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孟晖:抗议《新京报》利用我制造假新闻,要求该报立刻开除其记者张弘!!!

2025-02-17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孟晖:抗议《新京报》利用我制造假新闻,要求该报立刻开除其记者张弘!!!

抗议《新京报》利用我制造假新闻,要求该报立刻开除其记者张弘!!!
今天(2007年6月21日),《新京报》在文化副刊的首页列出“ C09 重点 《读书》杂志酝酿换主编”,下写“三联书店欲以此改变该杂志订户少困境,现任两主编尚不知情”。

其C09版面上,标题则是:“《读书》杂志酝酿换帅”

标题好不惊人 !

然而,仔细阅读文章内容,竟是:

“《读书》杂志上级主管领导、三联书店副总经理樊希安没有正面回答主编调整问题,”
  “记者随即向《读书》杂志主编黄平、汪晖求证,黄平称刚从上海回来,不知道有什么消息,也没有看到孟晖的博客。汪晖也表示不知道此事,‘我目前还在编《读书》,不知道有人员调整’。”

   很明显的是,从客观事实来看,《新京报》的报道是完全没有事实基础的,根本就不该生产出来。

   但是,它还是出炉了。那么,《新京报》是如何在没有任何当事人提供的可靠资讯的基础上,把这个新闻做出来的呢?

   接下来是这样的:

   “三联书店前总经理、《读书》前主编沈昌文肯定了消息的真实性,‘我听说传闻,说《读书》要换主编。三联书店的领导前不久来征求过我的意见,我同意换主编。”

   仅仅凭一个退休人员的一面之辞!

   另外,注意,这里,沈昌文肯定了一个“消息”的“真实性”,说是有个“传闻”。

    一个人要肯定什么东西的真实性,那个东西首先要存在。

   樊希安没有提供这个消息,黄平、汪晖也没有提供这个消息。那么,怎么到了沈昌文这里,忽然就有了一个消息让他来肯定其真实性呢?

   我们来看一看这则新闻报道是怎样造假的——

   文章始终没有说明沈昌文所肯定的消息的来源。但是,文章是这样开始的——

   “本报讯  (记者张弘) 近日,《读书》杂志编辑孟晖博客写文章暗示《读书》即将换主编。”

   下文写道:

   “《读书》杂志编辑孟晖6月16日在博客中暗示《读书》将更换主编,她在回答博客访客提问时写道,‘马上会听到让你非常意外的消息的’,‘我想,我非常幸运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够在汪晖和黄平的手下工作。’”

    除了关于我博客的这些文字之外,该新闻报道没有提供任何其他的“消息”来源——也许沈昌文要算一个,但,逻辑上,他只是一个已经存在的消息的肯定者,在他肯定之前,这个消息已经存在了。

   但是,《新京报》在这篇“讯”里,有能力证明,沈昌文所证实的那个消息,是存在的吗?

   不管我想在自己的博客中暗示什么,大家都可以看出来,我的这些文字完全不足以作为“暗示《读书》将更换主编”的证据。

   实际上,我这些话可以让人任意翻译出N多种的解释——

    比如,我最近中了大彩,马上要移民加拿大。

    再比如,我最近突然怀孕,经过思想斗争,忽然想开了,决定放弃工作,回家做全职母亲。

   等等,等等,随便怎么想象都可以。

   但是,为什么张弘面对N多的可能性,都不去想,偏偏要把我的话与对换主编的暗示结合起来呢?

   如果张弘一个人缺乏记者的起码素质,你《新京报》上上下下,好几道审版面的,都是吃干饭的?

   设想,随便把我写的那些话附会一个暗示的意思,都可以做出一篇同样的报道,和这篇新闻有着同样的推进方式,一个字都不少。

  比如,非说我的话暗示我怀孕了——

  “本报讯  (记者张弘) 近日,《读书》杂志编辑孟晖博客写文章暗示她即将从一个《读书》编辑转变为一个幸福的母亲。”

 “《读书》杂志编辑孟晖6月16日在博客中暗示她已怀孕,对人生有了全新感悟,因此将放弃工作,她在回答博客访客提问时写道,‘马上会听到让你非常意外的消息的’,‘我想,我非常幸运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够在汪晖和黄平的手下工作。’”

  “记者随即向《读书》杂志主编黄平、汪晖求证,黄平称刚从上海回来,不知道有什么消息,也没有看到孟晖的博客。汪晖也表示不知道此事,‘她目前还在《读书》工作,我不知道她有计划改变人生’。”

   “三联领导没有正面回答其孩子生父身份的问题,只表示要对《读书》进行调整。”

 “三联书店前总经理、《读书》前主编沈昌文肯定了消息的真实性,‘我听说传闻,说《读书》有女编辑怀孕了。三联书店的领导前不久来征求过我的意见,我同意人员变更。”

   然后请出一个二个的来,表示怀孕女编辑实在应该离开《读书》,《读书》作为一个有历史的人文杂志,不该允许风化行为。

   大家请看,从我博客出发,仅凭猜测和硬扣,就完全可以做出一个完全不同方向的、与现在见诸《新京报》的这一篇完全不相关的所谓新闻报道。

   而且,如果这么猜测下去,还可以写成我赌球、我去上MBA、我下海……

   因此,《新京报》的这篇“讯”,根本没有合理性,也没有合法性,是一篇完全违反新闻原则的伪报道。

   如果新闻都可以这样写,这还是个人的世界吗?!

  本来这个世界上如今什么都有,不必大惊小怪。但是,既然事情牵涉到我,是以随便猜测来利用我制造假新闻,我就不能坐视不管。因此,在这里,我向《新京报》的总编——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终归是个人,因此我做为一个人,向你这个人说话,我要求两点:

   一,以你个人名义,在《新京报》文化副刊上,在醒目位置,以文字的形式,向我进行正式道歉,并解释清楚如何利用我制造假新闻的过程。

   二,立刻开除你报记者张弘,以证明你领导下的《新京报》认同百多年来广大报人用鲜血、用生命尊严捍卫和建立的新闻原则,证明《新京报》不是一个鼓舌造谣的地摊小报。

标签:读书   一个   消息   主编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