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为赵紫阳平什么反?
要为赵紫阳平什么反?
朱穆之
(作者为原新华社社长、原中宣部副部长、
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中共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一些人千方百计要为赵紫阳平反,说他是“我党执政以来最好的总书记”,“改革开放的最大功臣”,“而遭到最不公正的待遇”,“是三十年来的新的大冤大错”。
根据赵紫阳生前谈话录音,由其秘书鲍彤之子整理,在国外发表的《改革历程》一书,详细地阐明了他全面“改革”中国的“政治方案”。那么他的改革主张究竟是什么呢?
他的改革是为了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吗?
不,他认为中国实行社会主义错了,决心“痛定思痛,改弦更张”。(《改革历程》3页)如何改呢?他认为就是要实行西方的政治制度,他说,“几十年时间里与西方对立的所谓新兴民主制度—无产阶级专政制度,在大多数国家退出历史舞台。倒是西方的议会民主制显示了它的生命了。…现在还找不到比它更好的制度。”“总之,西方议会制是现在可以找到的最好政治体制,…所以在中国目前条件下,首先必须确定政治体制的最终目标,是要实行这种先进的政治制度”。(297页)
他反对邓小平坚决反对采取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他说,“邓对西方国家的多党制、议会制,是特别反对和拒绝的,差不多每次讲到政治体制改革的时候,他都要说上一段绝不可采取西方那样的政治制度”。(274页)
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他说四项基本原则是“加在思想政治领域的一个紧箍咒”。(273页)
赵紫阳自认为是最讲民主的,他在“六四”风波中坚决站在中央的对立面,正是为了维护民主。他是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吗?
不,他要维护的是资产阶级民主。
他说,“总之,西方议会制民是现在可能找到的最好的…民主形式”。(297页)在这方面“台湾、韩国这些国家和地区,他们由原来那种体制逐步转变为议会民主制,有很多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298页)
他认为,要实行民主,就要取消共产党的领导。他说邓小平讲的扩大党内和社会上的民主,“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过是空话而已”,因为“邓的信条是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允许挑战”。而要扩大民主,“势必触动高度集权政治”,(276页)
为了推行西方的民主,他主张实行多党制,由于“在中国目前条件下马上实行多党制不行”,因此他想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真正丰富它,完善它”,实际上变为多党制,使党不能像过去那样“把一切权力都控制在自己手上”。“使社会上那些政治参与感强的人,通过民主党派这种形式实现自己的愿望,不致在体制外形成一种与党对立的组织”。(278页)
在经济上,他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吗?
不,他主张实行西方一切由市场决定的市场经济。
他说,他认为,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可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他说,“在计划经济模式还没有作大的根本改革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中市场经济成分一天比一天多,所占比重一天比一天大,整个中国经济体制的性质也在(就)一天一天由量变到质变”。(139页)他认为,“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要实现现代的市场经济,现代文明,它就必须实行政治体制上的议会民主制”。(297页)“如果我们不朝着这个目标前进,那么中国市场经济畸形状态,不健康的市场经济,……就不可能解决”。(298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反左同时一直在继续进行的反右一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中,他毫不含糊地明确承认站在资产阶级自由化一边。
他说,“我代理总书记后首先就要面对反自由化问题。我当时主张加以严格限制;缩小它的范围;要降温…。他们开了一个名单,要批判这,批判那,我把它压下来了,通过一些会议讲了话,保护了那些人。…所以‘六四’以后,他们批判我时说我一上台就为反对自由化规定了种种限制,这倒是的确的”。(262页)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胡耀邦下台不过三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又一次泛滥,以至爆发“六四”风波。而在这一风波中,为什么赵紫阳坚决与党站在对立面,推波助澜,把全国推到危险的局面。
但是党和人民是经得住考验的,终于平息了这场风波。并赢得了这些年来的稳定,各方面取得持续快速的发展。
赵紫阳的失败是必然的、合理的、公正的,一点不冤枉。那么,要为他平什么反呢?
通过《改革历程》,赵紫阳终于自己显露了真相。原来认为他的改革是为了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心要为他平反的人。还要求为他平反吗?还能和他站在一起吗?
也有一些人要为他平反,是他们原来就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现在有的人已经公开主张实行民主社会主义,要退回到旧社会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他们现在当然要更加吹捧赵紫阳,要求为他平反。
等待这些人的将是什么呢?被扫进历史垃圾堆。
(《环球视野》)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