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胞们,这样的统计最科学
同胞们(包括左右精英、专家):
我们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三千万人的说法,最近中央党校的*教授又改为二千万,那样的大事不能随便忽悠,不能以讹传讹。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左右派都不反对的。
抽象的统计,什么分段抽样法、随机抽样法啦,都不是全部的客观的反映事实的;最能直观反映事实真相的是不管左右派,中间派,你家里、你的亲戚、同学、同事、朋友圈中,饿死的占比是多少,这样纷纷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来,就可以做一个较客观的判断。
比如,在改革改制中,据说下岗的人有二千多万,也有说三千多万,这我信。为什么?因为我身边就可以看到。2——3千万,差不多是改制时期城市人口(不含农民工)的二十分之一。如果从我身边看,我在城市的家人、亲戚中,遭遇下岗的就有姐夫、妹夫、堂哥,占了我在城市亲友圈中人口(包括老人、小孩)的十分之一。
至于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人呢?我也可以郑重的告诉中央政府、国家统计局、中央党校、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这些都是管统计、教育、宣传的):
我身边各种圈子人物中,一个也没有饿死。
有人会说了,刚才你不是说亲友圈在城市吗?60年代饿死人主要在农村,因此你的宣告不足为据,不足为凭。
且慢!听我道来:
我农村也有亲友圈,还有农村的同学圈,农村的战友圈,还有农村的同事圈。
因为我母亲是农村的(她从小送到城里),所以在乡下有三个舅舅,三个舅母;两个姑姑嫁到乡下,又有了两个姑丈;一个堂姐嫁到乡下,又是一个农村家庭;一个妹妹送到乡下(小时候经常去看她的);我的大弟弟就是1960年生的,因兄弟姊妹多(七个),出生不久送到乡下,也没饿死,倒是90年代到广东打工,死于非命,至今尸骨下落不明。
农村的同学圈。我高中时一个班有一半的同学是农村的(读高中时是70年代),没有听说农村同学家里被饿死人的。同年级有一个农村同学家里有十个兄弟姐妹,多热闹,活得好好的。
农村的战友圈。我当兵时的战友十之八九是农村的,农村战友兄弟姐妹也是蛮多的,经常接触的战友中,没有听说饿死的。
农村的同事圈。我原来同一个办公室的科长就是农村的,他还当过乡干部,虽然后来调到城里军工厂,但他经常回家探亲,对农村情况是满熟悉的。他说过他那个乡没饿死人,另一个乡有饿死人,也是听说的。
好了,回顾那么多圈子里接触过的人,没有一个饿死的。和下岗的调查摸底相比,情况截然不同。所以说全国下岗3000万我完全相信;说三年困难时期全国饿死3000万,我压根就不相信,因为我本身就是过来人。
那么,我认为60年代没有饿死3000万人,是不是就否认当时的困难呢?
不是的,过来人不能说瞎话。当时,因为粮食不够吃,吃过地瓜叶、南瓜叶、金刚刺(磨成粉),不过最困难也就年把时间吧。那时,我还抓过一个到我家偷饭吃的小偷呢?
吹牛吧?那时你多大?
没错。那时我还小,上幼儿园吧。
上幼儿园还会抓小偷,瞎捫吧。不瞎捫,那是巧合。那天,我上幼儿园回家,拿出钥匙打开大门刚进家里就感到要拉屎,遂取了草纸上厕所。那时的祖屋厕所在大门外边数米的地方,厕所边还种了不少南瓜(我母亲很会种南瓜的),因为一会还会来,就把门掩上,没锁;我拉完大便进家里,见母亲还没回来,就把门锁了去迎接母亲,一家人回来打开门,母亲就去厨房做菜(饭是食堂端回来的)。不一会儿母亲惊叫起来,全家人涌进去一看,原来大水缸边躲着一个15——6岁模样的蓬头垢面的小偷。
这小偷是在我上厕所时溜进家门的,收了凉在大厅里全家的衣服准备要跑,谁知被我反锁在家里,跑不了了,只好躲进厨房,吃光了我从食堂端回来的饭,我全家人就回来了,只好躲在水缸边直哆嗦。后来这个小偷被送到派出所接受教育。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