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军事造诣非天才
在关于毛主席的军事成就的评价中,“卓越”、“杰出”、“伟大”这些表明成就层次的用语,应当说都是绝不过分的。但总有一些唯心主义者常常用“天才”来形容,那就十分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了。最近重新阅读毛主席的相关军事著作,更加理解毛主席为什么会那么反感个别战友所提出的“天才论”,并且发动全党对之进行痛批。因为毛主席的军事理论和实践的本身,就已经无可置疑地证明毛主席在军事上并非所谓“天才”。
就笔者的粗浅理解,毛主席之所以能够在军事上获得伟大成就,主要依靠三个方面
一是祖国传统军事文化的深厚积累和点石成金。就积累而言,无论是古代军事典籍还是战争小说中的奇谋怪招,毛主席都是烂熟于胸,写作和讲课时随手拈来都会十分精当。而说到点化,我们只要一读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对《曹刿论战》章节的分析,就有最深切的感受:
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同时是说的战略防御的原则。中国战史中合此原则而取胜的实例是非常之多的。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二是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毛主席虽然很少拿起枪杆,但仅仅是井冈山时期,恐怕就已经身经百战。从“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十六字诀开始,到后来大兵团作战的十大军事原则,都是毛主席参加革命战争实践的经验总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毛主席的运筹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战争实践。
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如果说善于总结中国古代战争和革命战争的经验,还只是一个经验主义者,那么再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来提炼战争的规律性精华,无疑已经达到人类现代军事文明成果的顶峰。笔者并非要用刘伯承元帅作陪衬(其实毛主席所提炼的素材中也有战友们的贡献),但我们只要比较一下两段大体相同的论述,就可以知道毛主席军事水平已经达到哲学层次
——刘伯承的作战部署,从来是依据任务、敌情、我情、时间、地点五项条件来决定的,而且又总是估计到情况的多种变化,从而制订出各种相应的方案。他的口头禅“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正是这种审慎周密、多谋善断作风的确切反映。
——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
正是这主要的三个方面,决定了毛主席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当然我们也可以设想,如果让毛主席离开中国去指挥别国土地上的革命战争,也不一定会像在故国土地上一样得心应手或者不会马上就如鱼得水,也要经过一个必要的实践过程。只有这样去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毛主席当年为什么会专门强调指出“天才论”不符合甚至违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