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议通过大量地发东西来渡过经济危机
建议通过大量地发东西来渡过经济危机
[ 数学 ] 于2008-08-11 强国论坛
首先想象一个虚拟的经济学试验。假想有那么一个中国之外的国家,特别特别富有,而且突然发了善心,给中国的所有穷人捐款。而且捐的甚至不是印刷品,而是真正的黄金。假设平均每年每个穷人能够获得1000两黄金,连续二十年都是这样。在这期间国际的黄金产量并没有上升,黄金的生产力也没有提高。这个发善心的国家是真的把自己积累多年的黄金库中的黄金逐年地赠送给中国人民中的穷人。而且由于捐助这个国家的黄金是真的少了,而且二十年将国库中的所有黄金统统捐光,变成了一个穷国。因此我们这里看到了一个捐助国和一个受捐国。
那么现在要问的是,在这种捐助下,中国的穷人是不是真的生活改善了呢?会不会过上二十年的好日子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这种捐助是有效果的,如果真有这种捐助,中国的穷人是会过上二十年的好日子的。
还要问,如果在这二十年期间,中国除了获得捐助国的黄金之外,并没有用这些黄金购买任何捐助国的东西,连一粒大米都没有从捐助国流动到受捐国,那么,受捐国的受捐者仍然能够过上好日子吗?答案仍然是肯定的,受捐国的穷人,仍然能够过上二十年好日子。
这里面奇怪的现象就是,受捐国在获得黄金捐助后,生活的用品,包括粮食,衣服等,全部仍然是自己生产自己享用,但是穷人却过上了好日子。那么,富人亏不亏呢?富人也不亏,因为,富人组织生产后将产品出售给穷人后,把穷人受捐的黄金都挣到自己腰包里来了。
因此,这里的二十年的整个演变过程就是,演变的开始,是捐助国的国库里有大量的黄金,演变的结束,则捐助国的黄金库里变空,所有的黄金都流动到受捐国的富人腰包里。但是这个流动的过程中,受捐国的穷人却过上了二十年的好日子,而这二十年的好日子,所有的产品仍然都是受捐国自己生产的。奇怪不?
究其原因呢?是这些黄金打通了产品从生产地流向消费地的流动通道。
任何产品生产出来都是要为消费者享用的,猪肉生产出来是给人吃的,牛奶生产出来是给人喝的,衣服生产出来是给穿的。任何产品都有生产地和消费地,也就是产品的源和产品的目的地。因此,一个好的经济系统,必然是产品从源向目的地有序地流动地过程。
而在市场经济的系统中,产品从源流向目的地的过程,我们称之为一个运输过程,是另一种产品,钱,或者货币,反向流动的过程伴随在一起的。
一种产品从工厂生产出来,流动到批发商,再从批发商流动到零售商,再从零售商流动到消费者。伴随着这种流动,货币的反向流动就是,从消费者流动到零售商,再流动到批发商,再流动到工厂。
在市场经济中,如果能够利用市场进行产品流动或者运输的,就尽量利用市场。但是有可能会有意外,有可能会有灾难。在有意外有灾难的时候,不妨利用其它的办法将产品从生产源运送到它的消费目的地。这就是我本帖子的建议的理由,就是说,大量地直接给穷人发东西让他们消费掉。
打个比方,我们将市场经济运输产品的通道比做铁路,那么,能够用铁路运输的就尽量用铁路运输。但是,总会存在灾难或者不灵的时候的,比如有的地方铁路还不通,有的地方铁路本来是通的,后来某种事故导致了铁路的中断,在这种情况下不妨利用一切别的运输手段,如马车,如人拉肩扛,等等。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市场经济的经济危机,其实也是一种自然灾害。也就是说,社会上的生产力还是存在的,如果有外来捐助,整个生产系统本来是可以正常运行的。但是,由于货币的流动出现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些穷人是需要产品的,手中却没有货币,而一些企业需要通过出售产品来获得企业的正常运转,结果因为消费地缺少流动回来的货币而导致产品无法出售,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困难,消费者也困难。
国家进行发东西的大行动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有哪些企业生产的产品,的确是社会需要的,或者说是社会欢迎的,而且成本原本不高,但是,面临倒闭的原因是因为穷人那里没有钱来购买此企业的产品。因此国家要定向地针对这种企业进行扶植。扶植的办法就是国家将这个企业的产品用平价买下来,然后发给需要这种产品的穷人。为什么要平价?就是要让企业不倒闭,但是也不能够发大财,不亏不赚地这么维持下去。
而发东西这种办法也能够调节和改造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就是说,有的穷人的穷,是因为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比如说,他买了一栋过大的房子,害得他连续十年要吃咸菜泡饭。那么,吃咸菜泡饭没有必要,伤身体,但是发给他钱?他有可能不去买吃的而去买更大的房子。因此直接发给他食物,就调节了消费结构。
有一些人也许不是穷人,但是消费结构仍然不好。比如说,如果白送给他牛奶,一个月一箱,他是会喝的,单位发牛奶了?很好啊很好,于是都给喝了。如果白送给他蔬菜,他也会吃的。如果白送给他水果,他也会吃。但是,如果你不白送给他水果而是直接给他钱呢?他也许就不会买水果,不是说不想吃,而是说,在购买的时候就没有想到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