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一场暴风雪直击应急软肋

2025-02-19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一场暴风雪直击应急软肋

田忠国

在我十几岁之前,每到冬天,暴风雪便如约而至。那时,人们外出少,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只是偶尔在公路上一见,由于质量与现在相比有天渊之别,汽车便如现在的自行车。

外出旅行,便以步代车,虽然没有现在的车速,但随心所欲,无处不至,现在想来,也是一大快事。当然,那时步行,雪常常没到腰际,说是步行,实则是在雪地上爬行。

或许,因为当时社会相对单纯,不需要现代意义上的管理。

今年的第一场雪,我便和儿子一块,步行七、八里,乘车去了城里。

在步行的路上,我向儿子回顾了我像他现在这么大之前的种种,旨在提醒儿子,今天中国的,虽然有诸多令人失望之处,但在我近五十年的人生旅程中,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的。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所谓的好,是和四十多年比,而不是和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比。

我向儿子强调,总而言之,比过去是好起来了。

我还向儿子预测说,再他像我这么大年龄的时候(三十年后),也一定比现在好。

在车上,我还向儿子回顾了南方,南方的天气和南方的人际关系。在南方,用北方人的话,南方没有人情味,不过,我喜欢南方的没有人情味。在南方的人才市场,私企选人用人,只有你能不能给我赚钱,当然是赚得多多亦善,没有关系之说,也没有“夺权”之忧,因为你有再大的本领,总不能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

我告诉儿子,国企和私企比,最大的不同是选人和用人。

国企在选人用人时,似乎一个人有没有赚钱的本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忠君。这个君字,大有与皇帝为伍的意味,虽然在国企的官位序列中,他不过是个怎么排也排不上级别的小小的首领,但这个首领,也大有威加(辖区范围内)四方的意味。

正和儿子分析社会得失,如何应对和怎么改变,东行的汽车,却突然原地打圈,掉头朝西了。

原来,慢行的汽车前面,突然遇到一骑自行车的行人摔倒,司机采取紧急措施,才有此惊险的一幕。看看脸色蜡黄的司机,便知道当时是多么惊心动魄。

到了城里,下车坐出租,想不到的是,车费随着雪钱高,一夜的大雪,车费翻了一番。

还好的是,我不常进城,不喜欢城里的繁华景象,打发走几辆出租后,还是得照价坐车。

在车上,问及司机为什么见不到清雪车,司机说,十几年不下雪,哪里有什么清雪车?

车过立交桥,见一车在桥下上坡处,竟然上不去,司机好象又不敢退下去,因为毕竟后边还有车辆咬尾等待。

我突发感概,这场不大的大雪,直击中国管理的软肋。

还好的是,国际环境虽然动荡不安,但中国与周边邻国,与某些霸权主义者,虽然不能说完全友好相处,但还能相安无事。但如果、如果……当然,我只是如果,假设,真的发生了外敌入侵,我们如何应对?像现在这样伸着头挨打?天气虽然很冷,我还是出了身冷汗,儿子问我怎么了,我大声说,没怎么,真的没怎么。

紧急状态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就是有机会吃后悔药,但是,结果也只能是“问君曾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了。

我再来个假如,假如中国的官员少来点白天围着酒桌转,晚上围着裙子转,对上只有媚态,对下唯有冷对,少吃点喝点玩点,一年节约下那玩儿掉的七千个亿元的人民币,投入不同的地方,比方说用于增加人民收入,投向医疗保险,还有教育行业,国防投入如此等等急需花钱的地方,拉动起内需,中国经济还会脆弱得令人伤心么?

不过,这都是国家领导人操心的事,本不该我这样的平民百姓瞎操心,而且还要冒着各种反党、反社会、反国家势力莫明的监控的风险。

但是,共和国是人民的共和国,是千千万万个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共和国,作为共和国的一员,我只有为共和国前途命运尽心尽责的义务,没有睁眼闭眼什么也看不到的权利。

因为,在共和国建立前后,遍布着我的祖辈、父辈的足迹。

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父辈“血染的风采”!

他们灵魂的眼睛,时时注视着我的行为。

2008年1月28日星期一

标签:儿子   现在   共和国   南方   没有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