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楼市新政能否让“房价软着陆”

2025-02-17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4月14日 国务院出台新的国十条, 4月30号北京推出严厉的商品房临时性限购措施,随着国务院的新政出台,上海、广州、深圳及各地政府也纷纷推出房产新政,限购二套住房上调首付比例,调整房贷利率。有人称这是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调控措施,那么这些措施能否击中要害、精准打击投机性和投资性住房需求呢,房价是否可以理性回归呢?  

众所周知,当前政府陷入房地产的泥淖中不能自拔,有人说房地产绑架了政府,这真是再也恰当不过。有趣的是政府、开发商、炒房团、普通民众之间由于房价成为纠结在一起的一团乱麻。怎么解开这一团乱麻,很多人都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或者寄托在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身上。这样的愿望是良好的,当我们无助时,总是希望借助一股强大的外力帮助我们。的确庞大的国家暴力机构会令任何一个不听话的人都闻风丧胆。正如一位网友说“ 上天入地都可以了 ,我不相信国家就没有人能想出控制房价的办法来 ,还是那话, 只要政府下决心控制 ,肯定是有办法的”。可是现在房地产竟把政府给绑架了,一方面,我们不得不佩服资本的魔力和渗透力,另一方面,我们又为一个“懦弱”的政府扼腕叹息。当年曾把一切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称为纸老虎的国家竟然会为房地产商所左右。其缘由为何?是资本的强迫呢,还是政府堕落至此,也许两个因素都有。  

目前政府、开发商和炒房者站在一条船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进行着激烈的博弈,看谁能挨到最后。开发商和炒房者知道如果政府的措施过于猛烈,导致GDP增速下降,就业问题恶化,这等于是玩火自焚,必然令刚刚复苏的经济不堪一击。这样的场面是任何一届政府、任何一位高层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形。由此可见,此次政府的楼市新政必然只是“微调”。从长远来看,房地产泡沫必然会走向破裂,这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有人认为政府的新政是在逐步的“挤”泡沫,但是泡沫是那么好挤得吗?房价会软着陆吗?恐怕不会。目前距离破裂还有多久,还很难说,当然任何一届政府,任何一位官员都不希望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是谁把泡沫吹起来的不重要,我们的政策一向是既往不咎,但是谁把泡沫戳破了该谁倒霉,你等着挨批斗吧。  

市场经济从来都是追逐眼前利益的经济,这种经济关系决定身在其中的人往往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的政策上一定会留有余地,不会十分用力,因此楼市新政的效力一定会大打折扣。因为地方政府的官员为了自身的政绩和升迁,必然追求任期内GDP增长率最大化,GDP增长率和官员的乌纱帽是挂钩的。是乌纱帽重要,还是老百姓的“住有所居”重要,官员心中自有杆秤,这是再也明白不过的事情。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到,房地产行业是地方政府的钱袋子,你中央政府要规范他的钱袋子,他何来积极性 。因此,即使政策从理论上讲真的有效,能否在实践中发挥最大效力是另外一回事。  

最后,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来看楼市新政的本质。马克思有句话“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支配著其它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一切其它色彩都隐没其中,它使它们的特点变了样。这是一种特殊的以太,它决定著它里面显露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比重”。那么,在中国当前的社会中,这种“以太”是什么,当然是非私有制和资本莫属,私有制和资本既然是一种普照的光,那么公有制也就会、渐渐会、必然会黯淡下来。对于私有制和资本的存在的合理性,我们早已不再避讳,既然认为资本的存在具有合理性。那么资本追逐剩余价值就无可厚非。政府现在要遏制资本的野性,其出发点本身就值得怀疑。且问当前的政策是为了普通劳动者的利益还是为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如果政策是为了普通劳动者的利益的话,它能否顺利的实施下去呢?政策属于上层建筑,它的效果如何还要看它是否适应目前的生产方式,是否符合具有话语权阶级的利益。如果在一项政策不符合具有话语权阶级的利益,不符合既得利益阶层的利益,在利益群体的博弈中,必然会受到强势阶层及其代理人的层层阻挠,当然他的命运是很凄惨的,要么胎死腹中,要么中途夭折。  

标签:政府   利益   资本   政策   我们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