能有多少能惠及百姓?尤其是在当前各级官员腐败成风的环境下,会不会成为一些人发财的良机?据说,一些省市的官员已经开始新一轮“跑部前进”了。

拉动内需重在民生无忧。说实话,有钱谁都想花,谁不愿意让生活过的好一些?问题是对于挣钱很难的广大百姓而言,他们敢乱消费吗?改革30年来,只见GDP在统计局的统计数字里高速增长,但是国民的社会福利却日见萎缩。原有的公费医疗、福利性住房、基本免费的城乡教育,已经被市场化、产业化的巨额收费改革所取代。许多人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教育、医疗、住房被人们称为新的“三座大山”,重重地压在了人们的头上。在这样一个生存成为最大压力的状况下,除非“先富者”谁能不首先考虑的是生存?

由此可见,加快社会福利建设和投入才是拉动内需的上上策,人们没了后顾之忧,自然会把挣来的钱消费出去。但是,我们看到政府对社会福利建设向来是很吝啬的,那个反来复去修该改多次的“医疗改革方案”,前不久公布之后引起民意一片嘘声。医改方案不仅时间上要待到2020年基本完成,而且通篇讲的是“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而只字不提“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其实,象类似“医改方案”这样涉及民生福利保障问题上政府的吝啬,也早在忠言的意料之中。这些年来,那些官僚和“精英”们,一直都在鼓吹限制劳动者的社会福利。哪个著名的主流经济学家历以宁先生说:“应该取消所有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福利,以保持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能力”。哪个叫张五常的汉奸经济学家一直在咒骂新的《劳动合同法》,抱怨这个法提高了资本家的成本。可惜,这些无良专家、学者在中国却很走红,并成为一些决策者的智囊成员。

政府十分重视经济,甚至把经济作为政治来操作,这从当政者稳固政权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别忘了,一个政权的稳固、一个国家的稳定,绝不是仅仅靠GDP增长来维持的。民众是国家之跟本,如果我们的改革总是少数人得利而大多数人的利益被长期忽视,如果增长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断子绝孙,如果毒奶、毒蛋、毒肉、毒面以及严重的腐败得不到有效治理,如果社会风气道德良心继续坏下去,就是发展了又有什么意义?何况这样的发展也绝对不会是长久的。

标签:万亿   一些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