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石客:《恰同学少年》短评及剧情简介
《恰同学少年》短评及剧情简介
央视开播的反映毛泽东长沙求学生涯的电视剧看了多集,并看了全部剧情介绍,心有所动,随提笔写上几句,免强算个短评吧!
无论如何,该剧应算是比较成功的,很有现实的针对性,是近年少见的让人耳目一新的电视剧,是继《星火》之后又一部摧人向上的健康作品,给已经沉迷于金钱的社会注入一缕清新的暖风,有文化风向标的意义。特别值得当代的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去欣赏,并应引起教育和文化部门的深刻反思。
该剧第一方面亮点是思想性强,讲了教育应该同社会相结合问题,讲了因才施教问题,讲了学为所用问题,特别是讲了青年学生要关心国家大事献身祖国和人民大众问题,无疑是对当前教育方针和方法进行了有力批判,是对读死书求高分的教育目的有力声讨,是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无情嘲讽。
该剧第二个亮点是挑选的学生演员都有刚阳之气,青春靓丽,大方朴实,一扫多年影视界阴盛阳衰,涂脂抹粉,惺惺作态,不男不女的萎靡之风。
当然,该剧也有不足。譬如,男女戏过多,落入了俗套;又如对毛泽东私生活庸俗化,不利领袖光辉形象的树立,同样落入俗套,有没彻底摆脱许多年来主流媚俗文化的影响,令人遗憾。
总之,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歌颂毛主席的电视剧。但愿《星火》、《恰同学少年》剧的播出,是文化界的春苗,预示着漫长的文化寒冬正在退去,春天正缓缓的前进。让我们欢迎真正的文化春天早日到来吧!
毛主席词《沁园春 长沙》曰: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桔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此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党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壮志的豪放绝唱,艺术地回答了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自古以来,大多“女伤春,士悲秋”。对秋雨是“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对秋声是“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对秋叶是“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对秋色是“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树叶红”;对秋月是“月光侵水水侵天,一派空明互回荡”;对秋思是“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对秋梦是“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对秋悟是“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在很多的诗人笔下,秋天是寂寥的,是萧瑟的,是愁煞人的。
而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长沙》却一扫古今文人笔下秋天清冷、惨淡的景象和悲秋的文风,选择壮美的事物,描绘壮阔的图景,表现了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和崇高理想,表现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革命家的英雄气概。
斯人已去,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秋石客博客:http://qiushike.blog.sohu.com
二零零七年三月二十八日
附>>《恰同学少年》剧情介绍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