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奶酪》一部让劳动者甘愿受剥削的书
斯宾塞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刚出,立即受到资产阶级的一片喝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通用电器CEO杰克 韦尔奇了。杰克说:你简直无法想象让人们变得简单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他们恐惧简单,惟恐一旦自己变得简单就会被人说成是大脑简单。而现实中,事实正相反,那些思路清楚、坚韧不拔的人们正是最简单的人。
韦尔奇先生在这里定义的“简单的人”其实并不简单,一个没有掌握各种复杂技巧的人,怎么做到“思路清晰”?没有对大量客观事物做科学地分析,哪来的“坚韧不拔”的信念?把这样的人说成简单的人,不过是希望在资本主义迷宫里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人们,不要停下来思考,因为一旦停下来,资本主义的迷宫就立即失去它的意义而必然翻覆。
然而,斯宾塞先生讲得比较婉转,他在这本书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老鼠和两个小矮人在一个迷宫里找奶酪,他们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在迷宫里找到了奶酪C站,于是他们天天去享用奶酪。可是有一天,那里的奶酪突然没有了,两个老鼠立即又在迷宫里寻找起来,它们根本不想奶酪为什么会没有的。而两个小矮人却不是这样,他们留念曾经的奶酪,探询奶酪失去的原因,并在这种留念探询中一天天的消沉。当两个老鼠找到新的奶酪N站时,两个小矮人还没有什么进展。于是斯宾塞先生得出结论:面对变化,你只有立即改变自己才能找到新的幸福。而探询奶酪怎么失去的两个小矮人,却被他粗暴地“打”成了“不想改变自己”的人。
且不说故事中代表简单的小老鼠未必简单,因为它们能够在变化之前“嗅”到变化的味道。单就斯宾塞先生要求人改变的方式就很成问题。暂且认定人应该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为不是任何环境改变都应该改变自己的),但是,在你改变自己之前,弄清环境变化的原因却是不可或缺的。斯宾塞先生恰恰是在批判这种“弄清改变原因”的改变自己,他宣扬的只是唯一的一种改变,就是他所谓的“简单”的改变,一句话就是不折不扣的没有脑子的改变。
斯宾塞的故事其实并没有说出全部,他没有说奶酪是怎么失踪的,迷宫是谁制造的,谁是迷宫的拥有者。我们可以通过迷宫的意义来看这个问题。迷宫之所以为迷宫,因为有到迷宫去探询的人,没有探询者的迷宫,除了空有其表以外,恐怕什么都不是。所以,迷宫其实是探询者自己让它成立的。探询者用自己的孜孜以求,不知疲倦地使迷宫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诡秘。在迷宫中,少数探询者可能找到宝藏,而多数探询者只会越来越虚弱,越来越贫困。而迷宫的拥有者却因为探询者的努力“建设”,获得越来越强大的迷宫。他们会随时拿走迷宫中“子民”的奶酪,让他们“穿上跑鞋”跑起来。如果不想跑起来,那只有死路一条。而一旦跑起来,本来虚弱的、越来越没有人问津的迷宫立即又焕发出“复辟”的生命。
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就是一个大“迷宫”吗?这个迷宫属于资产阶级,他们鼓励无产阶级象老鼠一样在他们的迷宫里“穿上跑鞋”跑起来,千望不要问“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样,资本主义的迷宫就会永远兴旺,不会衰败。可叹的是一些小资们看了这本书后,居然茅塞顿开,真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象老鼠一样立即跑了起来。也许他们曾经寻得了一点奶酪,有在迷宫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他们幻想跑起来,也许会突然有一天变成大资。但他们只会在资产阶级的迷宫里跑向贫困,跑向毁灭这座迷宫的无产阶级一边。
斯宾塞先生为想要发财的人们挖了个“简单”的坑,希望有更多的人跳进去,好拯救支持着风雨飘摇的旧世界的“迷宫”更加巩固,长久。
条留言