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涨落系民生
从“疯狂的大蒜”到“疯涨的辣椒”,从新一轮电、水提价,到食用油价格集体上涨……在过去的一年里,物价上涨和对上涨的预期不断牵动着百姓神经。而可喜的是,就在“两会”前夕,总理、代表、委员一齐关注物价调整,解析百姓困惑,犹如阵阵春风,暖了百姓心。
2月27日下午,温家宝总理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时说,从我几十年的政治生涯我懂得,两个问题可以危及到社会的稳定以致政权的巩固,一个是贪污腐败问题,一个是物价问题。我是从这样高度来看待物价问题的。因为我们大多数群众生活的水平还比较低,价格的上涨,特别是日用生活品的上涨,对他们影响很大。我知道价格连着人们的生活。解决价格问题在中国最重要的是管好两条:第一,要使货币发行适度;第二,要保证农业丰收。
新华网北京3月2日“代表委员关注物价‘四大焦点’”文,则为百姓解析了“涨”声背后的困惑。全国政协委员李立新说,一个馒头从三毛变成五毛,对于中等收入以上家庭不算什么,但对低保户来说可能事关“生计”。“物价持续上涨时,要着重关注城市低收入户的生活困难。”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表示,“必须看到,去年一些农产品的涨价背后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恶意炒作、囤积居奇等问题,在无形中推高了物价。
虽然物价上涨看得见摸得着,但反映物价水平的CPI指数,去年却连续保持10个月的负增长。对于许多百姓提出的“我们的CPI数据是否可信?”致公党中央在提交本次政协会议的一份提案中明确提出,目前我国的CPI 样本较为陈旧,已难以全面反映物价变动真实情况。在CPI信息收集、编制整理过程等方面,目前距信息公开相差较远。
在一些百姓心中,一些地方的听证会变成了“涨价会”。对于如价格究竟应该由谁决定?哪些事项应该听证?听证代表如何产生?听证意见如何形成?有什么作用等这些对于许多普通百姓还比较模糊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表示,任何水、电、气等民生事业的价格调整,都应该广泛征集民意。政府应当尽力保持物价的稳定,在进行价格听证的时候,基层民意代表的比重应该更大一些。全国政协委员陈世强建议,对于公共事业的价格形成,不能由单一政府部门或少数企业说了算。从长远看,还应当放开垄断行业竞争,鼓励民营企业进入,通过竞争降低生产成本。
当然,在春风阵阵中,也偶有邪风侵袭。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就是一股邪风。它无视各地房价暴涨的事实,竟然宣称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较上一年同比上涨1.5%。真是如此吗?一位网友毫不留情地说,“即使是小县城,去年房价涨30%以上都很普遍,一线城市涨得更厉害,1.5%的涨幅,你信吗?明显的(是)小数点放错位置了!”在“两会”召开前夕,发出如此严重背离人们实际感受的统计数据,怎不让人怀疑其究竟有何玄机?!
事实上,统计数据从根本上代表着国家和政府公信力,公共产品价格的涨落直系民生,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能。政府、部门、企业应遵循市场规律,寻求企业与公众利益间的平衡点,广纳民意,科学控制成本,同时兼顾公益,特别是社会的承受能力,以确保价格的合理。只有当政府、企业与民众形成良性互动时,不管是“涨”还是“跌”,才不会是一笔糊涂账,才能有足够的说服力。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 邱海昌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